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2.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必修四:2.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世界的物质性(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3.公共参与: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学难点: 1.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教师活动 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知道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世界的本质,首先我们需要学习一下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2)学生活动 思考并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性概念。 (3)设计意图 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为之后探究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奠定基础。 2.新授环节: 环节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1)教师活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哲学上物质性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这一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物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物质具有可知性; 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是物质与意识的唯一区别。它与客观存在不同,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来说的,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客观存在则既有物质现象,又有精神和意识现象。所以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包括客观实在。 (2)教师提问:请大家赏析恩格斯的这句名言: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 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分析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 (3)学生互动并归纳知识点: 环节二:自然界的物质性 (1)教师活动:展示一段材料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 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2)教师提问: 阅读这则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3)学生互动并归纳知识点: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世界观】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 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环节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教师活动:展示一段材料及人类进化示意图。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 (2)教师提问: 请大家结合这段材料理解左上角的人类进化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古猿像现代人转变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3)学生互动并归纳知识点: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教师总结: 通过刚刚的材料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必要的生存空间、主体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这三者的物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综合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可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环节四: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教师活动:展示机器人华智冰的视频。 (2)教师提问: 思考华智冰掌握人的诸多技能是不是说明机器人有意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3)学生互动并归纳知识点: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4)展示马克思的一段名言: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5)学生互动并归纳知识点: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来看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则是主观的。 从意识的性质来看 ,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世界观】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课堂小结: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课堂练习: 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何区别? 机器人是否有意识?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