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题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目标
导学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汉初“与民休息”和“文景之治”,东汉的兴衰所体现出来的“民定则国兴、民苦则国衰”。
重点
难点 1.重点: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
2.难点: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不同的是西汉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 3.地方体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况:汉高祖先后分封了大批诸侯王,势力增强,而中央直辖的郡只有15个。 (2)影响:这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为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3)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7国叛乱,最终被平定。 (二)“文景之治” 1.原因 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2.举措: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影响: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 ①颁布“____________”,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不再对中央形成威胁。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__________。 ③确立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设___________,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⑤任用________________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 ①改革币制,将_______________收归中央。 ②实行______________,由政府垄断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____________,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________________,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上: 接受_________的建议,尊崇儒术,朝廷设立______________,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2.开拓疆域 (1)战争:北击匈奴,设立______________ ①任用_________________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2)建制:在河西走廊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郡。 (3)外交: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派遣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 意义: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4)设立军政机构:公元_________年,在乌垒城设置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汉的兴衰 (一)王莽政权 (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 (2)建立:9年,外戚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为____,西汉灭亡。 (3)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 (4)灭亡:_______,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二)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 2.措施 ①政治:加强皇权,增强____________的作用;严控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整顿吏治。 ②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③思想:重视儒学。 3.结果:社会经济发展,政局稳定。 (三)东汉衰败 1.社会危机 ①东汉中后期,__________________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 ②党锢之争: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因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__________”,遭到严厉镇压。 ③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__________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2.黄巾起义 ①爆发:184年,_______创立的“___________”领导黄巾军起义。②结果:相继被官军各个击破。 ③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__________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5)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治理。 四、两汉的文化 1.史学成就 (1)《史记》:西汉中期_________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2)《汉书》:东汉中期_________撰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成就 (1)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2)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3)五言诗: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科技成就 (1)医学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的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②东汉时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2)数学: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造纸术:105年,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课堂小练 1.两汉时期,史学思想得到丰富发展。汉初史家掀起了一股“过秦”思潮,反思秦灭亡的教训;西汉中期以后,许多史家表现出强烈的“宜汉”意识,讴颂两汉政治治理的成就,这些思想( ) A.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 C.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D.旨在反思秦朝灭亡的教训 2.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 世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诸侯王名刘贤刘志刘建刘遗刘终古刘尚刘横刘交刘永王国领地28县28县11县11县7县7县3县3县3县
A.分封制逐渐被废除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察举削度日益完善 D.大一统国家的强化 3.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官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中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尚书台和三公分权制衡B.外朝已沦为内侍机构 C.宦官集团干政愈演愈烈D.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 4.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措施。下列与之相符合的是( ) ①推恩令 ②中外朝 ③察举制 ④尊崇儒术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汉武帝时,将军杨仆屡建大功,但因家乡宜阳在函谷关外,以不是关内人为耻,请求武帝同意将函谷关向东迁移,“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徒关于新安”。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好广阔”体现了其好大喜功的特点 B.“耻为关外民”折射了民众对中央的心理认同 C.“关中本位”是汉重要的地缘政治思想 D."杨仆移关”迎合了汉武帝的政治需求 6.汉初,朝廷迫使一大批累财巨万的富豪放弃对奢侈品的经营,同时把为政清廉作为考核各级官员的重要条件,对于普通百姓的俭朴行为也予以褒奖,立教乡里。这些举措( ) A.有助于落实盐铁专卖制度 B.体现了“节俭治国”方针 C.完善了官员考核管理制度D.维持了生产与消费平衡 7.有学者认为:“西汉建立之初,东方多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所以在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可不用汉法。”这可以说明( ) A.东方王国的文化氛围较浓厚B.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 C.汉初郡国并行实施的合理性D.汉初文化的多元性不利于统一 8.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颁布推恩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反思与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