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提纲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提纲2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导言解读
中华法系源流远,重刑轻民随君愿
春秋决狱儒判断,礼法结合重导劝
西法成文与习惯,罗马时代把基奠
司法独立重人权,众生平等法律前
中国法治成就显,特色体系已呈现
精神文明新阶段,形成核心价值观
课程目标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知识重点
中华法系形成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扩充仁心
先秦儒家,孟子亚圣
以德治国,宣扬仁政
①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学习聚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积极意义,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
夏商宣扬天罚,凭借神权压榨
西周礼制转化,敬天保民宽大
东周法律萌芽,儒法两家互掐
德治精神可嘉,法治更适当下
建立集权国家,礼法结合根扎
□《韩非子》
法家学派,代表著作
历史进步,集权君主
▓史料阅读:法家思想—《韩非子·有度》
治国以法,严刑重罚
行为规范,君权最大
儒家思想—《礼记·曲礼》
道德仁义,皆成于礼
和谐有序,伦理孝悌
②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学习聚焦: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
¤秦朝时期
法律渐趋一体,秦朝汇编成律
令文更加详细,原则后世承袭
¤汉魏隋唐
汉魏以礼入法,律令重大变化
唐朝伦理加码,中华法系开花
□汉简律令
吕后二年,镌刻施行
涉及广泛,有律有令
□《唐律疏议》
永徽二年,高宗命编
中国古代,代表法典
历史纵横:唐朝的法律体系
律令格式,法规设计
相辅相成,体系周密
☆思考点:为什么法律与儒学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之后,势必向社会各个层面渗透,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儒学向法律的渗透最初体现为儒家士人以经注律,即以儒学的经典来解释法律。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儒家思想进一步被注入法律制定和法律解释之中
③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学习聚焦: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的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
¤宋元时期
商品经济发展,宋代义利杂观
法律维护私权,理学行为规范
¤明清时期
明清乡约官化,国法概括表达
主旨圣上训话,约束力度加大
□乡约仪式
清代乡约,变化较大
宣讲圣谕,百姓教化
◇学思之窗: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
乡约最早是儒学士大夫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的,后来逐渐为统治者所利用,改而宣讲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圣谕”,其教化内容也更多地强调顺从(如尊敬长上)、安分守己(如各安生理),说明乡约已完全由教化手段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问题探究:中国古代统治者怎样的治理思想?
汉宣帝教育儿子(汉元帝)所说的“王”与“霸”,就是主张仁义、教化的“王道”与主张武力、刑罚的“霸道”。
朱元璋说皇帝治理百姓,靠的就是“教”和“刑”,分别指伦理教化与刑罚。颜钧说《大明律》这样的一部法律,其实也是“一部礼经”,守礼教便不会触犯法律,而不遵守礼教则自然就会触犯法律,必定受到刑罚,所谓“出礼入刑”。因此,整个社会实际上被统治者所设计的两套统治手段—教与刑(或者礼与法)—完整地覆盖了。
◎学习拓展:宋朝以后理学在教化上所起的作用。
宋明理学留下了各种遗存,包括文献的或机构性的。可以阅读朱熹《白鹿洞教规》、《朱子家礼》、《朱子小学》,可以了解一下本地区、本家族在宋朝以来出现过哪些理学家,他们有哪些主持和参与社会教化的事迹,了解一下相关理学家创立的书院,可以翻阅一下家谱或族谱,了解理学向家族教育与规范的渗透。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知识重点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克里特岛
文明摇篮,精致宫殿
法律渊源,成文习惯
□法律铭文
城邦决定如次:
某人若曾为官,十年内将不得为官;如若为官—无论其审判如何—将受到双倍的惩罚,而且余生将被剥夺公民权,为官所为亦属徒劳。让我们发誓:为官之人,土地所有者以及城邦的“二十人团”。
①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学习聚焦: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罗马法源起,中古三家立
近代两体系,成文与判例
□《十二铜表法》
成文开端,广场围观
按律量刑,限制特权
□《大宪章》
十三世纪,传统奠基
法律至上,近代武器
历史纵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
起源不同:英格兰—罗马法
依据不同:判例法—成文法
法官不同:权限大—必依法
范围不同:海洋小—陆地大
☆思考点: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
法国大革命推翻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得以实现。法国大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大革命中上台的拿破仑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资产阶级法律进行了总结,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因此,法国大革命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对法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学习聚焦: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
司法须独立,保护私权利
公正的程序,阶级大限局
□林肯辩护
仗义执言,侃侃而谈
司法公正,保障人权
历史纵横:陪审团制度和律师制度的起源
司法实践,两大制度
程序公正,减少失误
▓史料阅读:疑罪从无—(意大利)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无罪推定,程序公正
打击保障,二者并重
③宗教伦理与教化
★学习聚焦: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欧洲中世纪,教会权统一
文化共孕育,价值观体系
学校宣教义,介入丧嫁娶
禁欲敬上帝,忍受世间逆
爱人如爱己,涵养正风气
如果持异议,那就对不起
改革新道理,也是利与弊
□中古婚礼
生死病老,不离宗教
教士主持,否则无效
□宗教法庭
异端审判,恐怖凶残
教权王权,不服就干
历史纵横:宗教法庭
宗教伦理,不许质疑
最残为西,严惩异己
◇学思之窗: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中古时期,基督教神学影响了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几乎所有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都渗透了基督教的说教。无论是政治、法律,还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类似春秋时期“周天子”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社会矛盾。
2.成为攫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教廷 施行“赎罪券”、“什一税”制度。
3.成为宗教战争和杀戮的源泉,迫害持不同见解的人。
▓史料阅读:马克思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权威信仰,信仰权威
新教思想,推动社会
◎问题探究:谈谈对法律的认识。
任何一种法律都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都是统治者进行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所以,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学习拓展: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异同。
相同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都与罗马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古时期的日耳曼法、教会法的影响。
不同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形成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不同。英国更多地继承了英国日耳曼人的习惯法,日耳曼法是它的主要历史渊源,因此英美法系有遵循先例原则这一显著特点,法官在审判中的权力较大,注重法官的经验和判例的作用。法国则更多地受到了中古后期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影响,大陆法系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备,条文严谨,概念术语准确,法官必须按照法律条文审判,等等。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重点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一届政协
成立初期,有法可依
一届会议,法治开启
①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学习聚焦: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及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初步奠基
五十年代初期,法治建设奠基
五四宪法可喜,文革动乱消极
¤全面立法
改革开放新期,民主有法可依
八二宪法意义,基本法律一批
九十年代高级,依法治国始提
¤形成体系
治制分辨明晰,二零一零体系
法典命名第一,整合汲取学习
百科全书称誉,保护人民利益
历史纵横: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依法治国,人民主体
制定法律,体现民意
□宪法宣誓
就任公职,忠诚宣誓
依法执政,一六始施
☆思考点: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同时,“法治”还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2.法制的本质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治的本质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3.法制的基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4.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学思之窗:体会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材料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第二部分,讲的是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讲的是依法治国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材料既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性质,又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方向,还突出了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学习聚焦: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激情岁月
中国人民站起,百废待兴贫瘠
艰苦奋斗不息,谱写诗篇壮丽
模范精神激励,举国上下学习
奉献全心全意,新型人际关系
¤开拓进取
改革开放时代,五讲四美三爱
三大文明创建,促进风气好转
爱国主义凸显,思想道德高端
核心价值提炼,精神集中体现
□模范奖章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劳模精神,必备条件
☆思考点: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突出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和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需要凝聚人心、团结全部力量去攻坚克难,为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爱国主义始终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目标,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就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澄清关于爱国主义问题的思想是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由上可知,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具体包括: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又国家;普及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一切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史料阅读: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原则—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振奋精神,增强凝聚
四有公民,四化奋力
继承传统,吸收积极
对外开放,和平一起
□杨善洲像
草鞋书记,矢志不移
无私奉献,淡泊名利
历史纵横:黄大年
教授吉大,归国专家
甘于奉献,振兴中华
◎问题探究:阐述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作用与地位。
1.分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的双重影响
2.说明开展社会主必精神文明建设要解决哪些问题。
3.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哪些优势。
◎学习拓展:谈一谈对我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的理解。
宪法结构的调整,更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具体表现在:一是充分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二是有利于动员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三是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实行民主集中制,保证国家统一组织各项事业;四是切实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法律是最重要的制度形式,也是制度的最高形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民对包括法治在内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日益复杂,我们要健全保障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