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通过对牧民遗书的分析,学生能说出逆向思维的含义、特点,客观基础和必要性;学生能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科学、理性地把握逆向思维的四种具体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对自己的十年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明确创新思维需要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培育科学精神素养。 2.公共参与:学生能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科学、理性地把握逆向思维的四种具体方法,对自己的十年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培育公共参与素养。 3.政治认同: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感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力量,增强政治认同。 (二)学科能力目标 1.描述与分类的能力:理解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必要性、含义和特点;把握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理解发挥正逆互补作用。 2辨析和评价能力、解释与论证能力.通过牧民遗书案例分析,初步了解逆向思维,提高预测与选择的能力;通过天花病毒等三则案例,十年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辨析和评价能力、解释与论证能力。
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看:高二学生并未学习过逆向思维的知识。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逆向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系统全面地说出逆向思维的相关内容。从难度预测看:本文涉及“逆向思维”,需要学生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把握其中所折射出来的逆向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广度和综合思维能力。 基于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并提高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素养。 2.教学难点: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不仅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有疑惑为什么把握逆向思维还要理解正向思维?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前提,为此,需要发挥正逆互补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计算牧民遗书中牛的数量 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数量的一半;次子,分给还剩下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长子得牛数量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数量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 议题任务:请计算这位牧民去世时留下几头牛? 生1:15头 师:你如何计算出来的。 生1:倒过来算: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2头.依次类推。长子,4头,妻子8头。 师:你这是倒着计算的,如果正着算呢 生:设置方程,不过有点难和麻烦 师:对,选择正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得根据实际情况 今天,我们就以“正确把握逆向思维”为总议题(引出总议题),学习本框内容: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二)学习新课 第一环节: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特点 过渡: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计算牛的数量,有的方法是正好相反的思路。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议学任务】1.为什么可以从相反的思路计算呢? 2.为什么要学习逆向思维? 3.逆向思维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合作讨论回答 生1: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自然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生2: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生3: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作为创新思维的 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师: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性、含义和特点。逆向思维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那么如何实现逆向思维,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下逆向思维的几种方法。 第二环节:如何把握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 【议提出】把握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 【议学情境】 材料1:在工厂,历来都是下一道工序按照上一道工序提供的零部件安排生产。为了不耽误下一道工序生产,上道工序总要力求多生产出一些零部件。日本丰田公司倡导传票卡制度,将以上过程颠倒过来,以最后一道工序为起点,由下一道工序规定上一道工序何时生产、生产多少和送往何处。 材料2: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 材料3:早在宋朝的时候,人们便把患轻微病症的天花病人皮肤上干结的痘痂收集起来,磨成粉末,取一点吹入健康人的鼻腔,使其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天花容易侵犯免疫力低的人,但经常接触携带天花病毒奶牛的挤奶工却不易被感染。原因是奶牛携带的天花病毒,毒性较低,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人类对于天花病毒的免疫能力。之后科学家发明了“牛痘”疫苗,并广泛为健康人群接种,从而预防了天花。 【议学任务】1.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如何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创新? 2.为什么要改变事物的结构顺序? 3.为什么能改变事物的存在状态、功能、因果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合作讨论回答 生1:材料1体现了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材料2体现了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材料3体现了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师:材料3只有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吗? 生2:还有对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师:具体解释下 生2:利用天花的病毒去治疗天花病,类似以毒攻毒。 师:回答的很准确。接下来,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3:之所以要改变事物的结构顺序是因为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人们已知的事物结构顺序,会有人们已知的功能。同时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师:从改变事物的结构顺序的依据和作用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谁来第三个问题? 生4:(1)能改变事物的存在状态是因为:①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②作用: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2)能改变事物的功能是因为:①依据: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②作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3)能改变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因为:①依据: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②作用: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师:你从依据、作用两个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逆向思维的四种方法,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了呢? 第三环节:如何正确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议题提出】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议学情境】 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数量的一半;次子,分给还剩下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长子得牛数量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数量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 请计算这位牧民去世时留下几头牛?并说明解题思路。 生1:设牛的总数是X 妻子:0.5X+0.5,剩下0.5X-0.5 长子:(0.5X-0.5)*0.5+0.5,剩下(0.5X-0.5)*0.5-0.5 次子,长女类推... 计算后,可以得知: X=15 生2:我的方法是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次子:2头;长子:4头;妻子:8头;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头。 师:大家觉得那种方法更快速、更简洁地计算出牛的总数? 生:生2的。 师:对。有时候逆向思维效果挺好的,但是不是都用逆向思维呢?接下来,大家运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议题提出】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议学情境】 我的职业生涯我作主 【议学任务】请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角度,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生思考 生1:我每天认真地学习,逐步提高成绩,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明年报个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师:你想上的大学及其专业需要多少高考成绩? 生:那不知道,看高考成绩吧。 生2:我会先确定大学及其专业,我想考浙师大的历史专业,这要求高考成绩620左右,但我现在的成绩只有五百多点,还差一百分左右。这一百分我以语文为例,总体提高20分左右,基础方面提高6分,阅读理解方面提高8分,作文提高6到8分,基础方面主要采用联系加记忆,做错题。这样我语文成绩就有110左右了。其他学科依照这种方法,先确定目标,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逐步实现目标。 师:你采用的是从目标到方法,改变事物的顺序进行逆向思维。为把握逆向思维,我们需要发挥思维正逆向互补的作用,注意以下几点: (一)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二)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三)正逆互补,携手共进。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 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三)课堂小结 1.板书呈现 2.总结提升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维创新中具有独到的作用。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正向思维而言的,正向思维就是考虑问题的原有的思路,在日常思维活动中就是人们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相互依存,没有正向思维就没有逆向思维。反之,没有逆向思维就无所谓的正向思维。这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属性在创新思维上的体现。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既要要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又要发挥方向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项的思维方法,以求的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四)作业设计 中国邮政卖咖啡,你想不想喝一杯?中国邮政在保留邮政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了咖啡饮品和邮政文化创意服务。网友热议,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同行,是跨界!咖啡店外,“站”着一个最具存在感的大个儿绿色邮简,你会不会想往里面投一个信封?走进店里,一边点单,一边等待,开启欣赏模式——杯子、手办等周边产品让你眼花缭乱! 优质咖啡豆来自云南,借助邮政运送过来,你喝的每一杯邮局咖啡,背后牵系着云南咖农的“精准扶贫”大业。 问题:为促进中国邮政咖啡业务的持续发展,请你运用逆向思维为其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