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课堂4 “隔膜”电化学装置分析 学案(含答案)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培优课堂4 “隔膜”电化学装置分析 学案(含答案)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培优课堂 “隔膜”电化学装置分析
名师导语  电化学试题命题时,电化学装置中大部分含有交换膜,且一般为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离子基团的、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因它对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且电化学性能优良,在涉及电化学的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离子交换膜能将工业生产与化学知识有机的融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命题的角度主要有:(1)交换膜类型的判断;(2)离子的迁移;(3)通过交换膜的离子数目计算等。
【必备智能】
1.离子交换膜的类型与作用
2.双极膜
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膜,其膜主体可分为阴离子选择层、阳离子选择层和中间界面层,水解离催化剂被夹在中间的离子交换聚合物中,水电离产生H+ 和OH-,可在电场的作用下快速迁移到两侧溶液中,为膜两侧的半反应提供各自理想的pH 条件。
双极膜示意图
3.带隔膜电化学装置的分析思路
(1)
(2)
(3)
4.定量关系
(1)阴离子、阳离子、质子交换膜
外电路电子的转移数=通过隔膜的阴、阳离子带的负或正电荷数。
(2)双极膜
外电路电子的转移数=双极膜解离的[n(H+)+n(OH-)]×。
【典例】 (2022·全国甲卷)一种水性电解液Zn-MnO2离子选择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溶液中,Zn2+以Zn(OH)存在]。电池放电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Ⅱ区的K+通过隔膜向Ⅲ区迁移
B.Ⅰ区的SO通过隔膜向Ⅱ区迁移
C.MnO2电极反应:MnO2+2e-+4H+===Mn2++2H2O
D.电池总反应:Zn+4OH-+MnO2+4H+===Zn(OH)+Mn2++2H2O
[题后归纳] 解答含膜电池题的思维模板
【培优专练】
1.(判断离子交换膜类型)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2.(利用离子交换膜制备目标物)以铅蓄电池供电,利用双极膜(双极膜是一种复合膜,在直流电作用下,中间界面内水解离为H+和OH-,并实现其定向通过)电解制备磷酸和氢氧化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a的电极反应:Pb-2e-===Pb2+
B.产品室2制备的产品是磷酸
C.当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时,电极c上产生1 mol O2
D.M膜为阳离子交换膜,N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3.(计算离子定向迁移的数目)设计如图装置回收金属钴。保持细菌所在环境pH稳定,借助其降解乙酸盐生成CO2,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s)转化为Co2+,工作时保持厌氧环境,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已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材质,右侧装置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工作时,甲室溶液pH逐渐减小
B.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
C.乙室电极反应为LiCoO2+2H2O+e-===Li++Co2++4OH-
D.若甲室Co2+减少200 mg,乙室Co2+增加300 mg,则此时已进行过溶液转移
培优课堂4 “隔膜”电化学装置分析
【典例】 [思维提示] 根据题图可知,放电时Zn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4OH-===Zn(OH) ;MnO2 为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2e-+4H+===Mn2++2H2O。A项,根据负极反应可知,为了平衡溶液中电荷,放电时Ⅲ区的钾离子向Ⅱ区迁移,错误;B项,根据正极反应可知,为了平衡溶液中电荷,放电时硫酸根离子从Ⅰ区向Ⅱ区迁移,正确;D项,将正、负极电极反应相加即可得到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正确。
答案 A
培优专练
1.B [该装置为原电池,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负极反应为MV+-e-===MV2+,在负极区发生的协同反应为H2+2MV2+===2H++2MV+;正极反应为MV2++e-===MV+,正极区发生的协同反应为6MV++N2+6H+===6MV2++2NH3,所以正极区需要H+迁入,因此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故D项正确;该装置的目的是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该合成氨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形成原电池产生电能,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故A项正确;左侧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MV+-e-===MV2+,为负极,不是阴极,故B项错误;正极区发生的协同反应为N2+6MV++6H+===2NH3+6MV2+,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故C项正确。]
2.C [铅蓄电池中铅为负极,氧化铅为正极。由图可知,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c为电解池的阳极,d为阴极,电解池工作时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原料室中H2PO通过M膜进入产品室1,与双极膜产生的H+反应生成H3PO4,N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原料室中钠离子通过N膜进入产品室2得到氢氧化钠。电极a是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为Pb+SO-2e-===PbSO4,A错误;根据分析,产品室2得到氢氧化钠,B错误;电极c为电解池的阳极,OH-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可知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时,电极c上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C正确;根据分析,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N膜为阳离子交换膜,D错误。]
3.C [甲室电极反应为Co2++2e-===Co,左侧细菌电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氢离子、金属阳离子通过阳膜移向甲室,甲室溶液pH逐渐减小,故A正确;乙室中LiCoO2(s)→Co2+,同时得到Li+,LiCoO2(s)中的氧结合溶液中氢离子生成水,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故B正确;电解质溶液为酸性,不可能生成氢氧根离子,乙室电极反应为LiCoO2+4H++e-===Li++Co2++2H2O,故C错误;甲室电极反应为Co2++2e-===Co,乙室电极反应为2LiCoO2+8H++2e-===2Li++2Co2++4H2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没有进行溶液转移时,则乙室Co2+增加量是甲室Co2+减少质量的2倍,而实际二者倍数为=1.5<2,故此时已进行过溶液转移,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