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
【知识梳理】
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
时期 材质 表现 耕作方式
石器 时代 石器 ①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_______为主 ②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③石器制作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要钻孔,需要_______完成 刀耕
金石并用时代 铜器 ①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②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_______ ③大量非金属工具仍然是生产工具的主体。 锄耕
铁器时代 铁器 ①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_______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______技术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③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_______制作的农具 ④铁器的优势: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熔炉进步,铁器大量出现 犁耕
【拓展——中国古代耕种方式的的发展】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
石器锄耕:商周时期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以来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2)两汉时期:出现耦犁和犁壁,进一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至此,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趋势:人力→畜力
【名词解释】灌钢法:在高温下,液态生铁中的碳、硅、锰等与熟铁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去除杂质,纯化金属组织,提高金属品质。
2.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_______,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的灌溉工具:
①东汉末期已出现翻_______,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②唐朝出现了_______,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4)演变趋势:人力→自然力
3.畜牧业生产工具
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1)地位: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古代,最先出现的手工业之一是纺织工具的制作
(2)表现
时空位置 工具 用途
古代中国 约3万年前 骨针 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代晚期 _______ 纺线工具
汉朝 纺车 纺纱
构造复杂的_______ 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 织物代替手工刺绣
元朝以后 _______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织布
古代西方 纺车 纺纱
2.陶瓷工具
(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表现
时间 方法/工具 用途
最初 泥条盘筑 不足:手工控制形状,陶器的圆度不理想
新石器时代晚期 坯车 制坯 优势: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
中国南朝 _______ 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唐宋时期 _______ 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3.冶炼工具
(1)地位:冶炼金属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金属冶炼的工具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准
(2)表现:
冶金工具 冶金方式 工具 作用
锻打工具 (小型) 土炉 用来熔化金属原料
锤 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
锉 磨平金属
铸造工具 (大型) 坩埚 熔化金属原料
范 使液态金属成型,中国商朝和西周时期的一直中发现了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战国以后出现铁农具的范
鼓风工具 东汉杜诗发明风力水箱——水排
二、生产关系的变化: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劳作方式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原因:随着____________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2)表现
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_______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历史纵横】男耕女织
内容:男耕女织,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
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古代国家提供赋税和徭役。
②古希腊罗马历史上,_______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__________,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______。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______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名词解释】坞堡
又称坞壁,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手工业劳作方式
1.分类: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2.含义:
(1)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
(2)手工业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知识拓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大本练习册P23
项目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经营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民间私人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自 主经营
产品用途 政府、皇帝专用 用于民间消费 用于缴纳赋税和 自己消费
流通方式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特点 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不以营利为目的 规模较大,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规模小,资金少
地位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占主导地位。 明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稳定了小农经济; 近代逐渐破产。
3.特点:手工业者____________,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下表为中古西欧立式水车新技术应用状况。这反映出中古西欧( )
磨坊类型 首次应用日期 地点
餐具制造(研磨抛光) 1204年 法国西北
芥末制造 1250年 法国东南
造纸 1276年 意大利北部
车床加工 1347年 法国东南
鼓风炉 1384年 比利时
金属丝制造 1351年 德国南部
轧制与切割 1443年 法国中部
宝石抛光 1534年 法国西北
A.社会转型推动了新技术应用 B.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自然经济
C.思想解放左右生产工具革新 D.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据某学者研究统计,汉代一个五口之家的自耕农种60亩土地,年收入为120石,表1为其全年支出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
单位:石
生活用 纳税用 生产用 祭祀往来用
口粮—80 地税—4 种子—6 祭祀—3
食盐—5.5 算赋口赋—6 饲料—8 其他—2
衣着—4.5 农具—5
小计—90 小计—10 小计—19 小计—5
A.土地私有存在危机 B.小农经济难以维系
C.实行均田迫在眉睫 D.豪民兼并容易产生
3.下图为藏于成都博物馆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石左上方有房屋,一人提食盒向坐于树下、手持鸠杖的老者走去;右侧高楼有两人闲坐。画像石下方有水田、池塘,栽种着秧苗,养有鱼和各种水生作物。右下角还有农人在耕耘,粮食堆满粮仓。这最能体现出当时( )
A.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B.封建庄园的集体耕作
C.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D.农耕文明的社会风貌
4.中古早期,土地耕种一年后休耕一年的二田制是西欧诸国最为典型的农业耕作制度。13世纪,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使三田制得以在英国推广,大量村庄和庄园努力减少它们的休耕地。由此可知( )
A.中古欧洲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B.劳动工具进步助推社会生产力提高
C.农业技术创新引发土地所有制变革 D.庄园式劳作普遍存在于各文明区域
5.《魏晋南北朝史》中记载:谢氏(谢灵运)庄园“蔚蔚丰秫,苾苾香粳(稻米)”,“兼有陵陆,麻、麦、粟、菽”,可做到“供粒食与浆饮”,又“生产蚕桑麻纻,酝山清”。这可以用来说明魏晋庄园( )
A.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 B.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C.集体劳作提高了产量 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6.匣钵(烧制陶瓷的一种耐火容器),可将火焰与坯件隔离,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胚体和釉面,减少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如唐朝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宋代通过匣钵使建盏避免了与明火接触,使其变幻莫测的釉面更加丰富多彩。这体现出( )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商品经济推动了制瓷工艺的改进
C.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D.政府对制瓷工艺的要求日益提高
7.西汉开始出现了间作套种。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西汉的间作套种技术( )
A.严重打击了自然经济 B.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
C.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D.助推农业庄园式劳作的推广
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图一后母戊鼎 图二素纱单衣 图三水排 图四五铢钱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秦始皇在全国发行的五铢钱
9.“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自给自足 ②无需交纳赋税 ③男耕女织 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后汉书·张让传》记载,掖庭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魏略》则记载“马钧居京师,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灌,乃作翻车,令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出更入,其巧百倍于常”。翻车的这一变化体现出( )
A.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技术转型 B.农田灌溉工具技术不断提高
C.由洒水工具到灌溉工具的演变 D.由人力到自然力的动力进步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史料 出处
秦朝 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汉武帝至西汉末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 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孝公三年(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这样就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在地广人稀的秦国,二男以上分立门户,各自可授田百亩,大家庭里的劳动力被挖掘出来,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古罗马的不断扩张使“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于是,农业生产者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来自南意、北非和东方等地的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奴隶取代了原来的公民农民,罗马人在海外征服的胜利创造了农业劳动力的新源泉。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蜂拥而起。
——摘编自左芙蓉《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与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罗马“大庄园蜂拥而起”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中古西欧立式水车新技术应用状况”可知,中古中后期立式水车新技术的应用大多首发于法国,从侧面体现出这一时期法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领先于西欧其他地区,反映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项正确;表格仅能反映西欧各地立式水车技术的应用状况,无法得出社会转型的相关信息,也反映不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排除A、B项;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与生产工具革新的关系,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汉朝时期。根据材料“汉代一个五口之家的自耕农种60亩土地,年收入为120石”可知,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自耕农家庭,在总收入120石减去全年支出(120石)后没有剩余,这容易导致自耕农走向破产,从而为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提供了有利契机,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自耕农的收支情况,并不是土地私有制出现危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五口之家的自耕农种60亩土地的收支信息,并不能据此得出小农经济难以维系的结论,排除B项;均田制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东汉。根据画像石中“老者…水田…农人在耕作”可知描述的是东汉庄园,庄园经济反映了当时农耕文明的社会风貌,D项正确;A项表述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集体耕作,排除B项;庄园经济是大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中古早期......二田制是西欧诸国最为典型的农业耕作制度”“13世纪,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三田制得以在英国推广”可知,欧洲由原来的二田制进步到三田制,是因为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劳动工具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的农业技术创新和从二田制到三田制的改变,不足以支撑中古欧洲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结论,排除A项;据材料“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使三田制得以在英国推广”可知,以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为内容的这场农业技术创新只是推动了谷物种植制度的变化,并没有引发土地所有制变革,排除C项;庄园式劳作,曾经在罗马共和国晚期、中古时期的西欧、中国魏晋时期出现过,但“普遍存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从材料中看出庄园可以生产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A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多种经营,排除B项;材料中只能看出自给自足,看不出产量是否提高了,排除C项;魏晋时期庄园是自给自足模式,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材料反映出匣钵的发明运用提高陶瓷的装烧量、成品率和陶瓷质量,说明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生产对制瓷工艺改进的促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制瓷工艺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汉出现间作套种,发展立体农业,说明农业生产方式突破了原来的单一种植,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B项正确。西汉的间作套种技术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西汉时期的农业,并未涉及其对商业的影响,排除C项;间作套种技术强调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不利于农业庄园式劳作即集体劳作的推广,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汉代衣装用料除锦较普遍外,纱、罗也极盛行,锦以其厚重取胜,纱则以质轻薄讨穿着者喜爱,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素纱蝉衣,轻盈飘逸,薄如蝉翼,包括领及两袖口镶边总重量才49克,纱的经丝、纬丝纤细,其投影宽度仅0.08厘米,古诗形容为“轻纱薄如空”,恰当之极。B项正确;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不是西周,排除A项;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排除C项;五铢钱是汉武帝发行,不是秦始皇发行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小农经济,其基本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来源,②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和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毕岚制作的翻车是一种洒水车,尚未用于灌溉农田,马钧加以改进,并首先将翻车用作灌溉田地,因此翻车的这一变化体现出由洒水工具到灌溉工具的演变,C项正确;东汉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三国时期战乱较多,翻车技术却得到改进,排除A项;东汉时期毕岚制作的翻车尚未用于灌溉农田,排除B项;灌溉工具翻车是以人力作为动力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1)变化:秦到西汉,由允许私人经营盐铁到盐铁官营;东汉初年,盐铁官营政策废驰。
东汉章帝与和帝时期,由恢复盐铁官营到允许民间在交税的前提下经营盐铁实卖。
(2)【示例1】因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
说明:面对汉初无为思想导致商人势力壮大,威胁政府的情况,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政权)推行盐铁官营政策。面对东汉建立后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困苦的现状,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这一转变有利于巩固东汉政权。
【示例2】因素:少数民族军事威胁。
说明:汉武帝时期,匈奴屡屡进犯边境,威胁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汉武帝通过盐铁官营筹集军费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东汉初年匈奴的威胁下降,再加上官员对百姓的盘剥严苛,因此决定允许民间在交税情况下进行盐铁贸易。
【示例3】因素:国家财政税收。
说明: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官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国家政权。东汉初年,社会趋于稳定,财政问题不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盐铁官营的弊端日益显现,故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
(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变化:据材料“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可知秦到西汉,由允许私人经营盐铁到盐铁官营;据材料“探观旧典,复收盐铁”说明此前东汉初年,盐铁官营政策废弛;据材料“复收盐铁”、“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可知东汉章帝与和帝时期,由恢复盐铁官营到允许民间在交税的前提下经营盐铁买卖。
(2)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因素:根据材料“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和所学可知,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少数民族军事威胁和国家财政税收等角度思考。题目要求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即可。示例1,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的两汉时期的相关史实及材料信息进行说明,面对汉初无为思想导致商人势力壮大,威胁政府的情况,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推行盐铁官营政策。面对东汉建立后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困苦的现状,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这一转变有利于巩固东汉政权。示例2,少数民族军事威胁影响了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的两汉时期的相关史实及材料信息进行说明,汉武帝时期,匈奴屡屡进犯边境,威胁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汉武帝通过盐铁官营筹集军费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据材料“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初年匈奴的威胁下降,再加上官员对百姓的盘剥严苛,因此决定允许民间在交税情况下进行盐铁贸易。示例3,国家财政税收影响了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官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国家政权。据材料“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可知东汉初年,社会趋于稳定,财政问题不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盐铁官营的弊端日益显现,故东汉章帝允许民间在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盐铁贸易。本小题是开放性试题,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2.(1)变化:由大家庭经营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经营;由集体耕作到个体经营。
影响:加强了社会控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古罗马扩张丧失大量农业人口;奴隶大量产生。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可知,由大家庭经营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经营;据材料一“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可知,由集体耕作到个体经营。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可知,加强了社会控制;据材料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可知,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据材料一“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可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原因:据材料二“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可知,古罗马扩张丧失大量农业人口;据材料二“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可知,奴隶大量产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