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历史专题一 古代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课件(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历史专题一 古代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课件(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考点1 古代亚非文明
一、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2.古埃及文明历程
(1)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2)统一与扩张: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
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
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衰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3.政治统治
(1)法老是最高统治者: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法老”的无限权力。法老集军、政、
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2)王权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
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4.科学文化成就
(1)古埃及的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
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二、古代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历程
(1)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后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3)古巴比伦王国
①统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
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②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③《汉谟拉比法典》
a.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内容: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
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
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
妻儿送去抵债。同时,法典中还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c.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
远流长。
三、古代印度
1.位置:印度河流域。
2.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历程
(1)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并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2)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
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
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种姓制度
(1)内容: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为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
权力;第三等级为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为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主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此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贱民。
(2)实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3)特点: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佛教
(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内容: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从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
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拓展延伸 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1.大河流域一般气候适宜,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2.河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考点2 古代欧洲文明
一、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地理范围 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地理环境 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
早期文明 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特点 “小国寡民”
居民 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高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
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
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以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3)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
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
东征 过程 公元前334年开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国,后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并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进入两河流域,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
东征 结果 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东征 影响 (1)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2)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二、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1)地理环境: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半岛,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山地众
多,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有利于畜牧业、种植业发展。
(2)罗马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3)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4)法律与制度
①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
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③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它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
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5)扩张: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在扩张过程中,大量
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
(6)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2.罗马帝国
(1)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
“内湖”。
(3)衰亡: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375年,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4世纪
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三、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神话 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文学 《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人物雕塑 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建筑艺术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万神庙
哲学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法学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广泛论证,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历法 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其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考点3 封建时代的欧洲与亚洲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兴起。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
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
(1)建立: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2)举措: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
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3.封君与封臣
(1)确立: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
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2)发展: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3)忠诚与义务: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不
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4)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查理曼帝国
(1)形成: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被称为“查理曼帝国”。
(2)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
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二、西欧庄园
1.庄园概况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
洲各地。
(2)性质: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庄园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自营地 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份地 自营地以外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共用地 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4)庄园土地
2.庄园法庭: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1)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2)主持人:领主或他的管家。
(3)概况: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惩罚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
领主所有。
(4)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其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
特权。
三、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城市的兴起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①兴起: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②斗争: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方式反抗封建领主的压迫。
③自由和自治
a.自由:13世纪,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
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b.自治: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c.获得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特许状”。
d.局限性:但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2)城市居民的身份
①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一般从农民转变而来。
②农奴身份变化:农奴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可获得市民的身份,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城市
的发展。
③手工业者和商人: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
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④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
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2.大学的兴起
(1)兴起:12世纪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办学形式: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取得
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3)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4)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要求。
四、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查士丁尼法典》
(1)背景:527年查士丁尼任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东罗马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
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2)过程: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
互相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罗马民法大全》
①内容: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
②影响:《罗马民法大全》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还对财产、买卖、债
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贡献: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
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
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五、古代日本
1.大化改新
(1)背景: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2)大化改新
时间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作用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幕府统治
(1)背景: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庄园建立,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
(2)形成: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
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逐渐形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
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3)幕府统治:12世纪晚期,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
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4)武士道形成:武士集团长期统治,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六、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创立
(1)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建国: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
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3)统一: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其统治地位被半岛各部落承认,阿拉伯半岛基本
统一。
2.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
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繁荣 原因 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他延揽翻译人才,把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译为阿拉伯文;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创造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内容 数学 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文学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作用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易混易错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但并非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
字,他们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从而形成阿拉伯数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