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挺起自信的胸膛》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课 挺起自信的胸膛》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河南专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课 挺起自信的胸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十二课 挺起自信的胸膛》是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河南专版)七年级全一册的内容之一。本课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和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自信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能力,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负面自我评价,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他们面临身心变化、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1. 引入话题: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什么是自信?为什么自信很重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自信的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自信相关的问题。
2. 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教师播放展示一段有关自信的正面案例的视频或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讨论。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与讨论
1. 讲解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定义:教师可以简单明了地解释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含义。自尊心指的是对自己的价值和尊重的感受,是一种正面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则是对自己能力和能够应对挑战的信任和确信。
2. 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不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区别。例如,自尊心是关于对自己的整体感觉和自我价值的看法,而自信心则更侧重于对个体能力和应对能力的信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两者的理解和个人经验。
3. 互动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认为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何作用?”或“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情况影响了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
4. 分析自信心受到影响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信心受到外界评价、比较和过高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案例或情境,让学生分析这些因素对自信心的负面影响。例如,外界的负面评价、与他人的比较、自己对自己过高的期望等都可能削弱自信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和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与讨论
1. 教师引入案例:教师向学生描述一个生活案例,例如,一个学生在做作业时经常容易分心,无法持续集中注意力,导致完成作业的效率低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经历和感受,并探讨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学生可以讨论以下问题:
他们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
为什么会分心和无法集中注意力?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品质有什么影响?
3. 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代表可以分享小组成员的观点、经历和发现的原因。教师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制力的重要性,并解释自制力对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品质的影响。
4. 引导认识自制力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强调自制力在解决分心和注意力问题中的作用。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自制力是什么?为什么自制力对解决分心和注意力问题很重要?
如何通过自制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品质?
学生们认为他们在这个案例中应该如何运用自制力来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你们的优点和长处是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肯定自己。
2. 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优点: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包容和赞赏的心态。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你们的同学或朋友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鼓励学生积极分享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并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但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可以不断进步和成长。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如何平衡对自己的要求和接受自己的不足?”
六、板书设计:
(教师)
第十二课 挺起自信的胸膛
自信心
定义: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影响因素:外界评价、比较、过高期望
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欣赏他人的优点
积极的自我评价
(学生)
我有自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参与,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和支持,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受益并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在板书设计上可以更加简洁明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关键概念。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改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