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第一框(教案)(表格式)-【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第一框(教案)(表格式)-【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第5课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第一框 教案
教学课题 §5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教学时刻 第 5周 月 日 星期 第 节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一、破解情绪的密码 情绪是什么 情绪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情绪的含义及情绪的构成,了解情绪的分类。 2.理解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影响因素。 3.理解情绪的作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以发生的事件。 素质目标: 感悟情绪的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树立从积极的视角看待情绪的意识,做理性平和、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重 点 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影响因素。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难 点 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Ppt、案例、图片、视频、教材、《学生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3' 1' 17' 组织教学 创境激趣 研习新课 教师问好 Ppt展示: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也可以使你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冷静理智,也可以使你暴躁易怒;它可以使你安详从容的生活,也可以使你惶惶不可终日。 总之,它可以加强你,也可以削弱你,可以使你的生活充满甜蜜与快乐,也可以使你的生活抑郁、沉闷、黯淡无光。 这种能使我们的感受产生变化的神奇力量,是什么呢?(情绪) 由谜底情绪引出本课主题: §5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Ppt展示第5课学习内容,教师简单明确,由此进入第一框内容的学习。 一、破解情绪的密码 1.情绪是什么 活动一 Ppt显示:陈子昂《登悠台歌》、刘禹锡《秋》、岳飞《满江红》及李白等人的诗句,提出问题: (1) 以上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2)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情绪体验?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情绪体验? 点评、总结,明确情绪的含义及构成(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反应)。 学生问好 阅读课件内容 积极思考问题 各抒己见 看课件,了解第5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看课件,阅读诗句 体会诗词中的情绪 思考、回答(1)(2) 问题 倾听、了解 贯彻课堂礼仪常规 以猜谜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上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由谜底“情绪”顺利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利用古诗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绪及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情绪的含义及情绪的构成,易于学生理解把握。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落实课程思政。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4' 活动二 1. Ppt展示开心、快乐等相关情绪图片,引领学生对情绪进行分类。 2.ppt显示:判断: 正性情绪就是好情绪,负性情绪就是坏情绪。 明确:情绪有正性和负性之分,没有绝对好坏之分。但是情绪所引起的行为或者行为的结果会有好坏之分,要求学生辩证看待情绪。 活动三 Ppt分别展示:“猴子的心理学实验”、美国作家卡森通过“笑疗”治好疾病以及“林黛玉多愁善感郁郁而终”,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这些材料,分析说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 设疑过渡: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呢?引出 2.情绪从哪里来 活动一 Ppt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1)小刘为什么会焦虑? (2)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情绪?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看图片,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情绪进行分类 思考、进行判断说明 倾听、领会 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说明情绪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 思考 阅读案例, 思考回答问题(1)和问题(2) 通过情绪的一些图片,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互动对这些情绪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简单了解情绪的类型。 通过判断,让学生懂得 情绪有正性和负性之分,没有绝对好坏之分。但是情绪所引起的行为或者行为的结果会有好坏之分,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情绪。 利用猴子的心理学实验、“笑疗”及林黛玉这些典型材料,激发学生兴趣,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 利用案例,创设问题问题情境,通过问题(1)分析说明影响情绪的其中因素。通过问题(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从多角度分析影响情绪的因素。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 1' 总结提升 课后拓展 活动二 Ppt展示“两个秀才”赶考的趣味故事,引导学生分析: 同样看见棺材,甲乙两秀才为什么产生了不同情绪?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个体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会影响情绪。 活动三 知识拓展:播放视频“”情绪ABC理论”,引领学生进一步分析: (1)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2)情绪ABC理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点评学生发言,总结明确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强调个人的想法直接决定其情绪,要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以发生的事件。。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而后教师寄语学生。 布置作业: 《学生学习用书》62—65页判断、选择、分析题。 阅读故事, 思考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 1.观看视频 2.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交流(1)(2)问题 3.各抒己见回答(1)(2) 倾听、领悟 分析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利用典型趣味故事,说明个体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会影响情绪,易于学生理解把握。 利用情绪ABC理论,引导学生分析出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让学生知道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引导学生学会从环境因素、个体内部因素等方面分析情绪的成因,明白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决定其情绪。教育学生学会用积极的视角看待以发生的事件。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把握情况。寄语学生,内化学生情感,激励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