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教学目标
1.预测与选择:超前思维的方法。 2.辨析与评价:客观评价超前思维的积极意义。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领会超前思维的意义,掌握超前思维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超前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识回顾】 材料一:只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芦,已知三分天下。 材料二:马克思指出,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生产力需要时,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的必然。 材料三:在秋收起以后不久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面对这种悲观的论调,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探究问题1:以上伟人“神机妙算”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何特点? ①伟人们的“神机妙算”运用了超前思维方式。 ②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探索性、预测性、不明确性。 探究问题2:如何提高超前思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P116) 那么怎样才能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需要运用哪些方法?掌握超前思维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讲授新课 议题一:用什么方法进行超前思维? 探究与分享一:材料分析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亲日派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而革命阵营内部的盲目乐观派却低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认为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 -定变化, 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这是对中日战争矛盾的总体分析。具体而言,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这些矛盾决定了这场战争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经过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 探究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说“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他得出这个结论采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探究分析结果 提示: (1)矛盾分析方法,分析把握了中日战争的性质,以及中日双方实力的特点,又分析了中日战争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的不同方针,最后得出结论“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2)推理的方法: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运用推理方法预测战争经历三个阶段; (3)调查研究方法:在对战争发展状况的把握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了解事实情况,分析、综合,认识战争规律,得出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的正确判断和预测。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1、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1)客观基础: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2)含义: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 (3)原因: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知识拓展】矛盾分析方法 一是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切忌“顾此失彼”。 二是必须坚持“重点论”,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三是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 既要具体分析事物的具体情况,也要注意不要使具体的事物脱离普遍联系。 四是必须坚持“发展论”,分析矛盾的动态,防止思想僵化。 【相关链接】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⑴定性预测 ①含义: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的直观估计和评价的方法。 ②作用:强调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根本性质的预判。(推测事物的发展方向) ⑵定量预测 ①含义:使用因素变量、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的方法。 ②作用:侧重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数量性描述即表现形式的预判。(推测事物的未来发展情况) 2、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1)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的方法: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 (2)超前思维要运用想象的方法: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 3、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 (1)原因: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调查: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3)研究:研究是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以便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4、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的要求 (1)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超前思维不能陷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之中。 (2)要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议题二:正确运用超前思维有什么意义? 【探究与分享二】未雨绸缪 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今年以来,受到世纪疫情、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国际形势严峻多变,对全球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不少国家出台限制粮食出口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矛盾,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联合国此前曾警告,今年人类很可能出现自二战以来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恶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采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老百姓端稳“饭碗”创造条件。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尤其是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3657亿斤, 相比2020年增长了2%,实际增加267亿斤。 探究问题:在粮食产量逐年增长、进口不断增加和粮食整体安全的背景下, 中央为什么依旧特别强调保障粮食安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从现实来看,多维度的不确定性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应以“确定性”来应对,这就要求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国内粮食的稳产保供问题, 必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超前思维的意义 1、从哲学层面看,超前思维的意义 (1)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 (2)正确的决策,抓住机遇: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2、从现实生活层面看,超前思维的意义 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课小结: 超前思维的方法和意义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1.矛盾分析法 原因: 含义: 要求: 2.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3. 调查研究法 (二)超前思维的意义 1.思维领域的意义 2.现实领域的意义 3. 提高超前思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