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 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综合探究:领悟辩证精髓 处理复杂问题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展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历程和成就,见证杭州、金华、温州等浙江城市因一场盛会而迅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科学部署和大力支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自信心。 2.科学精神:通过探索杭州举办奥运会的初心、历程和波折等问题和资料搜集,借助观点评析、小组合作、情境分析、撰写倡议书等任务形式,深刻感受辩证法思维的奥妙,感悟亚运会举办背后的多方力量,树立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勇于探究,探寻规律。 3.公共参与:通过让学生畅谈“绿色亚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真正参与到双碳行动中来;通过“青春弄潮”倡议书,让青年学生行动起来,加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队伍中。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领悟质量互变规律,掌握适度原则,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 领悟辩证思维精髓,反对形而上学错误。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展示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梳理辩证思维方法的内涵 学生活动:回顾从第八课到第十课的思维方法论 教师小结:辩证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要坚持“四个辩证统一”,分别是分析与综合,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具体与抽象的辩证统一。 设计意图:本课是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是对第八课到第十课的总结,学生对辩证思维方法这一概念并不陌生。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能快速帮助学生清晰本课要点 教师过渡:第19届亚洲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办。本次亚运会的筹办可谓一波三折,因疫情而延期至今年举行。下面,让我们“杭州亚运会何以从0到1到∞”为总议题,一同追寻杭州亚运会的发展,一起学习其中的辩证精髓。 新课讲授:播放视频:杭州亚运会宣传片《弄潮》 活动1:因何申办亚运会 (子议题1:从杭州申办亚运会的原因中理解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教师活动:介绍杭州成功申请亚运会主办权的历史。 2015年9月16日,第3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经45个亚欧理事会成员国的投票通过,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一时间,欢呼震天、掌声雷动、国旗飘扬,大家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表达此刻的激动和欣喜。 这是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 探究问题1:杭州为何要积极申办2022年亚运会?鼓励从不同角度分析。 学生甲:我认为可以从经济、生态、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 学生乙:我认为可以从对杭州市民,对杭州城市,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分析。 学生丙:我来进行补充,我认为国际视野角度,还可以分为对参赛国家,对亚洲,对整个世界。 教师活动:观察学生的回答。 教师总结:的确,举办亚运会具有诸多意义和重大影响。 第一、举办亚运会能促进全球友谊与团结:通过竞技交流,各国运动员展示各自才能,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团结; 第二、能提高国家形象和软实力:举办亚运会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其发展成就和综合实力的机会;第三,能推动经济发展: 举办亚运会所需要的投资和建设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带来就业机会,促进旅游、零售、餐饮等产业发展; 第四、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教师追问:那能否说举办亚运会是铁定“稳赚不赔”的活动呢? 学生回答:不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除了要看到举办的积极影响,也不能忽略可能伴随的风险和弊端。 探究问题2:作为当年唯一申请的城市,有人认为杭州此举是“得不偿失”。你如何看待? 学生回答:我认为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尽管举办亚运会也会带来许多不可控的风险,但从现实来看,我们通过决心和智慧,成功将这些压力转化为了动力。 课件展示:申办亚运会的原因——分论点和综上所述 教师追问:从中感悟出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结合教材回答 教师小结:分析和综合辩证关系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式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进行新的分析。两者是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 设计思路: 活动2:如何办好亚运会 (分议题2:从杭州亚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教师过渡: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杭州亚运会的筹办也非一日之功。在2015年成功获得主办权后,杭州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筹备过程中,上至政府,下至每一位市民,都齐心协力,共筑亚运。 展示材料1:(政府方面) 2018年8月,亚运村公共区滨水建筑群及景观一体化设计专家评审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2020年12月24日,亚运三村(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实现全部108幢楼主体结顶。 2021年12月29日,亚运村正式竣工。 2022年3月31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全面竣工并通过赛事功能综合验收 展示材料2:(个人方面) 为进一步落实“绿色、低碳、无废”的绿色办会理念,杭州亚组委开展了“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截止2023年5月,全国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绿色出行、减纸减塑、循环利用等低碳行为,在“蚂蚁森林”上贡献“绿色能量”。 探究问题3:任选政府或个人角度,说明杭州筹办亚运会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学生甲:从政府角度,亚运会的筹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按照有序的步骤逐步推进。以场馆建设为例,杭州亚运会历时八年,基建投资超2000亿元,从涉及评估,到主体结顶,从正式竣工到综合验收。没有这些科学战略部署,没有这些环节“一步一个脚印”的渐进积累,就不可能办成这场令人民满意的盛会。 学生乙:从个人角度,本届亚运会以“绿色”为办会理念,碳中和碳达峰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再小的力量也能汇聚成改变城市,拯救地球的磅礴伟力。让我们行动起来,助力新兴发展模式的转变。 教师追问:从中感悟出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结合教材回答 教师小结: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启示我们要掌握适度原则,把握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 设计思路: 活动3:如何看待亚运会的变与不变 (分议题3:从杭州亚运会的变与不变中把握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杭州亚运会的“变与不变”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有40个竞赛大项,除了31个奥运项目,本届亚运会还有武术、棋类、滑板、克柔术等9个非奥运项目,这些项目具有鲜明的亚洲特色,大多起源于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有很强的民众基础、地域特色及趣味性。 电子竞技和霹雳舞是杭州亚运会新增的两个项目,据杭州亚组委宣传部表示,这两个项目深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我们想以此来吸引年轻人关注体育,关注杭州亚运会。 探究问题4: (1)有人说,亚运会只是对奥运会的“简单模仿”,你如何回应? (2)结合“辩证否定观”的知识,思考为何每届亚运会的比赛项目都有变化? 学生甲:我认为亚运会不是对奥运会的“简单模仿”,反而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创新。亚运会顾名思义要体现亚洲特色,所以要设置武术、棋类、滑板、克柔术等9个非奥运项目,这些项目有很强的民众基础、地域特色及趣味性。 学生乙:时代在发展,观众审美在变化,亚运会的项目也要与时俱进,而不能一成不变。事物的发展是旧事物的产生和新事物的灭亡的过程,而判定新旧事物的标准便是是否同社会发展相符合。杭州亚运会首创电子竞技、霹雳舞项目,便是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年轻人关注体育,为亚运会注入新鲜活力,这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教师活动: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棒,从第一届新德里亚运会的57个项目到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483个项目,亚运会方面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可以说只要与奥运精神、亚洲文化相匹配、保持与时俱进、凸显亚洲特有运动文化的设置,都会得到主办国人民和亚洲观众的期待。 教师追问:从中感悟出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结合教材回答 教师小结: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人的认识经历从“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复杂过程,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或简单肯定一切,要树立以“扬弃”为实质的辩证否定观,不断深化认识。 设计思路: 活动4: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造福一个国 探究问题5:运用本课所学,畅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中,新青年该如何搏风击浪? 学生活动:结合自身职业规划,或从身边小事入手,畅谈青少年敢作为,有所为。 本课总结:亚运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希冀它能圆满成功。同时举办国际体育盛世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缩影。同学们,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奔向属于我们的伟大征程。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