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分享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分享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LOGO





华语散文“天花板”
三毛代表作
读书分享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

LOGO


01
作者简介
华语散文“天花板”
02
创作特点
华语散文“天花板”
03
书籍简介
华语散文“天花板”
04
作品鉴赏
华语散文“天花板”
05
好句摘抄
华语散文“天花板”
LOGO



华语散文“天花板”
三毛代表作
读书分享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读书分享

作者简介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
1967年,先后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并创作了散文集《雨季不再来》。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与荷西结婚。1976年2月,移居加那利群岛
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经历。1977年到1979年,先后发表《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等散文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后回到中国台湾定居。1981年,出版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982年,根据中南美洲旅行经历所创作的散文集《万水千山走遍》出版。198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宝贝》,展示她所收藏的一些物品。1990年,创作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出版。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逝世,终年四十七岁。
LOGO



华语散文“天花板”
三毛代表作
读书分享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读书分享

创作特点
语言特色
朴素自然是三毛散文语言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她的语言“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三毛散文朴素自然特征的形成与其性格相关:三毛个性洒脱坦荡,率真任性,我行我素
语言特色
是个富有个性而骨子里又很叛逆的作家。独特的性格影响着她的创作。她的散文善于揭示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她的一篇篇坦诚的独白成为内心情感的率真纪实,获得了朴素自然的审美魅力
悲剧美感
三毛的作品由内而外地浸染着悲剧的美感。她用看上去平和真纯的笔触向人们一点点展示她内心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平凡人在人间无助的挣扎,以及对生命的感悟,那些朴素的文字里满是泪水。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
创作特点
语言特色
三毛散文语言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幽默风趣。在创作中她摆脱了传统的创作方法的束缚,大胆地采用幽默笔法加工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艺术化
语言特色
大大提升了语言的审美功效和艺术魅力。她的语言总会让读者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被她所讲的故事俘虏,在捧腹大笑中领会其中的哲理
语言特色
例如《白手成家》写丈夫发了薪水,夫妇两人高兴地跪在草席上一边数钱,一边筹划着购物来装修他们简朴的家。三毛用了这样的语言
语言特色
拜金的两个人跪在地上对着钞票膜拜。”夫妇两人并非是守财奴,这种夸张的语言与实际情形构成强烈的反差,使语言风趣而俏皮
LOGO



华语散文“天花板”
三毛代表作
读书分享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读书分享

书籍简介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2022版全新修订,收录三毛的19篇散文,完整呈现三毛撒哈拉时期的生活与创作。
《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书籍简介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她的笔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
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的爱意
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
LOGO



华语散文“天花板”
三毛代表作
读书分享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读书分享

作品鉴赏
01
作品鉴赏
从主题和象征意义来看,《撒哈拉的沙漠》无疑展现了沙漠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苍凉。撒哈拉沙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热沙漠,其极端的气候条件和荒凉的暴象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02
作品鉴赏
在作品中,沙漠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极限、挑战与坚韧,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无论作品是文学、音乐、电影还是视觉艺术,它们都会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来
03
作品鉴赏
表现撒哈拉的沙漠。《撒哈拉的故事》中的语言是具有三毛特色的。她的散文语言自然、清新、朴素。她能真实而具体地感受到写作对象所感受到的一切,对其行为动作进行白描,或用精炼的对
04
作品鉴赏
话来还原场景,以她细腻、敏锐、准确的感知力,准确把握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并注入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三毛的文字就有了一种令读者忘我而入境的感染力
作品鉴赏
例如《结婚记》中,三毛向读者讲述她与荷西登记结婚的情景:“我伸头去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蓝衬衫,大胡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蓝色。”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01
三毛用了一个“伸”这个很有意味的动词,强化了她单纯活泼的性格。接下来一个“好”单独成句,使舒缓的语调改变了节奏,与灵感突发的感觉相得益彰
02
从修辞手法上看《撒哈拉的故事》散文集里面的每篇散文的开头几乎都有一个语言环境限定了整篇文章的语调、环境、氛围。在这样的限定下,散文的语言表达受到了一定限制
03
作品鉴赏
作品
鉴赏
例如《素人渔夫》这篇描写的是三毛和丈夫荷西在经济周转不灵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计,自己下海捕鱼买鱼的事情,这也是夫妻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中的一些幽默风趣之处的再现。在这样的环境的限定下,整篇散文这个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夫妻的对话展开的
只能采用一种平和、轻快、率性浪漫的表达方式。从文化背景来看,撒哈拉沙漠及其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元素在作品中可能会被巧妙地融入,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
LOGO



华语散文“天花板”
三毛代表作
读书分享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读书分享

好句摘抄
这一次直渡撒哈拉,我们双双坠入它的美好,再也离不开这片没有花朵的荒原了。长久的沙漠生活,只使人学到一个好处,任何一点点现实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带的使心灵得到无限的满足和升华!我想,来了沙漠,不经过生活物质上的困难,是对每一个人在经验上多多少少的损失
我慢慢地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常常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沙本是最无依无著之物,安定流浪听凭风停风起。而沙漠收容他们。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着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
好句摘抄
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地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泣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地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





华语散文“天花板”
三毛代表作
读书分享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
LOG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