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清贫 学习任务单任务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2.人物简介方志敏(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3.解题: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字词学习筹集 矜持 俘虏 金镯 威吓 裤裆 企望 彼此汗褂 深山坞2.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自学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3.理解人物的品质的方法有哪些?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并给课文分段。任务三:品读重点,感悟精神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是清贫的?它真的很“清贫”吗?边读边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1.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2.从人物的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中还有那里体现了方志明的清贫呢?可以结合课文中有关方志敏与国方两个兵士在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对比中来体会。从方志敏和国方兵士在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国方兵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志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拓展资料体会方志敏作为党和军队的领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第二次反‘围剿’时缴获20多万银元、2000多两黄金,他依然和普通战士一样,每天只有4分钱菜金,兜里没有一块铜板!国民党送来让他交代的纸笔,被他用来写出许多宝贵的文稿……任务四:深入思考,理解“清贫”1.理解“清贫”含义: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清贫生活?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2.“清贫”的现实意义:“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在当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请你结合劳动模范、科学家,甚至家中过着简朴生活的长辈,来谈谈自己的“清贫”的理解。作业设计1.完成分层作业。2.课下搜集有关“清贫”的名言警句和历史小故事。3.推荐阅读书籍:方志敏著《可爱的中国》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