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四 物质构成的奥秘【七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解读与强化训练 专题四 物质构成的奥秘【七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卷版)
目录
专题四、物质构成的奥秘【七大题型】
【题型1 构成物质的微粒】 3
【题型2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5
【题型3 原子构成与结构示意图】 7
【题型4 离子】 7
【题型5 元素】 7
【题型6 元素周期表】 7
【题型7 物质的分类】 7
1. 原子、分子、离子和 元素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分值为4~6分,本课时内容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呈现也或以综合命题的题型考查。
2. 预计2024年仍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再穿插其他知识综合命题的可能性很大。
【知识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微观解释。物理变化:变化前后没有新的分子生成;化学变化:变化前后有新的分子生成。
6. 混合物和纯净物微观解释:混合物:构成混合物微粒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构成纯净物的微粒只有一种微粒。
【知识点2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1.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例:夏季湿的衣服干的更快;热水中品红的扩散的更快;
(4)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物质分子间的距离:气态>液态>固态;物体热胀冷缩就是分子间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知识点3 原子构成与结构示意图】
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2.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3.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三“决定”: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知识点4 离子】
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
2. 离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碱、盐)一般由离子构成。(如酸碱盐,常见的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
【知识点5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种类由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2.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3.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Al;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
③空气中前二位元素:N、O;人体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是:Ca。
4.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结构中)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知识点6 物质的分类】
1. 单质:由同种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H2、氮气N2、氧气O2、氯气Cl2 铁Fe、红磷P 。
2.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碳 CO2 、水H2O、高锰酸钾KMnO4 、氯酸钾KClO3 。
3.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碳 CO2 、水H2O。
【题型1 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1】 (2024 榆树市一模)下列关于CO2、O2、SiO2三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氧气
C.都只有两个氧原子 D.都含一个氧分子
【变式1-1】 (2023 北京)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氮分子的是(  )
A.2N B.2N2 C.N2 D.2N2O
【变式1-2】 (2024 南昌一模)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氨气、苯由分子构成;汞、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变式1-3】 (2024·信阳模拟)研究物质要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开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氮气(N2)由氮气分子构成
B.水(H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二氧化碳(CO2)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一个水(H2O)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题型2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例2】 (2024 南岗区模拟)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稀盐酸和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溶液中都含有氢原子
C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变式2-1】 (2024 牡丹区模拟)王安石有一咏梅古诗:“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什么在远处就知道不是雪,请用分子的性质解释(  )
A.分子的体积很大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的质量很大
【变式2-2】 (2024 旺苍县模拟)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变式2-3】 (2024 大荔一模)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 汞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题型3 原子构成与结构示意图】
【例3】 (2024 会泽县模拟)我国已建成世界上首个“风—火—铝”联合运行智能局域电网,实现利用风电电解铝。如图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变式3-1】 (2024 合川区模拟)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He﹣3)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氦原子由质子、电子构成
C.地球上空气中也存在少量氦气 D.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g
【变式3-2】 (2024 上蔡县一模)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2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
C.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 D.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变式3-3】 (2023 株洲)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 B.该元素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形成的单质容易与氧气反应
【题型4 离子】
【例4】 (2024 中山区模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变式4-1】 (2024 贺州模拟)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  )
A.a+m﹣n B.a+m+n C.a﹣m﹣n D.a﹣m+n
【变式4-2】 (2023 安徽)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
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变式4-3】 (2024 南岗区模拟)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五种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①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图中②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 D.图中③、⑤粒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列
【题型5 元素】
【例5】 (2023 怀化)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变式5-1】 (2023 河北一模)“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变式5-2】 (2024 陈仓区模拟)下列盐的组成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CaCl2 B.KNO3 C.CuSO4 D.NH4HCO3
【变式5-3】 (2024 中山区模拟)元素组成世间万物。下列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
A.Al(OH)3 B.H3PO4 C.SiO2 D.P2O5
【题型6 元素周期表】
【例6】 (2024 禹州市一模)镍在新能源电池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8 B.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
C.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
【变式6-1】 (2024 皇姑区模拟)稀土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下列关于稀土元素“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铒原子的质量为167.3g
C.铒属于金属元素 D.铒的元素符号是Er
【变式6-2】 (2024 西平县一模)硒被誉为“抗癌大王”。安徽石台县大山村是全国有名的长寿村,经检测,这是一个全国罕见的富硒区。如图是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变式6-3】 (2024 旺苍县模拟)根据如图5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和③在周期表中位于    ;
(2)③和④是同一种元素,是因为    ;
(3)⑤中若x=12,则④与⑤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题型7 物质的分类】
【例7】 (2024 涧西区一模)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水蒸气、液氧 B.氮气、干冰、钙片
C.石油、氯酸钾、氢气 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钢
【变式7-1】 (2024 青山湖区模拟)物质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新鲜的空气 B.液态氮
C.澄清的石灰水 D.冰水共存物
【变式7-2】 (2023 绥化)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变式7-3】 (2024 裕华区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氯化铁和硫酸铵都属于盐 B.橡胶、纤维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水、干冰、氧化铝都属于氧化物 D.氨水、消石灰和氯氧化铜都属于碱
1.(2023 辽宁)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氨气 B.氮气 C.汞 D.五氧化二磷
2.(2023 株洲)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3.(2023 河北)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4.(2023 扬州)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
5.(2023 广东)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
A.2N B.N2 C.2NH3 D.N2O4
6.(2023 青岛)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可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这里的“锌”指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7.(2023 株洲)下列微粒中,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是(  )
A.Na+ B.OH﹣ C.O2 D.Mg
8.(2023 枣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9.(2023 河南)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汞 B.水 C.氢气 D.硫酸铜
10.(2023 株洲)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 B.该元素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形成的单质容易与氧气反应
11.(2023 威海)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12.(2023 长沙)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
13.(2023 内江)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 B.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个电子上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14.(2023 通辽)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了铟、铱、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In3+的核外电子数为49 B.铟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9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 D.In2O3中铟元素的化合价为+3
15.(2023 潍坊)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 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6.(2023 广西)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NO2 C.KClO3 D.C2H5OH
17.(2023 邵阳)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8.(2023 威海)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
B.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碳酸氢铵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微量元素:钙、铁、锌
19.(2023 吉林)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2)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0.(2023 滨州)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如图并回答问题:
(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铝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C粒子是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是原子,则X=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
目录
专题四、物质构成的奥秘【七大题型】
【题型1 构成物质的微粒】 3
【题型2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5
【题型3 原子构成与结构示意图】 7
【题型4 离子】 7
【题型5 元素】 7
【题型6 元素周期表】 7
【题型7 物质的分类】 7
1. 原子、分子、离子和 元素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分值为4~6分,本课时内容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呈现也或以综合命题的题型考查。
2. 预计2024年仍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再穿插其他知识综合命题的可能性很大。
【知识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微观解释。物理变化:变化前后没有新的分子生成;化学变化:变化前后有新的分子生成。
6. 混合物和纯净物微观解释:混合物:构成混合物微粒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构成纯净物的微粒只有一种微粒。
【知识点2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1.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例:夏季湿的衣服干的更快;热水中品红的扩散的更快;
(4)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物质分子间的距离:气态>液态>固态;物体热胀冷缩就是分子间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知识点3 原子构成与结构示意图】
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2.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3.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三“决定”: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知识点4 离子】
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
2. 离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碱、盐)一般由离子构成。(如酸碱盐,常见的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
【知识点5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种类由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2.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3.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Al;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
③空气中前二位元素:N、O;人体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是:Ca。
4.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结构中)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知识点6 物质的分类】
1. 单质:由同种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H2、氮气N2、氧气O2、氯气Cl2 铁Fe、红磷P 。
2.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碳 CO2 、水H2O、高锰酸钾KMnO4 、氯酸钾KClO3 。
3.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碳 CO2 、水H2O。
【题型1 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1】 (2024 榆树市一模)下列关于CO2、O2、SiO2三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氧气
C.都只有两个氧原子 D.都含一个氧分子
【解题思路】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判定有关的叙述是否正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解答过程】 解: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在CO2、O2、SiO2三种物质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三种物质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在CO2、SiO2中不含有氧气,也不含有氧分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变式1-1】 (2023 北京)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氮分子的是(  )
A.2N B.2N2 C.N2 D.2N2O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过程】 解: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故选B。
【变式1-2】 (2024 南昌一模)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氨气、苯由分子构成;汞、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题思路】 根据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根据原子的概念,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氨气、苯分别由氨分子、苯分子构成,汞、金刚石分别属于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变式1-3】 (2024·信阳模拟)研究物质要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开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氮气(N2)由氮气分子构成
B.水(H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二氧化碳(CO2)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一个水(H2O)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解题思路】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判定有关的叙述是否正确。
【解答过程】 解:A、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且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题型2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例2】 (2024 南岗区模拟)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稀盐酸和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溶液中都含有氢原子
C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题思路】 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选项解释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选项解释错误;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解释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变式2-1】 (2024 牡丹区模拟)王安石有一咏梅古诗:“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什么在远处就知道不是雪,请用分子的性质解释(  )
A.分子的体积很大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的质量很大
【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入人们的鼻子中,碰到嗅觉细胞,故闻到香味。
【解答过程】 解: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飘入到诗人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与分子的体积很大、分子分裂成原子、分子的质量很大无关。
故选B。
【变式2-2】 (2024 旺苍县模拟)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解题思路】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解释错误。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解释正确。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解释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
故选A。
【变式2-3】 (2024 大荔一模)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 汞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解题思路】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过程】 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故说法正确;
B、金刚石与石墨是两种碳的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故说法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汞原子的大小没有改变,故说法不正确;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说法正确。
故选C。
【题型3 原子构成与结构示意图】
【例3】 (2024 会泽县模拟)我国已建成世界上首个“风—火—铝”联合运行智能局域电网,实现利用风电电解铝。如图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解题思路】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过程】 解:A、由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说法正确。
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铝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则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说法正确。
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说法正确。
D、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选D。
【变式3-1】 (2024 合川区模拟)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He﹣3)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氦原子由质子、电子构成
C.地球上空气中也存在少量氦气 D.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g
【解题思路】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 解: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He﹣3)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说法错误。
B、氦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C、氦气是稀有气体的成分之一,地球上空气中也存在少量氦气,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故选C。
【变式3-2】 (2024 上蔡县一模)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2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
C.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 D.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解题思路】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x+5,x=2,说法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说法错误。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说法正确。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说法正确。
故选B。
【变式3-3】 (2023 株洲)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 B.该元素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形成的单质容易与氧气反应
【解题思路】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过程】 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1﹣2﹣8=1,说法正确。
B、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说法正确。
D、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该元素形成的单质为钠,容易与氧气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B。
【题型4 离子】
【例4】 (2024 中山区模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 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4-1】 (2024 贺州模拟)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  )
A.a+m﹣n B.a+m+n C.a﹣m﹣n D.a﹣m+n
【解题思路】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a,X得到n个电子后变为Xn﹣;Y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Ym+,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 解: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设Y元素的质子数为x,则:a+n=x﹣m,x=a+m+n。
故选B。
【变式4-2】 (2023 安徽)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
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解题思路】 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根据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来分析;根据氯原子的结构来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过程】 解:A、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少于4个,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说法正确;
C、氯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说法错误;
D、反应中Cl变成Cl﹣的过程中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种类不改变,说法错误。
故选:B。
【变式4-3】 (2024 南岗区模拟)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五种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①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图中②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 D.图中③、⑤粒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列
【解题思路】 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判断;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图中②粒子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进行分析判断;根据③、⑤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8、17,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图中质子数的种类有4种,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说法正确。
B、①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说法错误。
C、图中②粒子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说法错误。
D、③、⑤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8、17,是相邻的元素,图中③、⑤粒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说法错误。
故选A。
【题型5 元素】
【例5】 (2023 怀化)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解题思路】 “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过程】 解:“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变式5-1】 (2023 河北一模)“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解题思路】 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过程】 解:家庭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变式5-2】 (2024 陈仓区模拟)下列盐的组成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CaCl2 B.KNO3 C.CuSO4 D.NH4HCO3
【解题思路】 根据物质的总称和元素的分类分析。
【解答过程】 解:A、氯化钙中含有钙元素和氯元素,其中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其中钾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中含有铜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其中铜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5-3】 (2024 中山区模拟)元素组成世间万物。下列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
A.Al(OH)3 B.H3PO4 C.SiO2 D.P2O5
【解题思路】 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Al(OH)3中含有铝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其中铝元素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H3PO4中含有氢元素、磷元素、氧元素,氢、磷、氧三种元素有“石”字旁或“气”字头,都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SiO2中含有硅元素和氧元素,硅、氧两种元素有“石”字旁或“气”字头,都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P2O5中含有磷元素和氧元素,磷、氧两种元素有“石”字旁或“气”字头,都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型6 元素周期表】
【例6】 (2024 禹州市一模)镍在新能源电池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8 B.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
C.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
【解题思路】 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解答过程】 解: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x=28﹣2﹣16﹣2=8,故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故B正确;
C、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镍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C错误;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故D正确。
故选C。
【变式6-1】 (2024 皇姑区模拟)稀土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下列关于稀土元素“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铒原子的质量为167.3g
C.铒属于金属元素 D.铒的元素符号是Er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 解:A、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铒的原子序数为68,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的相对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说法不正确;
C、铒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则铒的元素符号是Er,说法正确。
故选B。
【变式6-2】 (2024 西平县一模)硒被誉为“抗癌大王”。安徽石台县大山村是全国有名的长寿村,经检测,这是一个全国罕见的富硒区。如图是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解题思路】 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说法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4﹣2﹣8﹣18=6,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说法正确。
故选D。
【变式6-3】 (2024 旺苍县模拟)根据如图5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和③在周期表中位于    ;
(2)③和④是同一种元素,是因为    ;
(3)⑤中若x=12,则④与⑤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解题思路】 (1)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⑤中若x=12,核外电子数为10,为镁离子;④的核内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为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 解:(1)②和③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②和③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和④是同一种元素,是因为核内质子数相同。
(3)⑤中若x=12,核外电子数为10,为镁离子;④的核内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为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答案:(1)同一周期;(2)核内质子数相同;(3)MgCl2
【题型7 物质的分类】
【例7】 (2024 涧西区一模)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水蒸气、液氧 B.氮气、干冰、钙片
C.石油、氯酸钾、氢气 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钢
【解题思路】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过程】 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蒸气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正确;
B、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氧化铜是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钢是合金,合金都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故选A。
【变式7-1】 (2024 青山湖区模拟)物质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新鲜的空气 B.液态氮
C.澄清的石灰水 D.冰水共存物
【解题思路】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过程】 解:A、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液态氮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正确;
C、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冰水共存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水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7-2】 (2023 绥化)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过程】 解:A、图A表示同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选项错误;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B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表示化合物,选项正确;
C、图C表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该分子构成单质,选项错误;
D、图D表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故选B。
【变式7-3】 (2024 裕华区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氯化铁和硫酸铵都属于盐 B.橡胶、纤维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水、干冰、氧化铝都属于氧化物 D.氨水、消石灰和氯氧化铜都属于碱
【解题思路】 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根据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不是有机合成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根据氨水、消石灰和氢氧化铜都属于碱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 解: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高锰酸钾、氯化铁和硫酸铵都属于盐,故A正确;
B、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干冰、氧化铝都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氨水、消石灰和氢氧化铜都属于碱,故D正确;
故选B。
1.(2023 辽宁)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氨气 B.氮气 C.汞 D.五氧化二磷
【解题思路】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 解:A、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五氧化二磷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023 株洲)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解题思路】 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解答过程】 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则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C。
3.(2023 河北)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解题思路】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间隔增大,分子的质量、种类、数目均不变。
故选:A。
4.(2023 扬州)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
【解题思路】 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 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故选:A。
5.(2023 广东)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
A.2N B.N2 C.2NH3 D.N2O4
【解题思路】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数字。
【解答过程】 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选项正确。B、N2可表示1个氮分子,故选项错误。C、2NH3可表示2个氨分子,故选项错误。D、N2O4可表示1个四氧化二氮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2023 青岛)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可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这里的“锌”指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解题思路】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锌、碘”等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过程】 解: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这里的“锌”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7.(2023 株洲)下列微粒中,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是(  )
A.Na+ B.OH﹣ C.O2 D.Mg
【解题思路】 根据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即该粒子带负电荷,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Na+,带正电荷,为阳离子,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B、OH﹣为阴离子,带负电荷,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分子也不显电性,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Mg可表示镁原子,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23 枣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解题思路】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 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香气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在远处也可以闻到酒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1滴水中大约含有1.68×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9.(2023 河南)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汞 B.水 C.氢气 D.硫酸铜
【解题思路】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 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2023 株洲)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 B.该元素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形成的单质容易与氧气反应
【解题思路】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过程】 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1﹣2﹣8=1,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该元素形成的单质为钠,容易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23 威海)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解题思路】 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根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但分子的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2023 长沙)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
【解题思路】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说法正确。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说法错误。
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不同,分别是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说法错误。
故选:B。
13.(2023 内江)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 B.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个电子上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解题思路】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过程】 解:A、图中“+”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说法错误。
B、由于电子质量很小,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错误。
C、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说法错误。
D、弧线表示电子层,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
故选:D。
14.(2023 通辽)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了铟、铱、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In3+的核外电子数为49 B.铟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9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 D.In2O3中铟元素的化合价为+3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In3+是铟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其核外电子数为49﹣3=46,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铟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x+(﹣2)×3=0,则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5.(2023 潍坊)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序数为33
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 D.x=5,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题思路】 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 解:A、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说法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3=2+8+18+x,x=5;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
故选:C。
16.(2023 广西)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NO2 C.KClO3 D.C2H5OH
【解题思路】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 解:A、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NO2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KClO3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C2H5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7.(2023 邵阳)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 从宏观角度: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从微观角度: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据此分析。
【解答过程】 解:A、其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B、其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C、其中含有三种分子,是混合物,选项正确;
D、其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故选:C。
18.(2023 威海)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
B.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碳酸氢铵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微量元素:钙、铁、锌
【解题思路】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来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来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来分析。
【解答过程】 解:A、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B、硝酸铵和碳酸氢铵中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而不是复合肥,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毒性,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
D、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说法错误。
故选:A。
19.(2023 吉林)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2)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解题思路】 (1)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2)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 解:(1)BC段曲线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AB段,故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答案为: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停止加热后,瓶子倒转,此时氧气浓度传感器位于上端而瓶口朝下,CD段氧气浓度远远小于AB段,说明此时的氧气分子主要集中在瓶口位置,也就是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停止加热后,瓶子倒转,此时氧气浓度传感器位于上端而瓶口朝下,CD段氧气浓度远远小于AB段,说明此时的氧气分子主要集中在瓶口位置,故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0.(2023 滨州)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如图并回答问题:
(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铝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C粒子是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是原子,则X=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解题思路】(1)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解答。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 解:(1)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A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氧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铝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C粒子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若D是原子,则X=18-2-8=8。
(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B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4)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1)二;金属;(2)阴离子;8;(3)BC;(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