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理解联言判断的含义、性质、构成,理解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性质、结构、种类。 2.关键能力:学会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评价判断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复合判断; 2.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 教学难点: 1.准确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 2.复合判断的真假判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对于“两山”理论并不陌生。“两山”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播放视频) 总议题:从“两山论”的发展过程探究复合判断 子议题一:正确运用选言判断,认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子议题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子议题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辨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子议题一:正确运用选言判断,认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议学情境一: 习近平总书记2006年3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提到:人们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 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 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议学任务一: 人们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判断呢?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所喻指和体现的是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对待二者的关系上,人们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很明显,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 当然,我们仅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一个真判断。因此,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为真,则要求它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所以,我们可以概括为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议学情境二: 上世纪80年代,一些地方要么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么片面追求环保、干脆不搞经济发展了。这两种做法都是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做单项选择,都是不可取的。 议学任务二: 要么绿水青山,要么金山银山。该判断与刚才的判断类型相同吗?若不同,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判断? 学生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议学小结: 议论小结:下面我们从逻辑性质上来分析一下要么绿水青山,要么金山银山的真假情况,要么,要么这个联结项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两个选言支只能有一个为真,才能保证这个判断为真,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所以,不相容选言判断真假值可以概括为,有且仅有一真为真,全真全假皆假。 虽然两句判断在判断类型上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要看到,上述两种判断在对待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态度却是相同的,并且都是错的,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子议题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议学情境三: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因此,人们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变成了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 议学任务三: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个判断属于什么类型的判断? 学生回答: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实践证明,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犹如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之前人们认为要绿水青山就不可能要金山银山,要金山银山就必须放弃绿水青山。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割裂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所以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因此,这个判断也是真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联言判断必须全真则真,但是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概括为一假则假。 子议题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辨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议学情境四: 在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认为:如果绿水青山保护不好,就不能使金山银山持续壮大。 乙同学认为:获取金山银山必须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前提,所以只有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才能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议学任务四:辨析:甲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综上,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为金山银山的基础可以为创造金山银山提供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用绿水青山直接创造出金山银山,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直接变成经济优势。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始终把绿水青山当作宝贵资源,努力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议学情境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必须坚持“环境就是民生”价值取向。 议学任务五: 有同学认为:只要坚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一定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观点正确吗?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当且仅当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可以看出,有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的实现才能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一定不会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把这样的前后件关系称为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反映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它同时断定了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 本课小结: 教师总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只有持续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才能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更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