信息技术选考冲刺卷2(Word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选考冲刺卷2(Word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冲刺卷
技术(二)
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第二部分通用技术。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的渤中 26-6 油田获得大发现,探明地质储量超 1.3 亿吨油当量,可开采原油 超 2000 万吨, 天然气超 90 亿立方米。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智慧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地质储量描述中 2000、90 等数字是信息
B.渤中 26-6 油田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根据历史地址资料,判断油田可能出现的位置, 这属于知识的运用
2.某 APP 使用大数据实时统计车流量反馈给用户, 下列关于数据与大数据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大数据分析的是局部数据 B.大数据允许个别不准确的数据存在
C.数据的数字化过程先量化再采样 D.该 APP 适合使用批处理计算处理后台数据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第 3-6 题。
“十四五”时期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智慧养老 APP 应运而生。利用智能手机、
智能手环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实现与服务器的无线通讯,创造实现一体化的老人健康信息交流共 享平台。通过测试,基于 Android 的智慧养老系统 App 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 位服务,缓解了养老压力,保障了养老需求。
3.关于该信息系统设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慧手环也属于该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B.该信息系统的用户仅是指使用该系统的老人
C.蓝牙技术、Wi-Fi 技术、NFC 技术都能实现设备间无线通信
D.老人的身体数据一般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中
4.该信息系统下列应用中,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是
A.将老人相关的身体数据自动保存到服务器 B.系统自动生成老人一天的活动轨迹
C.老人回家时通过摄像头刷脸开门 D.系统自动统计老人当天异常数据发送给子女 5.下列关于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的说法, 正确的是
A.为保障数据安全, 每天定时备份数据
B.系统服务器安装了杀毒软件, 数据文件不会再被病毒侵害
C.使用人脸识别登录系统,可确保数据绝对安全
D.系统管理员未经授权, 可将老人个人信息放到电商平台出售
第 1 页,共 8 页
6.关于该信息系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信息系统的架构属于 C/S 架构
B.该信息系统最大的局限是对外部环境有依赖
C.网际协议(IP)用于管理被传送的内容的完整性
D.对该系统软件测试时包括正确性证明、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三种方法
7.某 Python 解决问题的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 输出 a 的值是
(

7
题图
)
A.25 B.15 C.5 D.0
8.已知一颗二叉树的树形如右图所示,若其中序遍历为 c,a,d,b,e,g,
f,则树中与结点 g 同层的结点是
A.a B.c
C.d D.f
9.若队列 Q1 中保存整数,队列 Q2 中保存运算符,依次执行下述各步操作:
① 从 Q1 中依次出队两个操作数 a 和 b;
(

8
题图
)② 从 Q2 中出队一个运算符 op;
③ 执行相应的运算 a op b;
④ 将运算结果入队 Q1 中。
假设 Q1 中的操作数依次是 11,3,2,0,2,Q2 中的运算符依次是//,*,-,+。最终 Q1 队首保存的值是
A.-2 B.-1 C.0 D.1
10.有自定义函数如下:
def p(a,b):
a=a+2
if a>=9:
return b
else:
return p(a,b+1)+p(a,b-1)
print(p(4,4))
第 2 页,共 8 页
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A.16 B.18 C.29 D.32
11.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
a=[4, 6, 1, 19, 19, 14]
n=len(a) ; i=0; flag=False
while ij=n-2; flag=True
while j >=i:
if a[j]>a[j+1] :
a[j],a[j+1]=a[j+1],a[j]
flag=False
j-=1
i+=1
print(a)
程序执行后,加框处语句执行次数为
A.15 B.9 C.5 D.4
12.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
a = [-1] * 5
b = [-1] * 5
top1 = top2 = -1
i = 0
while i < 5:
ch = input("请输入操作: ")
if ch == "T":
top1 += 1
a[top1] = i
else:
if top2 == -1:
while top1 != -1:
top2 += 1
b[top2] = a[top1]
a[top1] = -1
top1 -= 1
b[top2] = -1
top2 -=1
i += 1
第 3 页,共 8 页
若输入的操作依次为 TTQTQ,则 a 和 b 的值分别为
第 4 页,共 8 页
A. [3, -1, -1, -1, -1]
B. [3, -1, -1, -1,- 1]
C. [0, -1, -1, -1, -1]
D.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3, 1, -1, -1, -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第 13 小题 10 分,第 14 小题 7 分,第 15 小题 9 分,共 26 分)
13.小吴自制了一个自动续水猫碗,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带水的猫碗的重量,并将数据传递给服务器, 当检测到带水的猫碗重量过轻时,则自动向碗中加水, 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查看水碗的实时重量和 历史数据, 该系统结构示意图如第 13 题图 a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3
题图
a
)
(1)选择使用压力传感器监测水碗的重量,这属于搭建信息系统前期准备过程中的 (单 选,填字母)
A.需求分析 B.可行性分析 C.概要设计 D.详细设计
(2)若智能终端将某次获得的传感器数据提交至 web 服务器的网址为:
http://192.168.11.33:5000/water w=875,则服务器端对应的路由设置语句是 @app.route(" ", methods=['GET']),请补充该路由设置语句。
(3)下列功能需要在服务器端实现的是 (多选,填字母: A.采集压力传感器上的数 据 / B.处理浏览器访问请求 / C.判定是否加水 / D.发送加水指令到执行器)
(4)小吴探究水温与猫咪喝水时长之间的关系,于是使用压力传感器检测水碗来判断猫咪是否喝水。连 着一个星期, 每天设定不一样的水温,一个星期后导出数据如第 13 题图 b 所示,分析不同水温下 猫咪喝水时间,绘制图表如第 13 题图 c 所示。
(

13
题图
c
)
第 13 题图 b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f=pd.read_csv("data.csv",encoding="gbk")
dfg= ① # 筛选出喝水的相关数据
dfg=dfg.groupby(" ② ").count()
plt.bar(dfg.index,dfg.是否喝水)
plt.show()
(5)冬天水温比较低,猫咪会减少喝水次数,不利于身体健康,小吴想要改进该系统,添加恒温功 能, 请通过增加传感器和执行器对该系统功能进行改进, 写出增加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名称及实 现的功能。
14.丑数是指不能被 2,3,5 以外的其他素数整除的数。例如 6 和 8 都是丑数, 但 7 和 14 都不是丑 数, 因为它们包含了质因子 7。习惯上, 1 被当作第一个丑数, 前 8 个丑数分别为: 1,2,3,4, 5,6,8,9。小林对丑数非常感兴趣,为此他设计了一个能够查找用户输入的数字中的最大丑数
以及次大丑数的程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 Python 程序如下, 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isUglyNum(n):
while n % 2 == 0:
n = n // 2
while n % 3 == 0:
n = n // 3
while n % 5 == 0:
n = n // 5
第 5 页,共 8 页
s = input("请输入正整数(数字之间用逗号隔开):")
mx1 = mx2 = -1
tmp = 0
s += ","
for i in s:
if i != ",":
tmp = ②
else:
if isUglyNum(tmp):
if tmp > mx1:

mx1 = tmp
elif tmp > mx2:
mx2 = tmp
tmp = 0
if mx1 == -1:
print("序列中没有丑数")
elif mx2 == -1:
print("最大丑数为:" + str(mx1))
else:
print("最大丑数为:" + str(mx1) + ";次大丑数为: " + str(mx2))
(2)输入"6,7,8,9,10,11,12"后, mx1与mx2的值分别为 。
15.某水果店铺每天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如第 15 题图 a 所示,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程度和提高 顾客的购物体验,店铺每天下午四点前的订单必须当天全部发出送往附近三个物流中转站 ABC, 再经由中转站发往全国各地。店铺按照订单顺序打包, 相同地区的包裹装在一起, 当某一地区包 裹总重量超过货车限重 m 时,则将已有包裹按照时间顺序装多辆车运走,同一辆车按重量从大到 小放置包裹。编写程序,按送达顺序将包裹装车,输出各车次及对应的订单编号,运行结果如第 15 题图 b 所示。
第 6 页,共 8 页
第 7 页,共 8 页
第 15 题图 a
第 15 题图 b
(1)若货车限重升级为 60,则如图 a 所示的订单需要发送的车次数量为 (2)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 Python 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loading(k,num): # 已送达待打包的物品按重量由大到小输出
num+=1
p=tot[k][1]
k=chr(65+k)
print("第"+str(num)+"车,发往中转站"+k+",各包裹订单号为:",end=" ")
while orders[p][4]!=-1: print(orders[p][0],end=" ") p=orders[p][4] print(orders[p][0])
return num
'''接收到的订单数据储存在数组 orders 中,orders 中节点包含信息[订单编号,物流中转站,订单时 间,重量],货车限重为 m,代码略'''
n=len(orders)
m=40
num=0
for i in range (len(orders)):
order[i].append(-1)
tot=[[0,-1] for i in range(3)]
for i in range(n):
k=ord(orders[i][1])-65
if tot[k][0]+orders[i][3]>m:
num=loading(k,num)
tot[k]=[0,-1]

if p==-1:
tot[k][1]=i
else:
if orders[i][3]>orders[p][3]:
tot[k][1]=i
else:
q=-1
while ② :
q=p
p=orders[p][4]
orders[q][4]=i
orders[i][4]=p

#重量不足 m 的剩余包裹,按照物流中转站依次装入货车
for i in range(3):
if tot[i][1]!=-1:
loading(i,num)
(3)加框处代码替换为下列的 (多选, 填写字母),仍能实现上述功能。
A. while p!=-1: print(orders[p][0],end=" ") p=orders[p][4] print() B. q=p p=orders[p][4] while p!=-1: print(orders[p][0],end=" ") q=p p=orders[p][4] print()
C. while orders[p][4]!=-1: print(orders[orders[p][4]][0],end=" ") p=orders[p][4] print() D. q=p p=orders[p][4] while p!=-1: print(orders[q][0],end=" ") q=p p=orders[p][4] print(orders[q][0])
第 8 页,共 8 页信息技术(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题,每题 2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
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B C A C C C B A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其中第 13 小题 10分,第 14 小题 7分,第 15 小题 9分,共 26分)
13.(1) A (1分)
(2) /water (1分)
(3) BC (2分)
(4)① df[df.是否喝水==1] (2分)
② 温度 (2分)
(5)增加温度传感器检测水温,加热片进行加热等 (2分)
14.(1)① n==1 (2分)
② tmp * 10 + int(i) (2分)
③ mx2=mx1 (2分)
(2) 10和 9 (1分)
15.(1) 4 (1分)
(2)① p=tot[k][1] (2分)
② p!=-1 and orders[i][3]③ tot[k][0]+=orders[i][3] (2分)
(3) AD (2分)
第 1 页,共 4 页
答案解析
1.A 选项,数字是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
2.A 选项,大数据分析是全体数据;C选项,数字化过程是先采样再量化;D选项,实时数据应该
采用流计算
3.B 选项,信息系统的用户指开发人员、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使用人员等
4.C 选项,摄像头刷脸开门,采用了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
5.B 选项,杀毒软件仅能保护与预防文件被病毒侵害,不能保证文件不会被侵害;C选项,需要多
种身份验证方式才能让数据更安全;D选项,不能随意出售用户数据
6.C 选项,TCP用于管理传送内容的完整性
7.模拟过程
a b c
45 25 20
25 20 5
20 5 15
15 5 10
15 10 5
10 5 5
5 5 0结束
所以 a最终值是 5
8.根据树的结构图与中序遍历 cadbegf,可知
所以 dg同一层
第 2 页,共 4 页
9.Q1=[11,3,2,0,2],Q2=[//,*,-,+],模拟过程
Q1 Q2
[2,0,2,11//3] [*,-,+]
[2,3,2*0] [-,+]
[0,2-3] [+]
[0+(-1)] []
所以最终 Q1队首值是-1
10.p(4,4)→p(6,5)+p(6,3), p(6,5)→p(8,6)+p(8,4), p(6,3)→p(8,4)+p(8,2)
p(8,6)=6,p(8,4)=4,p(8,2)=2,所以 p(6,5)=6+4=10, p(6,3)=4+2=6, p(4,4)=10+6=16
11.[4,6,1,19,19,14],从后往前升序排序,加框处表示比较次数
第 1 轮:[1,4,6,14,19,19],一共比较了 5 次
第 2 轮:[1,4,6,14,19,19],一共比较了 4次
由于没有交换,所以程序结束,所以共是 4+5=9次
12.观察代码,可知若是 T,入栈到 a;若是 Q,若 b是空栈,将 a中所有元素入栈到 b中,最终 b
出栈一个元素。所以最后一个 T是 i=3时,因此 a的值是[3,-1,-1,-1,-1],遇到第 1个 Q时,将
a 中的[0,1]入栈到 b中再出栈 1个即 b=[1],遇到第 2个 Q时,由于 b非空,a中的[3]无法入栈
到 b,b再出栈 1个,即 b=[-1,-1,-1,-1,-1],所以选 A。
13.(1)选择什么样的传感器属于资源和环境需求,属于需求分析
(2)由给出的 URL可知,路由为‘/water’
(3)服务器端需要处理浏览器的访问请求,并将 URl中发送来的数据与加水条件比较判定是否加
水,而采集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和发送加水指令到执行器都是由智能终端实现的。
(4)①筛选出喝水的相关数据是条件切片,①填写 df[df.是否喝水==1]
②分析不同水温下猫咪喝水时间,按照温度分类汇总,因此填温度
(5)恒温功能需要传感器测量温度,能加热的执行器构成,因此选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
加热片等其他同类执行器实现加热功能
14.(1)判断 n是否是丑数,例如 6一直被 2和 3整除后最终 n为 1,所以①填写 n==1;
②tmp为取到的正整数值,所以 tmp=tmp*10+int(i); mx1和 mx2分别表示最大丑数和次大丑数,
所以 tmp>mx1时,意味 tmp 是最大丑数,则原来的 mx1是次大丑数,③填写 mx2=mx1
(2)丑数有 6,8,9,10,12,由于 12后面没有“,”,因此 12没有做判断丑数环节,所以
mx1=10,mx2=9
15.(1)若货车限重为 60,则发车情况如下:
第 1 车,发往中转站 A,各包裹订单号为:3 6 1 5
第 2 车,发往中转站 A,各包裹订单号为:12
第 3 车,发往中转站 B,各包裹订单号为:4 7 11
第 4 车,发往中转站 C,各包裹订单号为:10 2 9 8
车次数量为 4。
(2)程序实现过程:根据时间顺序遍历每个订单,取得每个订单对应的物流中转站 k,若 i订单
加上还未发往 k中转站重量超过货车重量上限,则将还未发出的订单货物发出,i订单放下一车发
第 3 页,共 4 页
送,否则便将 i订单按照重量排好等待发车。
①若当前发往中转站 k 的货物重量链表为空,则 i订单是该链表的第一个节点,因此头指针要更新
为 i,从后面的代码可知,tot储存发往每个中转站的货物链表重量和头指针,后面 if p==-1出
现,因此①处为获取发往中转站 k的重量链表头指针 p=tot[k][1]
②当 i货物的重量比当前链表头结点的重,则需要往后遍历找到合适的位置,使链表依旧有序,相
同重量的则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因此答案填 p!=-1 and orders[i][3]③将 i货物添加到链表 q与 p节点之间后,该货车的载重需要更新,因此填写
tot[k][0]+=orders[i][3]
(3)加框处代码即遍历链表中所有的节点。B选项,q=p,p=orders[p][4],print(orders[p][0],end="
"),未将首节点输出,因此错误。C选项,orders[orders[p][4]][0],当 p是首节点时,也未将首
节点输出,所以也错误。答案是 AD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