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安全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煤气中毒事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2、分析煤气中毒的原因,懂得面临煤气中毒事件时如何自救;3、初步掌握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措施。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24年1月4日下午,河南洛阳伊川县河滨街道一馒头店内,3名店员发生晕厥,其中1名店员经抢救无效死亡,另2名店员住院治疗,该馒头店空间有限,通风不畅,店员出现状况系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煤气中毒 大家回家的时候有没有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发生过煤气中毒 当时是怎么的抢救的 学习新课:定义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在不少没有加入集中供暖的市民家中,烧煤炭取暖仍然不可缺少,这自然也意味着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其实,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最关键的是要保持通风。因此,炉子安装的位置、烟筒的朝向都非常有讲究。同时,有条件的家庭不妨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这在目前看来才是最靠谱的方法。2、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2)因为天气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3)由于用户的忽略,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3、煤气中毒的过程我们知道人体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是靠红血球中血红蛋白把氧气带给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煤或木炭在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煤气。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4、煤气的症状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搏细快而弱,血压下降。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5、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需注意①确保燃气灶、热水器、暖炉设备的正常使用。使用煤气具前闻闻有无“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如果怀疑漏气,要进行进一步检查,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或受到虫咬等。②确保常见场景通风。居室内的火炉要安装烟囱,烟囱结构要严密、合理,通风良好。使用燃料烹饪和取暖时,不要关闭门窗,注意室内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6、急救的方法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救。7、煤气中毒急救原则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3.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4.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5.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6.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还可以针灸,针灸时可刺入人中、足三里、十宣等穴位。7.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8.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四、总结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应深入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要注重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做到防患于未然。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法、示范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但是,在某些细节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练习时间不够充分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