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提纲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提纲提纲

资源简介

第八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夏商西周时期
夏 商 西周
德治 君主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敬天保民思想
法治 《禹刑》 《汤刑》 《九刑》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之争
儒家 法家
早期之争 春秋时期子产制定《铸刑书》(最早的成文法),遭到叔向反对
核心观点 人性善,主张德治 人性恶,主张法治
代表人物 及主张 孔子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节用而爱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商鞅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保护新兴地主阶级权益
孟子 提倡仁政、民贵君轻 省刑罚、薄税敛 韩非 君主不以礼仪而用法术势驾驭群臣 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具体 区别 历史观 主张法先王(恢复周礼) 主张法后王(主张变革)
政治观 主张分封制,恢复西周世卿世禄制 建立贵族等级制度 主张郡县制,建立君主专制 废除世卿世禄,建立官僚体制
经济观 提倡西周井田制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法律观 刑不上大夫 一断于法、法不阿贵
社会影响 儒家德治思想并不适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不利于富国强兵 有利于富国强兵、君主专制 为秦统一天下奠定理论基础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
秦朝 汉朝 注:秦汉时期,法典称律,法律文告称令
法律制度 以法治国,编纂秦律 汉朝沿用秦律,制成《九章律》
教化/ 伦理道德 忽视伦理道德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以经注律,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2、魏晋南北朝时期·律令儒家化
(1)确立发展:魏明帝在中央设置律博士,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基层重视家训
(2)量刑原则:尊卑亲疏(以此维护儒家三纲五常)
3、唐朝时期
(1)唐朝法律的修订
①发展演变:唐太宗《贞观律》→唐高宗《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议》
注:《贞观律》之前还有唐高祖的《武德律》与隋文帝的《开皇律》(仅作了解)
②主要特点:继承发展、删繁就简、礼法结合
③法律体系:律(刑法典)、令(行政命令)、格(律令补充)、式(律令细则)
④历史意义: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与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典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篮本创制本朝法律
唐朝教化的发展
①重视国家礼治
确立:732年唐玄宗颁布《大唐开元礼》
内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
特点: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封建礼仪集大成
①强化基层教化:重视家训
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法律制度 教化/伦理道德
宋朝 以唐律为篮本编纂《宋刑统》 程朱 理学 南宋后期为正统思想,控制教育与科举 并通过授徒与书院讲书在社会广泛传播 朱熹《家礼》《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行为规范
乡约 教化 儒学向基层渗透,北宋吕大钧编写《吕氏乡约》 成为儒学士人自发教化乡里百姓的范本
元朝 对唐宋律整体上弃而不用 但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官方忽视伦理道德建设,民间基层乡约教化
明朝 以唐律为篮本编纂《大明律》 实践中重视例,开创律例合编体 明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的六谕 并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乡约带有强制性
清朝 沿用《大明律》,重视例 制定《大清律例》 乡约宣讲改为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 并引用《大清律例》,乡约最终与法律合流
补充知识
(1)程朱理学
①背景
A、从东汉末年以来,儒学发展受到道教、佛教的强烈冲击
B、唐代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儒学复兴运动
②含义:以儒为主吸收道教、佛教思想,把儒学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种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③创立: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
④成熟:南宋朱熹(客观唯心主义)
A、主张:理是世界本源;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体验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
B、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四书》;《家礼》《小学》
C、影响: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孟
(2)儒家对基层教化的设计(仅作了解)
①注重乡老教化: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乡村具有楷模作用,其言行具有教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②注重乡约作用:儒学人士制定乡约教化百姓,明清时期逐渐具有法律效力
③注重理学影响:理学家通过授徒、书院讲书和编写教本影响基层教化
④注重家训意义:家庭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家训家规是乡约教化的起点和基础
第九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罗马法
(1)主要内容
①习惯法(仅作了解)
A、时间:王政时代后期
B、特点:没有具体条文,法律与习惯间无明显界限,具有伸缩性和随意性
C、弊端: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损害了平民利益
②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A、时间:BC450年/共和国时期
B、影响: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③公民法: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所有法律政令(包括习惯法、成文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
④万民法·帝国时期
A、背景:罗马扩张、维护帝国统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B、特点: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奴隶除外);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C、意义: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⑤自然法(仅作了解):它不是具体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
⑥《罗马民法大全》:6世纪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下令汇编《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发展过程
①产生:习惯法→成文法(表现形式)
②发展:公民法→万民法(适用范围)
③成熟:自然法(法律观念)
④完备:《罗马民法大全》(法学体系)
(3)核心价值: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历史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罗马统治,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
中古时期的法律
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部落习惯法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审判的依据
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罗马法的传播:11世纪以后,欧洲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
近代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形成
(1)英美法系的形成
①背景: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曼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②形成:12世纪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在英国形成
③发展
A、13世纪英国颁布《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B、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C、美国等国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普通法体系/英美法系
(2)大陆法系的形成
①背景
A、13世纪后法国王权加强,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B、18世纪法国在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②形成: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再加上之前颁发的法律,共同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③发展:此后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大陆法系/民法系
(3)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仅作了解)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形成过程 具有连续性 以源自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法为基础 以罗马法为基础,受民族国家形成、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大
法律渊源 以判例法为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原则 以成文法为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地位 法律体系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
法官地位 法官地位突出,可创立先例,并对先例作出新解释;其法律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 明确立法与司法的分工 法官作用不太突出
司法推理 法官首先需要从无数类似先例中归纳法律原理,最后作出判断,其使用的是归纳法 法律条文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 判断的结果是结论,其使用的是演绎法
代表国家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坚持权力制衡、立法权与司法权独立:议会制定法律,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①程序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律师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
注:诞生于古罗马;1787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基础(仅作了解)
陪审团制度: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与判决,使民众能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注:诞生于古希腊;11世纪英国确立了陪审团制度(仅作了解)
②无罪推定:指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局限性
①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个人财产往往决定法律地位的高低
②对个人权利大小、适应人群的认定具有渐进性
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中古时期基督教会的统治
(1)背景
①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国家为取得原罗马人和教会支持巩,逐渐接受基督教
注:此后基督教发生分裂,西欧为天主教,东欧为东正教;本文所指只要为天主教
(2)统治表现
①政治方面:拥有西欧最强组织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制约王权
②经济方面: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③思想文化方面
保存典籍:教士搜集抄录保存古希腊古罗马典籍,主要目的为宣讲教义
开办学校:以宗教学校为主,也有世俗学校
社会生活:介入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训诫劝善: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对信徒训诫劝善;要求信徒要逆来顺受,忍受当下苦难,追求来世幸福;建立宗教法庭/宗教裁判所,打击异端
(3)历史评价:基督教会的宗教伦理和教化强化了对人们的控制,束缚人性发展
2、宗教改革
(1)时间:16世纪——17世纪
(2)开始标志:1517年德意志地区的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3)背景/原因
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壮大(根源)
②西欧正经历着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
③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传播
④天主教出售赎罪券,剥削中下层人民,尤以德意志最为严重(直接原因)
(4)新教派别及思想主张
①德意志的路德教
A、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灵魂得救,否定天主教会权威
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圣经》是人们信仰上帝的唯一权威,人人都有阅读理解《圣经》的权利,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
C、建立本民族教会与廉俭教会:运用本民族语言传教,脱离罗马教皇控制
②瑞士的加尔文教:先定论/预定论,鼓励人们发财致富,追求现世幸福
注·先定论含义(仅作了解):上帝已经预定了人的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裕,并把人预先分为两类(选民与弃民),但每个人都事先不知道自己是否为选民,必须通过现世奋斗,奋斗成功了就是选民;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③英国的国教:王权高于教权
(5)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政治社会运动
(6)历史评价
①积极性
A、解放了人们思想(尤其是社会中下层),传播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B、使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C、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D、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局限性
新教的某些教义仍然束缚人们思想
新教排斥其他教派,引发多次宗教冲突,造成社会动荡与破坏(三十年战争·仅作了解)
新教也迫害异端
第十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历程开端: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奠定基础
①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挫折时期·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新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保障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2)内容: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制定一批基本法律
注·基本法律(仅作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1)形成过程
①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
注:十五大还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仅作了解)
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依法治国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2008年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
④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伟大意义(仅作了解)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的标志
②使国家各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时期·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
建设过程
①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规范立法、司法公正、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②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③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④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地位,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B、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世界法治成果
C、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顺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
(2)建设特点
①坚持党的领导
②民主政治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
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培养全民法律意识,普及全民法律知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2)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3)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新型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改革开放时期
(1)80年代提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
(2)90年代进行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
(3)1994年推进基础工程:发扬爱国主义教育
(4)2001年规划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3、21世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过程
①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炼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内容
①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②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重要地位: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优秀代表:杨善洲、黄大年
具体要求(仅作了解):只要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