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课题 文化民族性和多样性教科书 书 名:思想政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理解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重大意义 2.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明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2.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教学难点: 1. 理解本民族文化对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2. 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关联导图·脉络构建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1.含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产生: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 3.作用: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核心与灵魂:价值观 5.表现形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民族节日等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1.含义: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2.形成: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第二板块:议题与归纳——水到渠成 知识点一:文化的民族性 【议题探究】 情境1:玛雅文化是世界最著名的古代文化之一,有美洲印第安文化摇篮之称。玛雅人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和数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玛雅绘画一般采用壁画形式,其中人物的刻画富有表现力。玛雅人独立创造了象形图画文字,古玛雅文由800多种图形和符号组成。玛雅人十分重视历史,每隔20年树立一个石柱,用玛雅文记载重大事件。因此,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历史上唯一有明确纪年可为依据的文化。玛雅历法产生于公元前,该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为禁忌日,一年365天,52年为一轮回。玛雅历法比古希腊历法和罗马历法更精确。玛雅人在数学方面成就显著,采用二十位计算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玛雅人懂得应用零的概念比欧洲早七、八百年。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 情境2:外交部官网发布《美国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的历史事实和现实证据》。美国自1776建国以来,通过屠杀、驱赶、强制同化等手段,系统性剥夺印第安人的生存权和基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1776年7月4日,美国发布《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公开污蔑美国原住民是“残酷无情、没有开化”的种族。通过教育、语言、文化、宗教等措施及一系列社会政策,根除印第安人的族群意识和部落认同。本着“抹去印第安文化,拯救印第安人”的理念,美国禁止印第安儿童讲民族语言、着民族服装、实施民族活动。 议学活动:印第安人有自己的文化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文化是如何产生的?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和文化抹杀对印第安人的危害有哪些?对世界有没有消极影响? 2.知识点二:文化的多样性 【议题探究】 情境1: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 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议学活动2:如何理解“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 种服饰,是不可想象的”?请谈谈文化多样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第三板块:学练同步——融会贯通(略) 第四板块:学习与感悟——学以致用【热点素材】 站在时代高处,文艺工作者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在乡村振兴、抗击疫情、航空航天、冬奥盛会等社会热点中浦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记录时代故事、讴歌时代精神,让艺术创作成为传递中国新形象的强有力载体,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责任,让中国故事更精彩,让人类文明更繁荣。(摘自2022年“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 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谈谈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对接知识】 考点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知识应用】 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谈谈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解答思路】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认同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讲好中国故事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文化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课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科书 书 名:思想政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深刻理解并内化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 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学难点: 1.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区别和联系2. 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关联导图·脉络构建 第二板块:议题与归纳——水到渠成 1.知识点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议题探究】 情境1: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节目的亮点在于用现代流行音乐的形式,将中华优 秀古诗词用“歌声”的形式唱出来。节目成功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同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解读诗词 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并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进行阐述,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诗词的内涵理解。 情境2:2000多年前,伟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大同思想”,即希望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社会,这种理想的状态是中国古代诸多思想家努力实现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名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孔子“大同思想”,是对“大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进一步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号召全世界团结起来,共同战胜疫情。“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受到多个国家的接受,并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 议学活动:两则材料分别是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方式有何关系? 2.知识点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议题探究】 情境1: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情境2: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总书记在贺电中提到:“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情境3: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议学活动2:通过材料你领悟到了怎样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与伟大的民族精神关系如何?为什么要弘扬航天精神?我们应当怎样弘扬航天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 第三板块:学练同步——融会贯通(略) 第四板块:学习与感悟——学以致用【热点素材】“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9月,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和积贫积弱的国家,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们的爱国斗志,在无数热血青年心中种下了自强图存的新希望。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讲到,“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当代中国青年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爱国爱民,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对接知识】 考点考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知识应用】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说明“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解答思路】本题要求运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说明“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难度较难。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知识,属于说明类试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说明。首先,要说明“爱国三问”是什么?结合材料:1935年9月,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面对内忧外患和积贫积弱的国家,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们的爱国斗志,在无数的热血青年中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可回答,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不同时代的中国人都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要说明为什么“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可结合基础知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来回答。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最后,要说明怎样实现“爱国三问”。结合材料,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当代青年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爱国爱民,不断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可知,新时代,作为青年学生,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和爱国之志,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