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提纲

资源简介

课标: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村社自治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1.基层治理单位: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
2.基层治理方式:村社实行自治
3.基层治理表现: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庄园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会
1.庄园自治
(1)基层治理单位:庄园
(2)基层治理者:庄园主或他的管家管理庄园事务。
(3)职责
①经济:他们组织生产,征收地租
②司法: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领主与农奴或农奴相互之间的纠纷
2.城市自治
背景:
①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
②城市的市民阶层通过谈判、武装斗争和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表现: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前导言)
①教士宣讲教义
②开办学校
③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④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4.实质: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自治市镇→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1.自治市镇:
(1)背景
①政治: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中央集权加强,国家把基层治理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②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庄园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③阶级:城市新兴资产阶级打破行会治理模式
④传统:继承地方自治的传统
(2)表现
国别 基层单位 治理表现
英国 自治市 ①时间:1835年颁布法律(《市政法案》 ②内容: 政治: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经济: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③结果: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美国 自治乡镇 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 自治市镇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2.社区的形成
(1)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2)措施: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
(3)结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现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社区自治
1.二战后:社区自治的发展
(1)原因:
①内部:西方各国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②外部: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
③民主政治的发展;
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增多
(2)主要方式:社区自治
(3)表现: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4)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2.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功能增多
(1)表现:
①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中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②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③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各国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历史纵横)
(2)意义: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五)西方基层治理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基层治理以基层自治为主要特点,自主权逐渐扩大
(2)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
(3)历程: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4)趋势:向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等方向发展
2.作用
(1)有利于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在提供就业、缓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养社区成员民主自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3)既节省了政府开支,降低了行政管理费用,又提高了效率。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知识补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救济
1.中世纪时期西方社会救助机构:教会救助、行会救助、封建庄园救助等。
2.中世纪时期西方社会救助特点:救济的随意性、应急性的补救等
中西方农业社会的社会救济的异同
社会救济 古代中国 中世纪欧洲
实施主体 政府、宗教、民间士绅 教会、行会
实施对象 面临生存危机的灾民,瘟疫患者等 教徒、行会会员、灾民等
指导思想 儒家的仁爱思想 基督教的“博爱”价值观
共同点 免除生存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确立阶段:近代
(1)背景: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劳工与资本家的矛盾逐渐显露。
②旧有的社会救济制度开始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表现:
①社会救济: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②社会保险: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事前保险比事后救济更有前瞻性)
③社会保障: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2.完善阶段:二战后,福利国家形成
(1)背景:
①物质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体制保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历史教训: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和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力图避免因贫困引发社会危机;
④外部压力: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2)表现:
①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社会保障的特点:
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由立法与制度保障;福利种类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评价:
①积极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局限性: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③实质:维护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调整:20世纪70年代
(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财政收入下滑
(2)效果:力求在恢复和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的矛盾中寻求新的平衡,至今效果不明显。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苏联
(1)背景:
列宁认为“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
(2)确立:
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
(3)内容:
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退休养老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保障,还包括补助金制度。(4)结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致继承了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2.现代中国
(1)发展历程
①初确立:
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②渐成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③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2)意义:
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