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试卷

资源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干旱少雨,降雨集中,草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相对脆弱。根据这样的气候和生态特点,草原民族发展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产生活方式,依据气候影响下的牧草生长情况,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在不同牧场间迁徙,从而实现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思维(  )
①坚持了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②坚持在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③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个要素综合起来考察
④用综合的结果指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家在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人口和城市科学合理布局,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可见,该法的制定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
①有层次之分的整体性
②事物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斗争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的结果
④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对人类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要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去认识,并进一步分解为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若干地理要素。而要认识和了解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必须把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概括出基本特征,具体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也都是如此。上述材料说明(  )
①对自然环境基本特征的认识必须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②把各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去认识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体现了思维具体
③对地貌、气候等若干地理要素的认识还停留在外部形象上
④分析是综合的先导,必须坚持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了揭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奥秘,科学家们首先把动植物分解为最小单位——细胞,进而把细胞解剖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研究它们对遗传的影响,发现影响遗传的主要部分在细胞核。接着,科学家们又把细胞核分解为DNA和RNA,发现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奥秘就这样解开了。这一过程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
①在解剖细胞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②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运用分析法把握各部分的性质及联系
④综合方法在揭示奥秘的过程中起到基础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运用综合方法来认识事物
B.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起点
C.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事物的变化
D.思维的整体性可以脱离其局部独立性
6.有人认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总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走到B点。这种观点(  )
A.既肯定一切又否定一切,阐释了“扬弃”的深刻意蕴和价值
B.展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形成了对逻辑规则的完整认识
C.看到了事物变化的渐进性,但是没有认识到事物变化的飞跃性
D.用动态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客观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
7.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事情,关键在于“把握火候”,须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告诉我们(  )
①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
②应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
③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④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说服教育的次数与效果呈倒“U”曲线,意思就是说服教育的效果先随着次数的增加而上升,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又随着说服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甚至呈现相反效果。从辩证思维角度看,下列选项与说服教育倒“U”曲线寓意相一致的是(  )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②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时提出“四点主张”——“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再次表明了中国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的坚定决心。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保护应(  )
①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
②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坚持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事物
③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做到破立并举
④在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坚持稳扎稳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在北京的百工博物馆中,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可对旧事物中合理因素进行改造并加以保留
③要反对全盘照搬外来文化
④要始终使事物的肯定方面处于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三肠涡虫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如果用刀子将其身体一切为二,它将生长成为两个三肠涡虫。三肠涡虫通过细胞增殖和使用遍布全身的叫作新胚芽的未分化干细胞改造现有器官,从而实现器官组织的再生。这说明(  )
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②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③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合理因素的原封照搬
④辩证否定可以产生新的规定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中华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精品,被人们称为“活文物”,如全聚德、同仁堂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但老字号如果一味倚老卖老,不思进取,它的无形资产就会慢慢贬值,甚至被社会无情淘汰。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这是因为(  )
①只要不断吐故纳新,事物就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②只有不断批判和否定,事物才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③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④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中国画的意境美在于“不似之似”,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现实中虾的眼睛是圆点,而在齐白石的画中,虾的眼睛却是两个“直道”,他不仅是在画虾的眼睛,而且是在画虾游动时眼睛在闪光的感觉,这样显得更生动更传神。你说它不似,实际更似。这说明(  )
①艺术创造要经历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的发展历程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③否定包含着肯定,且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
④人们可以根据创作需要于自在事物上建立人为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时明确指出,“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以到达“越来越稀薄的抽象”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而以“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则“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这种“科学上正确的方法”能(  )
A.获得对事物整体表象的认识
B.获得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认识
C.获得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D.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发展规律
15.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组织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五年的大量观察和采集。他经过综合探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天择与性择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由此可见(  )
①实践需要的不同决定了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会有所不同
②生物进化概念的形成体现了具体与抽象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观察和采集动植物等资源是达尔文进行思维抽象的基础
④对生物存在状态的理想化构想是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关键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2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噪声法”)开始施行。某校高二学生针对“网络直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展开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
让世界听到安静的声音
噪声污染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染”。直播行业噪声污染主要分两类。一是户外直播。音箱、话筒、灯光等设备一应俱全,主播们卖力表演。他们通常会选择“网红”地点,聚在一起“夜夜笙歌”,引发群众驻足观看,甚至导致交通堵塞。二是居家直播。许多主播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甚至直播到午夜12点以后。如果他们的房屋缺少隔音材料,会严重干扰邻居。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新噪声法实施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新噪声法补全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在管理对象和范围方面的缺失,重新界定噪声污染内涵和噪声排放标准,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界定为噪声污染,对违反新噪声法的各种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运用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知识,分析新噪声法如何做到“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12分)
17.某校思想政治兴趣小组围绕“金砖国家扩员在即,金色魅力全球瞩目”这一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也参与其中。
材料一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两大国际组织贡献率的预测
材料二 金砖国家是一个由新兴国家组成的组织,发展潜力巨大。过去十年,金砖国家越办越好,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截至2023年4月,已有包括阿尔及利亚、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提交了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引入新鲜血液,将为金砖合作带来新活力,也将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代表性和影响力。随着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深融入金砖合作,金砖国家也将以更丰硕的合作成果展示更大的魅力,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性变革的更强劲力量。
项目小组一致认为: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金砖国家将成为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坚力量。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该项目小组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12分)
1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从脱贫攻坚战中看实情、看真贫,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十四五”规划编制时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再到多次围绕国家重大规划、重大决策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既有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又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是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12分)
19.内蒙古乌梁素海一直以来都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自然“净化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乌梁素海湖区受到污染,同时,其周边流域内沙漠侵蚀、草原荒漠化、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等问题相互叠加,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从2018年开始,内蒙古启动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工程,聚焦提升“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施沙漠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等7大工程;改变“就山治山、就水治水”的传统做法,坚持“湖内的问题、功夫下在湖外”,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由“单要素”生态修复向“多要素”生态修复转变;坚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理念,带动全民参与生态修复保护,为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注入持久动力。如今的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万顷空明,波光浩渺,展现出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新生态。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知识,说明乌梁素海流域是如何打造综合治理新生态的。(8分)
20.某班思政老师在讲授“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一框时,以出现的极端天气为研究对象,组织同学研讨发言,最后汇总内容如下:
极端 天气 材料 搜集 2008年我国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肆虐南方 2010年春季我国南部地区本应是梅雨季节却遭遇特大干旱 2021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创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 2023年4月湖南怀化特大暴雨,洪水肆虐百年一遇
探讨 原因 和做法 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增长,进而引发极端天气 做法:我们应为低碳生活作贡献——关上不必要的耗电产品、用环保袋购物、洗澡提速5分钟、尽可能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明确 国家 政策 导向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并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的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我们形成“双碳”目标和战略的思维过程。(11分)
答案与解析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1.A 2.B 3.A 4.C 5.A 6.C 7.D 8.B
9.D 10.A 11.C 12.D 13.C 14.D 15.C
1.A 依据气候和生态特点,草原民族发展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产生活方式,并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实现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表明草原民族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故①正确;辩证思维坚持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②表述错误;草原民族在分析气候和生态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气候影响下的牧草生长情况,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在不同牧场间迁徙,从而实现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表明该思维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个要素综合起来考察,故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用综合的结果指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④排除。
2.B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人口和城市科学合理布局,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体现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也体现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④正确;材料强调现代产业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不是说明事物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斗争,②排除;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错误。
3.A 先分析若干个地理要素,然后把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概括出基本特征,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把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认识和了解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体现了思维具体,①②正确;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而对地貌、气候等若干地理要素的认识体现了思维抽象,而不是还停留在外部形象上,③错误;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④错误。
4.C 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材料未涉及在解剖细胞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①排除;为了揭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奥秘,科学家们首先把动植物分解为最小单位——细胞,进而把细胞解剖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发现影响遗传的主要部分在细胞核,又把细胞核分解为DNA和RNA,发现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这表明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的发展,运用分析法把握各部分的性质及联系,②③符合题意;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④说法错误。
5.A 漫画主要说明我们不能只看数量的减少,要用全面、综合的思维看问题,A符合题意;感性具体是思维活动的起点,B说法错误;机关人员减少但服务不打折,这说明一定条件下,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而不是不会影响事物的变化,C说法错误;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局部独立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所以思维的整体性不可以脱离其局部独立性,D说法错误。
6.C 这种观点认为从A点永远走不到B点,没有看到事物的质变,而不是既肯定一切又否定一切,A排除;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才会形成对逻辑规则的完整认识,B错误;认为从A点永远走不到B点的观点,只是看到了事物变化的渐进性,但是没有认识到事物变化的飞跃性,C入选;该观点没有看到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没有客观反映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D不选。
7.D “把握火候”就是把握事物的度,把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强调的是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故③④入选。材料未涉及关节点,①不符合题意。我们要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②说法错误。
8.B 材料强调的是适度原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适度,①符合题意;“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钻研前辈的学问,贵在抱有存疑精神,小疑问则有小进步,大疑问则有大进步,体现的是辩证否定观,②不符合题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体现的是质量互变规律,③不符合题意;“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意思是如果土堆超出了岸边,那么水流一定会把它冲掉,体现了适度原则,④符合题意。
9.D 材料中“表明了中国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的坚定决心”,说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材料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与“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表明应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做到破立并举,①③符合题意。人类的思维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而不是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②错误。应该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因为整体性与系统性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统一的,④表述错误。
10.A 这些手工艺大师不断转变观念进行创新,对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进行改造并保留下来,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照搬外来文化,③不选;④与辩证的否定观相违背,错误。
11.C 三肠涡虫通过细胞增殖和使用遍布全身的叫作新胚芽的未分化干细胞改造现有器官,这是一个既肯定又否定的“扬弃”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从而实现器官组织的再生”说明辩证否定可以产生新的规定性,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③说法错误,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不是合理因素的原封照搬,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中。
12.D 老字号之所以要不断创新,是因为事物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化,排除;②说法错误,对事物不断进行辩证否定,会促使事物发生质变,而不是保持质的稳定性。
13.C 艺术创造要经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根据主观需要于自在事物上建立人为联系,④错误。齐白石在画虾的时候坚持了辩证否定观,摒弃了形似而抓住了神似,实现了不似实际更似,体现了否定包含着肯定,且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②③正确。
14.D “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能够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发展规律。A、B、C与题意不符;D符合题意,入选。
15.C 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五年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他的天择与性择理论对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来说相当重要,这属于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具体与抽象的对立统一关系,②符合题意。观察和采集动植物等资源有利于揭示生物进化的本质,是思维抽象的基础,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实践需要的多样性,排除①。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进化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其关键环节是提纯,④表述错误。
16.答案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必须以动态的方式思考认识对象,科学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4分)面对直播行业等出现的噪声污染的新问题,新噪声法因时而变,根据新事物的变化发展特点,重新界定噪声污染的内涵,对法律缺位领域及时完善相关标准,以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保障。(4分)同时,新噪声法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把握噪声污染防治的过去、现在的各种情况,坚持了动态性和静态性的辩证统一。(4分)
解析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新噪声法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可以按照“材料+观点”的模式组织答案。关键信息①:面对直播行业等出现的噪声污染的新问题,新噪声法因时而变→可联系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必须以动态的方式思考认识对象。关键信息②:新噪声法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可联系坚持了动态性和静态性的辩证统一。
17.答案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3分)结合数据定量分析,金砖国家的贡献在不断扩大,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3分)根据定性分析和功能分析,金砖合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3分)在分析金砖国家影响力及正义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把握,最终得出这一结论。(3分)
解析 此题以经济题材为背景考查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难度较大。学生在组织答案时,首先需要答出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的理论知识,然后分析材料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知识,紧扣设问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项目小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两大国际组织贡献率的预测——定量分析;金砖国家的介绍——定性分析和功能分析。
18.答案 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调查研究中深入实际,把握好几对重大关系,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②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开展网络征求意见等,在辩证地分析与综合中制定规划与科学决策,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③看实情、看真贫,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对脱贫攻坚的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过程。(每点4分,共12分)
解析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学生解答时应结合材料有效信息,链接辩证思维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关键信息①: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可联系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关键信息②: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可联系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关键信息③:从脱贫攻坚战中看实情、看真贫,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十四五”规划编制时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再到多次围绕国家重大规划、重大决策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可联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过程。
19.答案 综合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发展。(2分)坚持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既分析流域各个要素,又进行整体性思考,立体施策,统筹乌梁素海全流域综合治理;(2分)坚持辩证否定,聚焦现实困境,优化传统治理模式,结合实际创新生态修复治理的新路径;(2分)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激活生态治理持久动力,坚决打好综合治理攻坚战。(2分)
20.答案 人的认识发展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3分)极端恶劣天气等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碳排放过多,从中我们有了零散的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把这些零散的认识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以碳排放为起点作为思维上升的环节,明确了“双碳”的目标和战略,坚持协同推进、系统发展,达到对“双碳”目标和战略的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完成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8分)
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以“双碳”目标和战略的形成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学生对人的认识发展历程的把握。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逐层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极端恶劣天气→感性具体。出现原因主要是碳排放过多,从中我们有了零散的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思维上升。明确国家政策导向→思维抽象。贯彻我国“双碳”目标和战略→思维具体。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