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超前思维的含义,把握超前思维的特征。进而明确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最终能够正确运用超前思维的特点,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难点:超前思维的特征
教学过程
超前思维的含义 【探究与分享】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其主不能守。益州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教师提问】在刘备尚不能立足时,诸葛亮为什么说他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预习,在对书本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提示:诸葛亮之所以能够作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超前判断,源于他对时局的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同时运用超前思维认识和把握了豪杰并起的发展态势,主要包括“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诸葛亮运用合理的推理判断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历史已经证明,诸葛亮的分析和预测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1.原因: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2.含义: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首先,超前思维的基础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 其次,超前思维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 最后,超前思维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 【试一试】《礼记.中庸》中说:“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同学们能用超前思维的含义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吗? 【教师总结】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说话之前有准备,就不会陷人理屈词穷的地步;做事之前有准备,就不会困惑;行动之前有准备,内心就不会痛苦;走路之前有准备,就不会走投无路。 表现:“先知先觉”(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 从人们的认识状态和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看:人的思维既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也可能以超前或落后的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而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先知先觉”。 举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在时间的长河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获得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病症显现出来再治疗已经晚了一步;安身立命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好先手棋。《老子》中说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 4.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1)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2)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的特征 【探究与分享】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顾邓小平同志当初的设想,他的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 探索性 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的,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哲学中的辩证否定 实质:是“扬弃”。既含有取消或舍弃之意,又含有保持或保存之意。 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保留的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改造的容纳。 预测性 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的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创造观念的对象。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 不确定性 (1)原因 ①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而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②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并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2)要求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知识小结:超前思维的特征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