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资源简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推动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史实,认识战争在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客观作用;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史实,认识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特色,体会人类文化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世界各地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关系。
难点:二战后诞生的新兴民族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新发展。
【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 。
然而它们却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2)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 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3)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 ,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诞生了一系列
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 的政治版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殖民帝国产生重要影响。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在帮助 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 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民族自决:民族自决(有时被误写成民族自觉,两者皆可同义通用)倡言全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决定自己归属的政府体制、执政政党组织、政治环境与命运等。而这些决定不得为他国或其他政权决定。
2.表现:(1)亚洲
中国 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 爆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
越南 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 领导的 运动持续开展, 更加明确地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
(2)其他地区: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3.影响:
①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② 冲击了以欧洲为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背景
(1)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
(2) 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3)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 地区经济的发展和 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2.表现
(1)随着 的战败, 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 。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英国首相 极力维护英帝国,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如印度独立,印巴分治,。
(3)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 ,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代价”——优先开采石油、租界军事基地,这类内容在许多宗主国与殖民地签订的独立协议中是非常常见的)
3.影响
(1)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改了世界政治面貌,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
(4)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创造条件,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第三世界开始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从而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的现代化过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内部资本主义的实现与资本主义的批判这对基本矛盾通过“海洋途径”(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衍生出一种畸形殖民资本主义形态)和“大陆途径”(使另一些非西方国家从封建制度和殖民体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垒。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美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 B.世界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俄确立 D.世界各民族的独立冲击了西方文明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影响到印度的现代文化( )
A.体现浓厚的殖民色彩 B.存在强大的保守性
C.甘地主义占主导地位 D.呈现明显的多样性
3.对于他们的名称“dada”,不过是这些艺术家门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他们还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应像婴儿学语那样,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器官能感触到的印象。与这一艺术流派风格类似的作品是( )
A. B.
C. D.
4.慕尼黑阴谋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一战后,英法军事力量的衰弱 B.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对外扩张
C.英法推行绥靖主义政策 D.凡尔赛和约失去了对德国的约束力
5.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四大帝国瓦解,同时促成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出现。下列各项中,属于一战后出现的新兴民族国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保加利亚 C.罗马尼亚 D.土耳其
6.在1944至1945年期间,美政府资助美国与拉美人员交流达百余次,向拉美国家输出图书、小册子等印刷品共约50万册,还向拉美派遣了其他文化团体,如耶鲁大学合唱团等。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 )
A.与苏联争夺拉美控制权
B.提升拉美地区的教育水平
C.扩大美国在拉美的影响
D.加快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7.如图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短文写作提纲。其主题应是( )
(1)亚历山大将统治推向了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 (2)在印度地区英国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 (3)拿破仑在欧洲各地实行统一法典,颁布千万条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指令。 (4)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国军队中服役,进一步促进了一战后殖民地觉醒。
A.欧亚文明交流与融合 B.战争与文化交锋
C.人口迁移和文化交融 D.贸易与文化交流
8.阅读如表“新加坡的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大事摘编”。据此可知,新加坡发动政府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意在( )
时间 概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影响的加深,新加坡民众对李光耀政府的“家长式”统治方法不满
20世纪80年代起 李光耀和吴庆瑞等新加坡领导人支持并发起儒家文化复兴运动
1985年 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并在全国中学得以普遍使用
1986年 英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在全国中学应用推广
A.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 B.培育民众的政治认同
C.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 D.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自拟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攫取殖民利益,虽然在殖民地时期印度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社会的面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作为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印度近代化的浪潮中,种姓制度顽强地保存了下来,并且在有些方面还有所加强。
——摘编自胡登龙《解析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种姓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印度是东方殖民地国家中出现议会民主制最早的国家。独立前的议会民主制是英国殖民统治的工具,独立后印度并非照搬英国,而是结合印度国情,采取一种适合印度的议会民主形式。印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在于:在联邦制架构下,议会民主制在联邦和邦两极实行;采取内阁制,国家设总统而弃君主制;实行成人普选权;为扶持弱势集团,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在一定时期保留席位;接受国际上流行的司法审查权,但以议会有修宪权来加以限制。独立后议会民主制得以成功实施,是印度政治民主的极大进步。
——摘编自王芳《印度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与分期》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并谈谈应如何看待文化扩张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度现代文化的主要特征。
11.人类迁徙史。
人类的迁徙步伐塑造了今日世界的文明轨迹。
(1)小沈收集了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徙的资料,绘制了如下表格,根据以下提示填写完整。(填字母)
A.鲜卑人 B.英国人 C.日耳曼人 D.波斯人 E.赫梯人 F.非洲人
① 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政权,并将冶铁技术传入两河流域。
② 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③ 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
④ 3—6世纪,逐步向中原地区内迁,并最终统一了北方。
⑤ 16世纪起被贩卖到美洲作奴隶,逐渐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族群。
⑥ 18世纪后期来到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后开始招募华工开采金矿。
小沈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事件都与之有密切关系。(单选,填字母)
(2)由于此前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隋建立后,实行了更为细化的户籍管理制度( )
A.编户齐民 B.大索貌阅 C.诸色户计 D.以里甲制为基础制定黄册
(3)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正式发表迁都重庆宣言,自此始,大量人口纷纷迁往西南、西北等地区,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人口内迁运动。该宣言诞生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开始 B.淞沪会战结束,日军占领上海
C.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武汉会战结束,武汉、广州相继沦陷
(4)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却导致了数百万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被迫迁徙。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
A.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掀起武装斗争 B.阿姆利则惨案 C.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印巴分治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人类迁徙史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整个非西方世界,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其现代化历程都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度过的,B项正确;“美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属于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社会主义在中俄确立只是西方文明衍生的体制之一,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独立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印度)。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可知,二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同时也弘扬印度的传统文化,使得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D项正确;文化的殖民色彩表现为外来殖民文化压倒本民族文化,这与“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的要求不符,排除A项;印度的现代文化吸收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具有开放性特点,排除B项; “甘地主义占主导地位”是二战结束前,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依据材料“空灵、糊涂、无所谓”“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器官能感触到的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格尔尼卡》毕加索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属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D项正确;《马拉之死》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排除A项;《唐吉老伯》《日出·印象》都是印象派作品,排除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二战前(世界)。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英法通过了《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因此,慕尼黑阴谋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英法推行绥靖主义政策,C项正确;一战后,英法军事力量的衰弱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对外扩张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因素,排除B项;凡尔赛和约失去了对德国的约束力有一定影响,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欧洲)。据本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四大帝国瓦解,同时促成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出现”,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新兴民族国家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等,一战后从原奥匈帝国的属地上建立的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A项正确;保加利亚不是一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排除B项;罗马尼亚不是一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排除C项;波兰是一战后复国,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至194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44年-1945年,美国对拉美地区文化输出,宣言美国的价值观,目的是扩大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C项正确;1944-1945年处于二战时期,美苏处于战时同盟关系,还未开始冷战,排除A项;提升拉美地区的教育水平属于客观影响,不属于目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文化领域,不属于经济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等多种文化的交融,英国侵略印度客观上传播先进技术和文化,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同时带去先进的法律,一战促使殖民地觉醒,可得出主题应是战争与文化交锋,B项正确;材料中的交流不止欧亚,排除A项;材料主要内容未涉及人口迁移,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的是战争与文化交锋,没有强调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根据材料“新加坡民众对李光耀政府的‘家长式’统治方法不满”“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并在全国中学得以普遍使用”可知,新加坡发动政府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意图通过强化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培育家庭内部、家庭之间、家庭与政府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关系,进而培养民众对新加坡特色政治制度的认同,B项正确;学习儒家文化不等于文化素养就高,排除A项;新加坡也积极学习西方文化,新加坡塑造的现代东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内容,故“抵制”说法错误,排除C项;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不是儒学文化复兴的意图,排除D项。故选B项。
9.示例 论题:世界因文明的多样性而精彩
阐述:古代世界:古巴比伦王国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古代西亚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和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古代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影响深远。近代世界: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美国建立联邦制共和政体,德国建立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制等,各自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政体。(言之成理即可)
总之,文明因文化传统、国情和地域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多样性的文明使世界绚丽多姿;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结合题干“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可知其论题是:世界因文明的多样性而精彩。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根据材料“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世界与近代世界的文明成就进行说明。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可以从古巴比伦、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雅典的成就进行说明。根据材料“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古代西亚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和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古代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影响深远。
在近代世界,可以从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如,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美国建立联邦制共和政体,德国建立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制等,各自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政体。(言之成理即可)
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总之,文明因文化传统、国情和地域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多样性的文明使世界绚丽多姿;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10.(1)评价:英国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攫取殖民利益;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的近代化,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印度。
看法:文化扩张一方面可以改变被扩张地区的文化状况,另一方面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往往会保留自身的特色。
(2)印度现代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既保留了自身传统文化,例如种姓色彩;又接纳了西方文化,例如采用了议会民主制。
【详解】(1)本题是影响、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印度。第一小问评价:由材料“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攫取殖民利益”可得出英国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攫取殖民利益;由材料“虽然在殖民地时期印度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社会的面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作为印度的种姓制度。”可得出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的近代化,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第二小问看法:由材料“虽然在殖民地时期印度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社会的面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作为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印度近代化的浪潮中,种姓制度顽强地保存了下来,并且在有些方面还有所加强。”及所学可得出文化扩张一方面可以改变被扩张地区的文化状况,另一方面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往往会保留自身的特色。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印度。由材料“独立前的议会民主制是英国殖民统治的工具,独立后印度并非照搬英国,而是结合印度国情,采取一种适合印度的议会民主形式。”及所学可得出印度现代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由材料“在联邦制架构下,议会民主制在联邦和邦两极实行;采取内阁制,国家设总统而弃君主制;实行成人普选权;为扶持弱势集团,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在一定时期保留席位;接受国际上流行的司法审查权,但以议会有修宪权来加以限制。”可得出既保留了自身传统文化,例如种姓色彩;又接纳了西方文化,例如采用了议会民主制。
11.(1)①E②D③C④A⑤F⑥B。
(2)B
(3)B
(4)D
(5)在战争、经济、宗教等因素的情况下,人类或主动或被动的迁徙,以求生存、谋发展。而迁徙的过程促进了技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使得不同地区的区域文化得到不断交融和更新,同时也改变了人口布局,加速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人类迁徙更是带来了不同国家治理模式的调整(对人口/户籍管理做出调整),进一步催生出文明的多样性。
【详解】(1)本题是综合题。时空是古代到近现代的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政权,并将冶铁技术传入两河流域。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3—6世纪,鲜卑人逐步向中原地区内迁,并最终统一了北方。非洲人16世纪起被贩卖到美洲作奴隶,逐渐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族群。英国人18世纪后期来到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后开始招募华工开采金矿。所以①对应E;②对应D;③对应C;④对应A;⑤对应F;⑥对应B。
(2)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建立后,实行了更为细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大索貌阅,B项正确;编户齐民制度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在实行,排除A项;诸色户计是元朝时期实行的,排除C项;明朝时期以里甲制为基础制定黄册,排除D项。故选B项。
(3)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攻陷上海和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人口向西北和西南方向迁移,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这时日军侵占的区域主要是在东北,没有引发大量人口向西北和西南方向迁移,排除A项;大量人口向西北和西南的迁移是在南京沦陷以及武汉会战之前,排除CD项。故选B项。
(4)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随着世界民族独立浪潮的兴起,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却导致了数百万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被迫迁徙,原因是英国人实行了印巴分治,认为制造了隔阂和矛盾,D项正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没有掀起武装斗则,排除A项;阿姆利则惨案是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反抗的镇压,没有导致数百万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被迫迁徙,排除B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导致数百万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被迫迁徙,排除C项。故选D项。
(5)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现代世界。对人类迁徙的看法应该从迁移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从原因上来说,在战争、经济、宗教等因素的情况下,人类或主动或被动的迁徙,以求生存、谋发展。从影响上来说,迁徙的过程促进了技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使得不同地区的区域文化得到不断交融和更新,同时也改变了人口布局,加速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人类迁徙更是带来了不同国家治理模式的调整,进一步催生出文明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