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判断的概述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判断的概述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判断的概述
教学目标
1. 掌握判断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 懂得作出真判断(正确判断)的重要性。
3. 拥有准确表达判断句的基本素养。
4. 初步了解判断的类型,并能够依据给定概念进行简单举例。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判断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 懂得作出正确判断的重要性。
2. 准确地表达判断句。
教学过程
叙述性导入
以案例解读整节课内容。本节课主要使用两个案例:一是“两山理论”的产生;二是“两山理论”的学习推广 二、讲授新课
案例一:“两山理论”的产生 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主干道旁,耸立着一块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事实上,在这块石碑树立之前,湖州正面临着工业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矿业、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造成矿山废弃、河道淤积、水质污染。湖州的未来发展,该向着哪个方向呢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湖州安吉县余村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对湖州乃至整个国家未来发展方位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从逻辑学的“判断”角度,来解读其背后的逻辑道理。 判断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判断的含义
2.判断的基本特征
练习引入:(略)以判断的含义引入练习,用以突出判断的第一个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需要再此处声明结论:疑问句都不是判断句,感叹句也不能表达判断。
练习归纳:(略)总结出判断有真、假的区别。
(2)判断有真假之分
就如何认定真假的问题,引出“判断的检验标准
(3)判断的检验标准——社会实践!
以名人名言为载体,进一步警醒学生,作出真判断的重要意义。
(过渡)“两山理论”产生来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许多人慕名而来、参观学习。就此,引出第二个案例:
案例二:“两山理论”的学习(推广)
学习者:
“两山理论”是在安吉提出来的。
“一定不要再想着走老路,还这样迷恋着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两山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指引。
不能再干“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糊涂事!
……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表达形式
人们的表达可以用表情、肢体语言、语句等。这里主要看语句!
(1)解读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2)明确语句作为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其二,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
2.判断的类型
(1)初步了解五大类判断,并引导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2)将五大类判断划分为两大类型,即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对这两个概念也进行初步了解)
三、总结课堂
本课主要学习两大知识点,从总体上看,思路清晰,知识简单;但从理解和考查傻上,要请同学们注意掌握好基本的概念、特征;能够准确表达判断;并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判断,做简单的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