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沐浴书香——世界读书日主题班会精品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世界读书日,沐浴书香——世界读书日主题班会精品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世界读书日,沐浴书香
——学生素养培育班会课件
2024-04-08
未找到bdjson
目 录
一、世界读书日简介
二、阅读对个人成长影响
三、经典名著推荐及赏析
四、阅读方法与技巧指导
五、班级同学阅读成果展示
世界读书日简介
01
世界读书日最初由国际出版商协会在1995年提出,旨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起源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自设立以来,世界读书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阅读盛宴,各国纷纷举办各种阅读推广活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发展历程
世界读书日起源与发展
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关于世界读书日的美丽传说
目的
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旨在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意义
世界读书日不仅是一个提醒人们阅读的节日,更是一个强调阅读对于人类文明和个人成长重要性的日子。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设立目的与意义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主 旨: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
世界读书日每年都会有一个主题,如“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阅读,与经典同行”等,这些主题旨在引导人们关注阅读的不同方面。2024年世界读书日主题为:“阅读推动未来。”这个主题强调了阅读在培养个人、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塑造未来的重要作用。
历年主题
各国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图书展览、读书分享会、作家讲座等,这些活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接触书籍和文化的机会。
活动回顾
历年主题及活动回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关于读书的格言
阅读对个人成长影响
02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信息和观点,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新知识,扩展我们的视野和认知范围。
提高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
阅读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情感。
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可以给我们提供榜样和启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培养良好品格与审美情趣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拓展我们的国际视野。
通过阅读国际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增强我们在国际交流中的竞争力。
拓展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读书可以解决问题,使人明白事理。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胡适先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读书为什么这么重要
杨绛也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明初著名学者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
宋濂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无奈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借来书籍,再亲自抄录。哪怕是大冷天,砚都结冰了,手指被冷得都弯曲不了,也不敢停下,要赶在约定归还的日子前抄录完毕,准时给人家还回去,不敢违约。而宋濂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也没有放弃读书和求知,才有了后来的大作为。
读书成为千千万万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机会,所以才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学习精神。
读书人的故事
读书是一个人获取前人智慧精华最便捷的方式,一个人的见识和气质都藏在他读的书里。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取高分,也不只是为了上大学,读书是能够帮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借助人类所记录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突破困境。
读书本身并不那么“功利”,但读书确实“小可兴家,大可帮国”。
在新冠疫情中,再次挺身而出的钟南山院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60年,钟南山院士毕业于北京医学院。
1996年5月,钟南山院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71岁的钟南山院士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0年,74岁的钟南山院士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4年,78岁的钟南山院士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正是这份追求知识的无畏和执着,才最终造就了钟南山,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更让他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战胜危险,用自己的勇敢和担当去化解灾难,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
读书人的故事
经典名著推荐及赏析
03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简·爱》、《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这些作品是世界文学的精华,展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魅力。
国内外经典名著简介
国外经典名著
国内经典名著
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如外貌、性格、行为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轨迹。
思想内涵分析
探讨名著所蕴含的主题思想、价值观念、社会意义等,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
名著中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分析
了解背景知识
注重文本细读
多角度解读
交流与分享
如何深入理解和欣赏名著
01
02
03
04
掌握名著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历史时代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描写、情节等,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
鼓励读者从多个角度解读名著,如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拓宽视野,丰富理解。
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倾听不同观点,共同提高阅读水平和欣赏能力。
阅读方法与技巧指导
04
儿童绘本、青少年小说、成人文学等。
了解不同年龄段适合的读物类型
历史、科幻、悬疑、传记等。
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书籍
选择合适自己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书籍
预览全书结构和目录,了解大致内容。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抓住重点信息。
善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积少成多。
学会提问和思考,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01
02
03
04
掌握有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01
02
04
做好笔记,分享心得体会
用笔或电子设备记录阅读中的感悟和重点内容。
整理读书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不同观点。
通过写读后感或书评,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
03
梁启超:三步读书法
梁启超强调,读书要分清泛读和精读。
对于读书,梁启超认为要掌握三个步骤,即鸟瞰、解剖、会通。只有通过这三个步骤阅读书籍,才能真正地理解书中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思路,输出自己的想法。鸟瞰,我们可以理解为泛读的一种。所谓解剖,即重点剖析,抓住精髓,梁启超认为:“极陈旧的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会通是融会贯通,由内到外、由此及彼,将书全面彻底了解。
冯友兰:“十二字”读书法
冯友兰,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写下了《中国哲学史》等经典,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学术思想。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的“十二字”读书法分不开。
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茅盾:反复与笔记读书法
茅盾总结出一种粗精结合、学用结合、多次反复的读书方法。茅盾认为,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城市全貌;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并加以运用。
名家读书方法
班级同学阅读成果展示
05
内容充实、理解深刻、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等。
评选标准
展示方式
表彰鼓励
将优秀读书笔记拍照或扫描后制作成PPT或视频进行展示,同时邀请作者进行简短的分享。
对获奖同学进行表彰,颁发证书或小奖品,激励更多同学积极参与。
03
02
01
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及展示
个人或小组的阅读计划、阅读目标、书单等。
分享内容
邀请几位同学代表在班会上进行分享,同时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交流。
分享方式
通过分享和交流,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互相学习
个人或小组阅读计划分享
建立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明确借阅流程和归还时间。
借阅规则
鼓励同学在借阅后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可以口头交流或写成读后感进行分享。
交流方式
通过互相借阅和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增进友谊
鼓励同学间互相借阅、交流心得
希望你读很多书,也走很远的路。
希望你爱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爱。
希望你走过人山人海,也遍览山河湖海。
我希望你看纸质书,送手写的祝福。
我要你独立坚强温暖明亮,我要你在这寡淡的世上,深情的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