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第2课时 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酸雨及其防治【学习目标】1.认识硫酸的强氧化性。2.通过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技巧。3.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加强环保意识。【自主预习】一、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1.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1)实验原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低价态的硫向高价态转化时需加入 ,高价态的硫向低价态转化时,需加入 。 (2)实验方案及实施预期转化 试剂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SO2→S (或S→S) 生成 沉淀 SO2被Na2S 生成 SO2→S (或S→S) 生成 沉淀 Na2SO3被Na2S还原生成 SO2→H2SO4 (或S→S) 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能 SO2 氯水 氯水能 SO2 H2SO4→SO2 Cu片 ,产生 ,品红溶液 浓硫酸能被铜 生成 2.不同价态硫元素间转化的思维模型(1)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①邻位价态原则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如H2②含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粒子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归中规律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低价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中间价态,如2H2S+SO2 3S↓+2H2O、2Na2S+Na2SO3+3H2SO4 3Na2SO4+3S↓+3H2O。④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规律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 、有 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 ,易 ,易溶于水。 2.实验探究——SO2的漂白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溶液变 溶液 ,在加热后溶液 实验结论 SO2的水溶液显酸性 SO2具有 ,能与品红生成无色化合物,但生成的化合物 3.SO2化学性质总结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 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代替“”。4.用途制硫酸、制漂白剂、食品添加剂。三、硫酸1.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 黏稠状液体,密度比水 ,能与水以任意比混合,沸点 ,难挥发。 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 。 (2)脱水性:浓硫酸能按 的元素组成质量比脱去纸屑、棉花所含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使这些有机化合物炭化。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蔗糖 ,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物质,并生成有 的气体 实验结论 浓硫酸具有 (3)强氧化性①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试管中铜丝表面 ; b试管中的溶液 ; c试管中的 ; 将a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 实验结论 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强氧化性表现3.硫酸的工业制备(1)生产流程:FeS2(或S)SO2SO3H2SO4。(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①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②2SO2+O22SO3;③SO3+H2OH2SO4。4.硫酸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2)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3)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作干燥剂等。四、酸雨及其防治1.酸雨的形成(1)酸雨:排放到空气中的 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这样所形成的酸雨也常称硫酸型酸雨。 (2)SO2的来源: 的燃烧。 (3)H2SO4型酸雨形成过程。途径一:2SO2+O22SO3、SO3+H2OH2SO4;途径二: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2.酸雨的危害3.酸雨的防治(1)消除 ,改变 结构,开发利用 ,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2)对 的排放加以控制,如燃料脱硫处理,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等。 (3)健全法律法规,严格规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参考答案】一、1.(1)氧化剂 还原剂 (2)淡黄色 还原 单质硫淡黄色 单质硫 紫红色褪去 氧化 淡黄绿色褪去 氧化 逐渐溶解 气泡 褪色 还原 SO2二、1.无色 刺激性 大 液化 2.红 褪色恢复红色 漂白性 不稳定 3.正、反两方向三、1.无色 大 高 2.(1)干燥剂 (2)水变黑 刺激性气味 脱水性 (3)有气泡生成逐渐变为无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呈蓝色四、1.(1)二氧化硫 (2)化石燃料 3.(1)污染源 能源清洁能源 (2)酸性物质【效果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稀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 )(2)用BaCl2溶液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 )(4)浓硫酸使蓝矾(CuSO4·5H2O)变成白色粉末,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 )(5)50 mL 18.4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 )(6)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 )(7)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它具有漂白性。 ( )【答案】(1)× (2)× (3)× (4)× (5)× (6)×(7)√2.CO2和SO2均为酸性氧化物,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究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SO2,为什么 【答案】不能;少量的CO2和S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均能产生白色沉淀;足量的CO2和S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都是先变浑浊后变澄清。3.如何检验某无色气体是CO2还是SO2 【答案】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为无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恢复红色,则气体为SO2;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气体为CO2。4.浓H2SO4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案】浓H2SO4吸水性、脱水性的本质区别在于氢元素、氧元素是否以水的形式存在。5.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与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常温下使Fe、Al钝化等。【合作探究】任务1:二氧化硫的性质情境导入 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不少人把它看作营养滋补佳品。然而不法生产者为了把银耳变白,用硫黄加以熏蒸,满足了消费者银耳越白越好的错误心理。据悉,近日有关部门在上海、北京、福建市场对几十种银耳商品进行检查,无一合格,残留二氧化硫严重超标……二氧化硫已成为食品安全的头号元凶,它被不法生产者用作腌制蔬菜中的防腐剂、米面食品中的美白剂、脱皮蔬果中的抗氧化剂、香蕉龙眼的催熟剂……问题生成1.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如何闻二氧化硫气体的气味 【答案】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2.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何 二氧化硫能与水完全反应吗 【答案】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溶于水的二氧化硫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3.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什么是可逆反应 【答案】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4.2H2+O22H2O和2H2O2H2↑+O2↑是可逆反应吗 说明理由。【答案】不是;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5.若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会不会出现褪色现象 【答案】不会,石蕊溶液很快变红,但不褪色。6.将SO2分别通入溴水、酸性KMnO4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溶液都会褪色,这都是SO2具有漂白性的体现吗 【答案】都不是。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的是还原性,使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褪色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7.SO2和Cl2都有漂白性,将两者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漂白效果会更好,这种理解正确吗 【答案】不正确,将两者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时,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得到的硫酸和盐酸都无漂白性,故漂白效果更差。【核心归纳】1.SO2和CO2的鉴别方法试剂 操作 现象与结论品红溶液 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之褪色的是CO2酸性KMnO4 溶液 将气体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能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变化的是CO2溴水(或氯水) 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或氯水)中 能使溴水(或氯水)褪色的是SO2,无明显变化的是CO2氢硫酸 将气体分别通入氢硫酸溶液中 能使溶液产生黄色浑浊的是SO2,无明显变化的是CO22.CO2、SO2共存时的检验流程流程 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是否除尽 检验CO2选用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实验装置3.漂白原理分类比较类型 原理 特点 举例 适用对象氧化型 漂白剂本身是强氧化剂,可将有色物质氧化,使有色物质失去原有的颜色 不可逆 HClO、Ca(ClO)2、Na2O2、H2O2等 主要适用于漂白纺织品加合型 漂白剂与有机色质结合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使有机色质失去原有的颜色 可逆 SO2或 H2SO3 常用于漂白纸张、纺织品等吸附型 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 部分吸附剂可重复使用 活性炭 吸附色素、一些有毒气体或微粒【典型例题】【例1】验证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如图所示,a、b、c、d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棉球。将浓硫酸滴入装有亚硫酸钠固体的培养皿中。下列关于此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或结论A a处橙色褪去 氧化性:H2SO4>Br2B b处变为红色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C c处变为蓝色 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氧化性D d处红色先褪去后恢复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且漂白性不稳定 【答案】B【解析】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能将溴水还原,SO2在溴水中被Br2氧化成H2SO4,所以a处橙色褪去,说明氧化性Br2>H2SO4,A项错误;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呈酸性,所以b处变为红色,B项正确;SO2不能把碘化钾氧化成单质碘,因此c处不可能变为蓝色,C项错误;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溶液加热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D项错误。【例2】二氧化硫对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使用二氧化硫能够达到使产品外观光亮、洁白的效果,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范围和标准使用,否则会影响人体健康。化学中很多物质都具有漂白性,下列加入的物质使有色溶液褪色体现的性质相同的是( )。①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Cl2使品红溶液褪色③Na2O2加入含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④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①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所致,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②Cl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③Na2O2加入含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使酚酞变红,但Na2O2的强氧化性又导致溶液褪色;④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利用SO2的还原性。【例3】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实验活动中模拟工业过程产生的气体CO2中含有少量SO2,欲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将气体通过图中的洗气瓶,则甲、乙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应该是( )。A.甲为NaOH溶液,乙为浓H2SO4B.甲为浓H2SO4,乙为NaOH溶液C.甲为饱和NaHCO3溶液,乙为浓H2SO4D.甲为浓H2SO4,乙为饱和Na2CO3溶液【答案】C【解析】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应先除去SO2再进行干燥。SO2、CO2都与NaOH反应,所以应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SO2,再用浓H2SO4干燥,C项符合题意。任务2:硫酸的性质 S的检验【实验探究】化学探究小组在研究Fe与H2SO4的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问题生成1.实验Ⅰ中现象是什么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2.实验Ⅱ中,铁丝表面迅速变黑,并无其他明显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答案】变黑是因为浓硫酸使铁丝表面迅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个过程叫钝化;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3.实验Ⅲ中,装置C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吸收尾气中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4.B中的品红溶液红色逐渐褪去,检测到D处有可燃性气体。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A中生成SO2气体,浓硫酸变稀后跟铁反应产生H2。5.如何检验实验Ⅲ中溶液里含有S 【答案】将试管A中溶液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取少量稀释后的溶液,加足量盐酸酸化,无白色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试管A中溶液含S。【核心归纳】1.浓硫酸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 纯净的硫酸是无色黏稠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密度大于水(98%的浓H2SO4的密度为1.84 g·cm-3),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性质 吸水性 常用作 干燥剂 能干燥 H2、O2、N2、CO2、Cl2、HCl、SO2、CO、CH4等不能 干燥 碱性气体,如 NH3等还原性气体,如 H2S、HBr、HI 等脱水性 能按水的元素组成质量比脱去纸屑、棉花所含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使这些有机化合物炭化强氧 化性 与活泼金属反应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常温下浓硫酸使Fe、Al钝化与不活泼 金属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与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2.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浓硫酸 稀硫酸物理 性质 加水 放出大量热 无明显变化状态 油状液体 液态密度 ρ(浓H2SO4)>ρ(稀H2SO4)化学 性质 铁片 无明显变化(钝化) 铁片逐渐溶解, 并产生无色气体铜片 (加热) 铜片溶解, 产生无色气体 不反应白纸 变黑 无明显变化胆矾 蓝色变白 胆矾溶解形成蓝色溶液3.S的检验(1)正确操作被检液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有S(2)杂质离子的干扰①Ag+干扰盐酸酸化能防止Ag+干扰,因为Ag++Cl-AgCl↓。②C、S、P干扰因为BaCO3、BaSO3、Ba3(PO4)2也是白色沉淀,与BaSO4白色沉淀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能溶于强酸中(如BaCO3+2H+H2O+CO2↑+Ba2+)。因此检验S时,必须用酸酸化(一般用盐酸而不能用HNO3酸化)。【典型例题】【例4】某同学设想用如图装置来验证浓硫酸的某些性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实验目的 吸水性 脱水性 溶解放热 强氧化性实验 装置 【答案】D【解析】A项,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故玻璃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地被浓硫酸吸收,导致左侧烧杯中的水不断挥发,最后左侧烧杯内的液体量明显少于右侧烧杯内的液体量;B项,滤纸沾上浓硫酸后,很快会因脱水而变黑;C项,浓硫酸滴到小试管内的水中,放出的热量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D项,因常温下铜片与浓硫酸不反应,无法判断浓硫酸是否表现出强氧化性。【例5】三位同学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试液中有S。方案甲: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方案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方案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试评价上述方案是否严谨,并分别说明理由。方案甲: 。 方案乙: 。 方案丙: 。 【答案】不严谨。因为含有Ag+而不含S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严谨。因为先加稀盐酸无沉淀可排除Ag+干扰,且酸性环境可排除S等干扰不严谨。因为含有S而不含S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任务3:酸雨及其防治情境导入 酸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气结合的产物,会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还会使湖泊酸化,危害鱼虾。酸雨对我们的身体也会造成直接的伤害,会影响呼吸系统,刺激皮肤和眼睛。问题生成1.雨水的pH为什么不等于7 酸雨的pH是多少 【答案】这是因为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pH小于5.6。2.收集到的酸雨样品,放置时间稍长,酸性反而变强,原因是什么 【答案】酸雨中的H2SO3为中强酸,易被O2氧化为酸性更强的H2SO4。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如下:写出图中标号所示的化学方程式。【答案】①2SO2+O22SO3;②SO2+H2OH2SO3;③SO3+H2OH2SO4;④2H2SO3+O22H2SO4。4.酸雨主要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案】(1)消除污染源,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2)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如燃料脱硫处理,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利用、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等。【典型例题】【例6】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光化学过程,在清洁空气、污染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照是酸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B.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污染指数越高形成酸雨的速率越大D.优化能源结构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酸雨形成的两个途径中都需要光照,A项正确;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污染指数越高,途径Ⅱ形成酸雨的占比越高,所以形成酸雨的速率越大,C项正确;优化能源结构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排放的二氧化硫含量减少,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D项正确。【随堂检测】1.SO2有毒,但葡萄酒里含有一定量的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酒中的SO2对人体无害,是因为它的含量很少B.葡萄酒中的SO2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从红葡萄酒的颜色判断,其中的SO2没有漂白性D.将葡萄酒倒入酒杯摇一摇,可以减少其中SO2的含量【答案】C【解析】SO2有毒,但是含量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对人体无害,通常用于葡萄酒的杀菌,A项正确;SO2具有还原性,能起抗氧化的作用,B项正确;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红葡萄酒,C项错误;将葡萄酒倒入酒杯中摇一摇,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D项正确。2.下列实验现象能证明气体中存在SO2的是(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然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D.通入新制氯水中,能使新制氯水褪色,然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D【解析】CO2、S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性质上有相似之处,如二者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在碱性环境中,通入BaCl2溶液中均产生能溶于稀盐酸的沉淀等。但SO2通入新制氯水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使新制氯水褪色,然后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O2不具备该性质,故D项符合题意。3.用下列方法来鉴别浓H2SO4和稀H2SO4,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分别取10 mL溶液,质量大的是浓H2SO4,质量小的是稀H2SO4B.观察液体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是稀H2SO4,油状黏稠的是浓H2SO4C.把CuSO4·5H2O晶体投入溶液,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是浓H2SO4,晶体溶解的是稀H2SO4D.将Al片分别投入溶液,反应快速放出气体的是浓H2SO4,放出气体慢的是稀H2SO4【答案】D【解析】铝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没有明显现象。4.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氧化性的是( )。A.S+O2SO2B.SO2+2H2S3S↓+2H2OC.SO2+Cl2+2H2OH2SO4+2HClD.Na2SO3+2HCl2NaCl+H2O+SO2↑【答案】B【解析】A、C两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由0、+4到+4、+6,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而D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B项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0,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5.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燃料释放出SO2所造成的,试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测试时间/h 0 1 2 3 4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填字母)。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⑤C.①③⑤ D.①③④⑤(3)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简述其理由。 。 【答案】(1)①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②小 H2SO3+HClOH2SO4+HCl(或SO2+2H2O+Cl2H2SO4+2HCl)(2)C(3)不可取。因SO2的排放总量没有减少,所以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危害【解析】(1)①酸雨放置时pH变小,其原因是雨水中的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②雨水和自来水混合,应考虑H2SO3与Cl2(或HClO)的反应。(2)减少酸雨的形成需减少SO2的排放,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如煤的气化和液化),燃料脱硫、固硫,开发不含硫的新能源(如氢能、核能等)。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