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二
《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
一、非选择题重点
1.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2.人身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个人信息安全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
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法律保护/权利 法律禁止/义务
生命权、身体权、 健康权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姓名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名誉权 和荣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法律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隐私权 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 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
维护人身权利的试题解题方法:
第一步:判断某民事主体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人身权是否受到了侵害。
第二步:判断该民事主体侵犯了他人的哪些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哪些人身权受到了侵害。
第三步:判断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①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②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③价值较大的动产,如机动车、航空器、船舶等,其产权的取得、变更,通常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解答关于所有权的试题
熟知不同物的所有权取得方式 不动产与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 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对于动产一般来说, 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依法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法交付。
申读材料提取信息 仔细审读材料,准确判断题目案例中的“物”是不动产还是动产
材料信息对应教材知识 将材料中的“物”与所有权取得的不同方式进行对应
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综合判断某种物的所有权的归属。
4.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关于知识产权的试题解答方法
明确权力间的关系 明确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判断材料涉及的权利 仔细审读材料,判断题目案例中涉及的是著作权、 专利权还是商标权,同时注意题目材料是否涉及不同的民事主体
分析题目考查角度 审读材料及设问,分析考查方向、侵权责任、权利保护期等
注意知识适度融合 题目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与物权之间的适度融合,学生需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5.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
①发表权。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发表权是一次性权利,作品一旦发表,发表权即行消灭。
②署名权。包括决定是否署名、署真名、笔名等。永久保护。
③修改权。指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修改通常指内容的修改,报社、杂志社的文字性修改、删节不属修改权控制的范围,可以不经作者同意。
④保护作品完整权。指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法律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歪曲和篡改作品。
⑤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权利。
⑥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⑦改编权。即改编作品。如小说改编成电视、电影。
⑧翻译权。
⑨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⑩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例如:酒店、咖啡馆等经营性单位未经许可播放背景音乐就可能侵犯音乐做的表演权。
(2)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
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50年,
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著作权保护期届满,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
6.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是什么?
⑴作品的合理使用
①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②特定情形: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
⑵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①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这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②情形: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
7.商标侵权规定是什么?
①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②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
8.生活中我们要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
(1)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9.解答有关有约必守、违约有责的试题
(1)题型【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各种合同的履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合同履行原则以及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契约精神,维系诚信、健康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2)解题方法
界定材料涉及的合同是否有效 根据订立有效合同的要求,界定材料涉及的合同是否有效
判断合同履行过程是否存在 违约行为 结合合同履行的原则(遵守约定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判断材料中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约行为
分析违约当事人应当承担的 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根据违约方违约事实,分析违约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10.什么是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
①有效合同:有效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②无效合同: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如果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11.合同履行原则是什么?
①全面履行原则;②诚信原则;③协作履行原则;④绿色原则
12.合同违约责任及承担方式是什么?
①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②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13.合同违约免责(约定免责和法定免责)的规定有哪些?
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②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
③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14.解答有关民事侵权责任的试题解题通法
题型【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的民事活动为背景,要求分析行为人的民事行为是否涉嫌侵权以及侵权的形式,分析其行为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属于何种情形,以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民事权利,自觉尊重他人权利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
熟悉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类型 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
分析判断民事行为是否合法 仔细审读材料,准确判断题中民事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涉嫌侵权
深度分析民事行为 某行为如果涉嫌侵权,侵害的是他人的何种权利,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题目设问,结合题目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15.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惩罚性赔偿。这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侵权责任的一般情形和特殊情形
(1)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
(2)过错推定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无过错责任: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17.关于相邻关系处理的相关试题的解答方法
(1)题型【特点】试题可能以现实生活中各种相邻关系的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的认识。具体包括:考查相邻关系的处理规则、原则,判断相邻关系中是否涉及侵权以及侵权人应当承担何种侵权责任
(2)解题方法
明确相关当事人 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材料所涉及相关当事人
提炼相邻关系处理事实 分析提炼材料中相邻关系的处理方式、事实细节等
评析判断事实是否侵权 评析判断材料中的相邻关系事实是否涉嫌侵权及侵权表现
分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结合事实,根据法律规定,说明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
18.如何处理相邻关系?
①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②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③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 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二、选择题重点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5.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6.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7.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因自然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8.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9.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10.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属于人身权)
11.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属于人身权)
12.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13.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14.电影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肖像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不刻意丑化他们,就不算侵权。
15.如果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使公民的名誉也受到损害的,同时构成侵害荣誉权和名誉权。
16.保护财产权的措施: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要给予补偿。
17.所有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依据主体的不同,我国将所有权划分为三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18.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数据、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19.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20.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21.价值较大的动产,如机动车、航空器、船舶等,其产权的取得、变更,通常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2.不动产所有权不经登记而发生效力的几种特殊情形:
①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②依据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
③因继承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
23.善意取得制度:①动产:买方在不知情情况下,合法交易并支付相应价格,同样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但是遗失物、盗赃物、埋藏物等脱离物不适合善意取得制度。)
②不动产:符合以上条件+登记过户,方能取得不动产所有权
24.在生活中,可能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例如: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有财产。
25.他物权是所有权之外的物权,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类。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分别对应的是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担保物 财产占有 生效方式
抵押 不动产或价值较大的动产(如房屋、车、货物等) 不转移占有 登记生效
质押 动产,债券、股权、知识产权也可以 转移占有 交付生效
抵押和质押区别
26.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业机密;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也属于知识产权。
27.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条件的,则颁发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
28.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权的保护期均从申请日开始计算,分别是20年、10年、15年。期满后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29.发明人取得专利,是以公开其发明内容为条件,换取国家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其他人即使独立作出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否则构成侵权;
30.专利权是维护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利益、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31.经营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并获得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未经注册也可以使用,但是不能享有商标专用权,只有获得注册的商标才可以依法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
32.禁止作为商标使用并不得注册的情形包括与我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徽、军歌、勋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
33.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
34.“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协议。35.合同自愿原则 订立合同的过程概括为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
36.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37.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订立合同的过程随之结束。
38.有效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39.无效合同: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如果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40.合同履行是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
41.合同履行原则包括全面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适当履行原则) ;诚信原则;协作履行原则;绿色原则
42.履行合同的关键是明确合同内容。
43.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如签订补充协议延长合同履行期限。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44.违约责任既是违约方应该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给予守约方的救济。依据民法典,对守约方的损害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45.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46.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 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47.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惩罚性赔偿。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48.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9.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50.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该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52.过错推定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简而言之:先推定有过错,行为人需要自证。
53.无过错责任: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54.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55.民法为不同的民事权利设定了界限: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
56.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相邻关系的主要类型包括:相邻用水、排水;相邻通行;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
57.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58.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59.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60.法律规定相邻关系,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一、非选择题重点
1.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①抚养义务
②教育义务
③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父母的权利
(1)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
(2)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
3.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什么?
①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
②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
4.取得继承权的依据是什么?
①法定继承(又称无遗嘱继承):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称为法定继承,即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扶养关系获得继承权。
②遗嘱继承:基于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称为遗嘱继承。遗嘱继承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指定继承人。
5.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②一夫一妻。
③男女平等。 ④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6.结婚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①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②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③符合一夫一妻制。 ④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结婚登记的程序是什么?
①申请:男女双方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结婚登记。
②审查:婚姻登记机关审查结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齐全,当事人是否具备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
③登记:对当事人符合结婚条件的,婚姻登记机关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对当事人不符合结婚条件不予登记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8.法律对离婚自由的限制是什么?
①凡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②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军婚的保护)
③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男方离婚诉权的限制)
9.哪些是夫妻个人财产?
①一方的婚前财产; ②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③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④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⑤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10.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是什么?
①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②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③知识产权的收益; ④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
⑤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11、全面理解夫妻地位平等
地位 “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
含义 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互不隶属与支配,夫妻双方地位平等表现在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等多个方面
主 要 体 现 人身关系 含义 夫妻间的人身关系是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人格、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权 利义务关系
内容 夫妻人身关系的平等强调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人格独立的一个重要 体现就是夫妻双方都有各自使用自已姓名的权利
夫妻双方均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是夫 妻双方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标志
财产关系 含义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夫妻双方在财产、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义务 关系
内容 夫妻财产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夫妻双方可 以约定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没有约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二、选择题重点
1.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合法的收养关系而结束
3.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与婚生子女是一样的。
4.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5.意定监护优于法定监护。
6.注意:指定监护人≠免除赡养义务≠老人所有财产交给监护人
7.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是非法的。但只有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才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尚未构成犯罪的,则应承担其他相应的法律责任。
8.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还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本应由被继承人偿还的债务,应由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超过部分不负清偿责任,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除外,如果放弃继承,不需要承担任何债务。
9.遗嘱继承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指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0.遗赠不属于继承。
11.继承的要求(先析产 后继承)
12.法定继承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13.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14.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15.代位继承只适用于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
16.自然人设立遗嘱不需征得继承人或遗赠受领人的同意,只要本人通过一定形式作出意思表示,即发生法律效力。设立遗嘱必须由本人独立进行,而不能代理。因此,必须由遗嘱人本人直接作出意思表示。
17.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遗赠,都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必留份制度)
18.遗嘱包含了遗嘱继承和遗赠 ; 遗嘱不一定是遗嘱继承;遗赠不属于继承。
19.遗赠扶养协议效力优先于遗嘱和法定继承
20.民法典规定,遗嘱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六种。
21.遗嘱有效的条件
①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亲自签名,注明年、月、日。
②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
③打印遗嘱内容打印后,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 注明年、月、日。
④遗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22.进行结婚登记是结婚必经的法定程序和唯一的法定程序。进行结婚登记是确立婚姻关系、明确夫妻双方权利义务必经的法律程序。只有通过办理结婚登记,才使双方的婚姻为国家所承认,得到法律的保护。
23.同居关系当事人不是夫妻关系,不享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同居期间当事人各自继承的财产,一般按照个人财产处理。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已存在有效的婚姻关系与他人持续稳定地同居会构成重婚行为,将受到法律惩罚。
24.无效婚姻是违反禁止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或是已有配偶(重婚),或是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或是未到法定年龄。对于无效婚姻,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相关组织都可以申请无效,人民法院可依法宣告无效。无效婚姻的宣告没有时间限制。
25.可撤销婚姻是因为胁迫,本人不自愿,或者因为隐瞒重大疾病产生的认识错误,如果知道就不会结婚。受胁迫和隐瞒重大疾病的两类可撤销婚姻,只有当事人可申请撤销,人民法院必须依当事人的申请撤销。可撤销婚姻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超出规定的时间则不能再提出申请,如需解除婚姻只能走离婚程序。
26.离婚的方式有协议离婚和裁判离婚。
27.协议离婚要求当事人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并就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协议。申请离婚登记后三十日届满,当事人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之时起,解除夫妻关系。
28.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离婚。一审判决离婚的,人民法院在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当事人违反告知另行登记结婚的,构成重婚。离婚判决书或者离婚调解书生效之时,婚姻关系解除
29.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30.夫妻关系包括夫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
31.夫妻平等意味着夫妻在生活中平等行使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平等不是均等,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并非指夫妻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一一对等。
32.夫妻人身关系的平等强调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夫妻双方都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33.夫妻双方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标志:夫妻双方均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
132.夫妻财产关系平等,夫妻财产关系与夫妻人身关系密不可分。夫妻财产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非选择题重点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首要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②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③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2.劳动合同的条款有哪些?
①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
②可备条款: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
3.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4.什么是有效劳动合同和无效劳动合同?
⑴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
⑵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5.评价劳动合同的签订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案例入手,评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的问题
(2)解题方法:评价某一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从以下角度入手看,
一看,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是否齐全。
二看,订立劳动合同时是否遵循了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三看,订立时是否存在下列情形: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6.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3)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4)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5)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7.劳动者的义务有哪些?
①完成劳动任务。
②提高职业技能。
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8.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①协商解决
②申请调解
③劳动仲裁
④劳动争议诉讼
9.与劳动争议解决相关的认识类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
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案例入手,要求分析出现劳动争议的原因,并提供合理的解决途径
(2)【解题技巧】对某一劳动争议进行全面认识,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产生劳动纠纷的原因,主要看属于哪一方的责任。如果是用人单位的责任,要具体看侵害了劳动者哪些方面的合法权益;如果是劳动者的责任,则要看劳动者出现的具体问题。
其次,要分析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权,或者是分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应该如何解决这一争议。
最后,可以进一步分析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应该得到什么启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10.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①“搭便车”行为(也称“混淆行为”)
②进行虚假宣传、制作虚假广告的行为
③法律还规定,禁止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11.与公平竞争相关的评价类试题的解法解题通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是以某企业实施了某项行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此行为的评价。
(2)【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辨别材料中的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如果属于不正当竞争,进一步说明属于哪一类不正当竞争。
第二步,分析此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或者分析对该企业进行处罚的必要性。
第三步,分析案例给予我们的警示意义。
12.经营者应该维护消费者的哪些主要权益?
①经营者应当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
②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③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13.消费者的维权途径是什么?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④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
14.与消权益相关的辨别类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是通过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析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类别,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消费者应该如何做
(2)【解题技巧】根据关键信息,辨别消费者所享有的具体权利。
权利 关键信息
安全消费权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知情权 知悉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等有关情况
自主选择权 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选择题重点
1.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
2.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未满16周岁为童工)。未成年工不是童工
3.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
4.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5.劳动仲裁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进行裁决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我国法律确立了有关市场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经营者应当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7.“搭便车”行为表现为: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8.进行虚假宣传、制作虚假广告的行为是指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9.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消费者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分辨商品的实际品质。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损害。
10.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
11.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法律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的解决
一、非选择题重点
1.生活中纠纷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①最好方式:倡导“和为贵”。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
②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
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民事纠纷案例为背景,分析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纠纷。
(2)解题通法
第一,辨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纠纷。纠纷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解决纠纷的方式
第二,依据纠纷的性质、情况,对解决方式作出选择第三,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2.商事仲裁的规则
①或裁或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②协议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③不公开审理、一裁终局: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3.诉讼目的差异
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 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4、诉讼主体差异
①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谁主张谁举证;
②行政诉讼只能是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③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公诉人举证,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5、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有哪些?
①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一定要区分);
②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
③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
与诉讼权利相关的认知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结合具体案件要求学生对当事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进行辨别或有针对性地分析
(2)解题方法
第一步,明确当事人诉讼权利: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申请回避和上诉的权利。
第二步,明确当事人所享有的这些权利的具体适用情况及法律的其他相关规定。
第三步,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分析当事人有无相应权利以及如何行使这些权利。
6、民事诉讼基本程序包括:
①起诉 起诉俗称“告状”,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②立案
③应诉
④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庭审理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开庭审理的重心)、法庭辩论、休庭评议与宣告判决五个阶段。
⑤上诉与二审 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
与诉讼程序相关的认知类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案件切入,要求对诉讼过程中的某环节及相应注意事项做岀解释说明
(2)解题方法
第一步,明确诉讼程序具体包括哪些阶段
第二步,结合材料,对诉讼过程中的每一阶段的地位、作用或注意事项作出分析。
7、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
①举证原则: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②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有些情况下,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当事人提出诉讼主张时,由对方负责举证。
8、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
①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②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行政相对人在举证能力上无法与行政机关抗衡。
③目的:通过举证责任分配方式来体现公正。
9、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
①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
②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③为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并排除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
二、选择题重点
1.调解是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
2、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调解形式:诉讼调解和诉讼外调解。
3.人民调解遵循自愿平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4.仲裁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快捷性、经济性、影响小、不公开进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①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6.商事仲裁: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7.区分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只有商事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劳动争议仲裁和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当事人可以直接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中,除特殊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农村承包合同仲裁,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不经仲裁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8.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9.诉讼的特点: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10.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是诉讼法。诉讼的主要类型有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实体法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强调内容;程序法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强调程序。
11.回避的主体是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不包括诉讼代理人、证人等。
12.上诉期限: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不服判决和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5日和10日;在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和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0日和5日
13.政府是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
14.法律援助的形式:①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②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③民事、行政诉讼代理;④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15.在民事和行政纠纷中,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支付劳动报酬、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获得法律咨询或代理服务。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经法定程序,获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或代理。
16.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
17.法院级别管辖:①基层人民法院:大多数普通案件②中级人民法院:全市重大影响的案件等③高级人民法院:全省重大影响的案件等④最高人民法院:全国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民事和刑事案件等(由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管辖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不能上诉)。
18.法院地域管辖:(1)民事诉讼:多采取“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原则;
①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所在地法院管辖。
(2)行政诉讼:多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确定管辖;
(3)刑事诉讼:多由犯罪地的法院管辖。
19.起诉的必备条件:
①起诉者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
②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③该案件属于人民法院主管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我国实行立案登记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
21.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在这一阶段,人民法院还要确定开庭审理日期,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被告人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
22.刑事诉讼案件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公安机关等);提起公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23.犯罪嫌疑人≠罪犯
24.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两审终审制)。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不能提起上诉。
25.少年法庭在审判方式上的特点:注重疏导、寓教于审、惩教结合
26.证据是打官司决胜负的关键砝码。
①民事诉讼法证据:有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②行政事诉讼法证据:有以上所有证据+现场笔录。(P96相关链接)
③刑事诉讼法证据:有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以上证据+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27.决定诉讼胜负的是法律事实,而不是生活事实。
28.在有些情况下,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当事人提出诉讼主张时,由对方负责举证。常见的举证倒置情形: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由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对其没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29.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灵魂。在诉讼中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有利于正确解决纠纷,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