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川民版《劳动教育》三下 第10课《不倒翁的原理》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川民版《劳动教育》三下 第10课《不倒翁的原理》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不倒翁的原理
【川民版】三年级下册

10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01
情景与任务
02
工具与材料
03
活动与过程
04
评价与收获
05
激励与延伸
06
目录
板书设计
07
作业布置
08
教学目标
劳动观念:掌握常用的生产劳动知识;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劳动能力:①通过玩不倒翁、拆解不倒翁等过程,分析和掌握不倒翁“不倒”的原理;②了解不倒翁的由来与发展;从而提高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
劳动品质与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劳动习惯和做事认真的劳动品质。
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
新知导入
情景与任务
说你呆,你不呆。
把你推一推,
你就歪一歪;
要你倒下去,
你偏站起来。
猜谜语
不倒翁
你知道不倒不倒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吧。
新知导入
不倒翁
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儿童玩具,唐代便有相关记载。
情景与任务
新知讲解
工具与材料
几种可拆卸的不倒翁及橡皮泥、剪刀、透明胶等。
可拆卸不倒翁 剪刀 橡皮泥 透明胶
新知讲解
这里有几只不同的不倒翁,我们来玩一玩。
活动与过程
玩一玩
新知讲解
分组讨论: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
①不倒翁的头很轻,脚很重。
②把不倒翁推下去它会弹起来,用力越大,回弹的弧度就越大。
③不倒翁的上半部分有多种形状,但是它们的下半部分都是半圆形的。
④把不倒翁倒过来放,它会倒。
新知讲解
活动与过程
做一做
拆解不倒翁,了解不倒翁的内部结构,画出简笔画。
新知讲解
各小组交流拆解的收获,猜测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议一议
①我发现不倒翁的上半部分大多是空心的。
②底部为半圆形,上轻下重,不倒翁才不会倒。
③外形不同的不倒翁,内部结构却很相似。
新知讲解
活动与过程
试一试
改装不倒翁,看看怎样才能将不倒翁“打倒”。
01
改装方案一
移动重心
不倒翁之所以能够保持平衡,是因为重心在底部,所以可以移动不倒翁上部的重物,改变重心位置,使其失去平衡,从而倒下。
新知讲解
如何移动不倒翁的重心?
进行改装时,可以用胶水在不倒翁的上部粘上橡皮泥、金属块等比基座更重的物体,使不倒翁的重心移到上部。
新知讲解
活动与过程
试一试
改装不倒翁,看看怎样才能将不倒翁“打倒”。
02
改装方案二
改变基座
不倒翁的基座是可以移动或者可调整的,可以调整基座的角度或位置,使之不再保持平衡,从而倒下。
新知讲解
如何改变不倒翁的基座?
进行改装时,可以把不倒翁基座用来支撑重心的物体(如沙子、金属等)取出,使不倒翁失去平衡。
新知讲解
评价与收获
我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
说一说你在拆卸不倒翁时发现的秘密。
不倒翁的底部是半球形,不容易倒。
不倒翁的重心较低,上轻下重。
把不倒翁推下去它会弹起来,用力越大,回弹的弧度就越大。
……
拓展延伸
激励与延伸
人们在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半坡遗址发掘出一种提水壶。这种水壶装满水后会自动立起来,非常便于打水。
不倒翁的前身
拓展延伸
激励与延伸
这种提水壶装水后能立起来的原理是什么?
想一想
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这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拓展延伸
激励与延伸
先秦时期,这种水壶演变为一种“饮器”。《荀子》中讲到,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看见“饮器”,问是什么东西,守庙者回答是喝酒的用具。
这种用具巧妙得很:没有装酒时呈倒斜状;酒装得适中,就会立起来;而装得太满,又会倾倒。
拓展延伸
激励与延伸
经孔子“点拨”,后人就将这种东西放在座位右边,用来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适中”,不虚不满。这类东西可能就是不倒翁的前身。
拓展延伸
激励与延伸
作为玩具的不倒翁可能源于唐朝的“酒胡子”。
“酒胡子”是用纸糊的,上轻下重,左右摇摆但不倒,像个醉汉。
拓展延伸
激励与延伸
总结归纳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上轻下重
内部空心
底部半圆
不倒翁的原理
课后作业
课后与家人分享不倒翁的原理和你的收获,收集更多“打倒”不倒翁的办法。
再见!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不倒翁的原理》教学设计
课题 不倒翁的原理 单元 生产劳动 学科 劳动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观念:掌握常用的生产劳动知识;了解不倒翁的原理。劳动能力:①通过玩不倒翁、拆解不倒翁等过程,分析和掌握不倒翁“不倒”的原理;②了解不倒翁的由来与发展;从而提高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劳动品质与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劳动习惯和做事认真的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
教学重点 通过玩不倒翁、拆解不倒翁等过程,分析和掌握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教学难点 了解不倒翁的由来与发展,收集更多“打倒”不倒翁的办法
教学准备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0 不倒翁的原理》板书课题:不倒翁的原理(一)情景与任务1.谜语导入课前请学生猜一则谜语,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与注意力。说你呆,你不呆。把你推一推,你就歪一歪;要你倒下去,你偏站起来。(谜底:不倒翁)2.导语: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儿童玩具,唐代便有相关记载。你知道不倒不倒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吧。 思考交流 通过谜语导入,引出本课的课题,分析“不倒翁的原理”,初步思考课堂任务。
讲授新课 (二)工具与材料分析不倒翁的原理要用到几种可拆卸的不倒翁及橡皮泥、剪刀、透明胶等。(三)活动与过程1.玩一玩准备好工具和材料,这里有几只不同的不倒翁,我们来玩一玩。(引导学生在玩不倒翁过程中观察其原理)2.说一说分组讨论: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生自由回答)示例:①不倒翁的头很轻,脚很重。②把不倒翁推下去它会弹起来,用力越大,回弹的弧度就越大。③不倒翁的上半部分有多种形状,但是它们的下半部分都是半圆形的。④把不倒翁倒过来放,它会倒。⑤其他(学生思考并补充)3.做一做拆解不倒翁,了解不倒翁的内部结构,画出简笔画,并与同学分享与展示。示例: 思考与交流:各小组交流拆解的收获,猜测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并派代表发言。示例: ①我发现不倒翁的上半部分大多是空心的。②底部为半圆形,上轻下重,不倒翁才不会倒。③外形不同的不倒翁,内部结构却很相似。4.试一试改装不倒翁,看看怎样才能将不倒翁“打倒”。(1)改装方案一:移动重心原理:不倒翁之所以能够保持平衡,是因为重心在底部,所以可以移动不倒翁上部的重物,改变重心位置,使其失去平衡,从而倒下。做法:进行改装时,可以用胶水在不倒翁的上部粘上橡皮泥、金属块等比基座更重的物体,使不倒翁的重心移到上部。(2)改装方案二:改变基座原理:不倒翁的基座是可以移动或者可调整的,可以调整基座的角度或位置,使之不再保持平衡,从而倒下。做法:进行改装时,可以把不倒翁基座用来支撑重心的物体(如沙子、金属等)取出,使不倒翁失去平衡。(四)评价与收获说一说你在拆卸不倒翁时发现的秘密。示例:(1)不倒翁的重心较低,上轻下重。(2)不倒翁的底部是半球形,不容易倒。(3)把不倒翁推下去它会弹起来,用力越大,回弹的弧度就越大。……(五)激励与延伸1.不倒翁的前身(1)新石器时代的“提水壶” 人们在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半坡遗址发掘出一种提水壶。这种水壶装满水后会自动立起来,非常便于打水。思考与交流:这种提水壶装水后能立起来的原理是什么?示例: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这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2)先秦时期的“饮器”先秦时期,这种水壶演变为一种“饮器”。《荀子》中讲到,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看见“饮器”,问是什么东西,守庙者回答是喝酒的用具。这种用具巧妙得很:没有装酒时呈倒斜状;酒装得适中,就会立起来;而装得太满,又会倾倒。经孔子“点拨”,后人就将这种东西放在座位右边,用来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适中”,不虚不满。这类东西可能就是不倒翁的前身。(3)唐朝的“酒胡子”作为玩具的不倒翁可能源于唐朝的“酒胡子”。“酒胡子”是用纸糊的,上轻下重,左右摇摆但不倒,像个醉汉。2.总结归纳播放动画《不倒翁的原理》。 学生通过玩不倒翁、拆解不倒翁等过程,观察和分析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学生与同学分享交流拆卸不倒翁时发现的秘密。学生了解不倒翁的由来与发展,总结归纳不倒翁的原理。 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交流能力。锻炼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累劳动知识,掌握更多生产劳动技能。
作业布置 课后与家人分享不倒翁的原理和你的收获,收集更多“打倒”不倒翁的办法。 布置课后作业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通过拆解不倒翁的内部结构,画出简笔画,分析学习了不倒翁的原理:上轻下重、内部空心、底部半圆;还了解了不倒翁的由来与发展。 总结回顾 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