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题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目标
导学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时间,383年的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明确历史解释研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开发,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
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重点
难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十六国与北朝”的民族与政权。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三国与西晋 (一 )三国鼎立的形成 魏:220年,_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_,国号魏。(国力较强,略占上风) 蜀: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_,国号汉,史称蜀汉。 吴: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_,国号吴。 (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 (二)西晋(266-316年) 1.西晋建立:266年,__________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统一:263年,曹魏的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五胡内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八王之乱: ________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________之久。 5.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________贵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二、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 1.东晋建立:317年,___________在________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阶层 (1)士族阶层: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士族阶层形成。 (2)高门士族:逃到南方的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落。 拓展: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二)南朝 1.南朝宋的建立: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______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_________。 2.南朝:南方先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3.六朝:都定都_________,南朝四国+之前的吴和东晋 (三)江南开发 1.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交融。 (四)南北对峙 (1)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 (2)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三、十六国与北朝 (一)十六国时期 1.十六国出现: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民族融合情况: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存在。 3.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后来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曾稍有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北魏 (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 ①时间:5世纪后期 ②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③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政权更替 (1)东魏西魏: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2)北齐北周: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3)隋统一:北周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课堂小练 1.三国魏明帝曾向屠肆(屠宰场)征收“牛肉小赋”,以增国库。北魏时肉类买卖兴盛,以致有的官员“前劳赐,有余肉百斤,卖之”(赏赐所得的肉自己吃不完就拿出去卖),肉食买卖是司空见惯之事。造成当时北方肉类市场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移促进区域的开发 B.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C.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传入 D.汉族饮食习惯发生巨变 2.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反映鲜卑族加速封建化 B.三教合一逐渐完成 C.石窟佛像属于影像史料 D.体现中西文化融合 3.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4.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祸或为防御少数民族贵族的侵扰,中原地区世家豪强常召集其宗族乡党,择一便于守御之地,屯聚为坞堡。有些坞主控制着大量土地,聚集了数百、数千家人户坞民为其劳作。下列关于坞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坞堡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B.坞堡为国家提供了大量赋税和徭役 C.坞主成为国家统一的关键 D.坞堡内农民可以利用水排灌溉农田 6.东晋南朝时期,婚姻的门第观念发展到一个高峰,“家之婚姻,必由谱系”的《氏族谱》也由南方蔓延到全国;不仅北朝内迁民族纷纷避父祖名讳,一些与南朝人联姻的北方士族甚至在衣食起居上“犹染江南风教”。这表明当时( ) A.世家大族垄断特权 B.社会习俗日益固化 C.南北文化联系加强 D.商品经济冲击礼教 7.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行“胡服骑射”。魏晋时期,北魏孝文帝却禁用胡服,改穿汉服,两次服饰改革的共同意图是( ) A.缓和民族间的矛盾 B.打破华夷之辩 C.发挥服饰的实用性 D.巩固政权统治 8.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发( ) A.改变了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 B.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 D.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 9.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交融密不可分,魏晋南北朝就是历史上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晋归义羌侯”印 B.设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C.设于交河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D.边疆推行郡县制并任当地豪酋大姓为郡守 10.据《魏书》记载,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据此可知,当时(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国家财政收入剧减 C.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反思与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