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政治必修四: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政治必修四: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教科书 书 名: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 1.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教学过程
前言 大家好!我是浙江省潘新华名师工作室的王慧君老师,来自浙江省诸暨荣怀英才中学。今天我要讲授的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本节课的内容来自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课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一目。 【新课导入 激发兴趣】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三张图展示的是中国航母“三胎”。第一张图是2012年9月25日,中国辽宁舰,从零起步,人民海军进入航母时代。第二张,7年后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于2019年12月17日正式交付,人民海军进入双航母时代。第三张,又经过3年,就是今年2022年6月,中国第3艘航母“福建舰”下水,人民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 同学们在为中国航母骄傲自豪的同时,感悟到哪些哲学道理吗?能否运用前面所学的哲学知识来回答?想到了吗?比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中国航母的发展……还有,中国航母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中国制造航母技术突飞猛进,从哲学角度来说,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航母的发展。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发展?为什么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目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新课讲授 学习探究】 发展的普遍性 为什么说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呢? 我们往往将世界分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它们都是变化发展的,就能证明整个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先来看自然界。 植物的进化:从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蕨类植物,再到种子植物; 动物的进化:从海生无脊椎动物,低等鱼类……类人猿出现、人类 生物的进化:无生命物质,有生命物质,到人。 自然界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体现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再看人类社会。 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从辽宁舰、山东舰到福建舰。 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再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对,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宇宙是以什么为中心的学说:从地心说,日心说,到宇宙没有中心。 体现我们人的认识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明确)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承转>运动、变化是不是就是发展呢?运动变化和发展有什么区别? 看下面一组事例,它们是不是运动变化?是不是发展呢? 人工算命到电脑算命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5G通信技术发展到6G技术 阳光照在窗台上 小明吃了两个馒头 “福建舰”下水,人民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 显然,上述6个事例,都在运动变化。但是只有第二、三、六个事例是发展,其他的不是。那么,运动、变化和发展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在前面“运动的规律性”一框学过运动,还记得吗?(明确)“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这种变化既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后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2.发展的实质 (PPT明确)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PPT组图:大家看右边三幅图:新冠病毒、新骗局、新能源汽车。同学们,你认为哪个是新事物(明确)新冠病毒、新骗局为旧事物,只有新能源汽车是新事物。为什么呢? (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而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和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呢? 新出现的事物是新事物吗?不一定。像新冠病毒,是这几年新出现的事物,但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不是新事物,我们不能以形式的新旧来衡量。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是不是新事物?不是。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判断新旧事物。 1921年,在嘉兴南湖召开中共一大,到会代表只有13人,当时力量非常弱小,是不是新事物?这是新事物。正是因为这些骨干成员的领导,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并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判定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PPT展示小结)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为什么呢? (3)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下面我们分析5G手机(新事物)为什么必然取代3G手机(旧事物)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从5G手机角度来看,5G手机保留3G手机的什么基本功能?对,基本的通讯联络功能,5G手机是从3G手机发展而来。与3G手机相比,5G手机有何优势?3G手机外形笨重,网速慢,清晰度低,内存小……。5G手机网速更快、屏幕更清晰、功能更强,内存更大……。可见,从新事物自身看,新事物(如5G手机)是在旧事物(如3G手机)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其次,从旧事物角度看,3G手机明显的缺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被新事物取代。 再是,从社会历史领域看,新事物(如5G手机)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G技术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课堂小结 明确要点】 上面我们学习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这些原理启发我们,要以什么样的观点看待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下面我们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作个小结(PPT展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 [世界观] (1)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典题练习 巩固所学】 我们要学以致用,下面来看和做几道题目,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吧。 请看选择题第一题。 1.(2022 全国 高二单元测试)中国5G技术及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市场开拓中个别国家试图孤立中国,以没有证实的安全问题为由阻挠中国5G技术的推广。这种阻挠是不能成功的,其哲学原因是( )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违背客观事实的做法无法成功 ②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你选择哪一个? (略作停顿后,教师解析)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②:中国5G技术及应用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在5G市场开拓中个别国家试图孤立中国,阻挠中国5G技术的推广。这种阻挠是不能成功的,其哲学原因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违背客观事实的做法无法成功;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联系具有条件性,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③错误。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与题干未构成因果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你选对了吗?加油。 看选择题第二题: 2.(2021·浙江台州·高二期中)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已批准联通、电信、移动在北京等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南京市也是试点城市之一,许多市民表示刚刚全面步入4G网络时代,现在5G又来了。中国力争年启动5G网络商用。这表明( ) ①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④后出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新事物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你选择哪一个? (略作停顿后,教师解析) 【解析】 ①②:由4G网络时代进入5G时代,这表明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故①②入选。 ③:对旧事物应坚持辩证的否定,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说法错误,故③不选。 ④: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后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C。 选对了,说明你掌握得不错。错了,也不要灰心,继续加油! 第三题是综合题: 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第一,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百年奋斗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请同学们思考下,这题你会怎么回答。 (略作停顿后,教师解析)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注意作答主体为党,需要调用事物发展趋势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提→可联系教材事物发展的趋势知识; 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实际,探寻革命、建设、发展的规律→可联系教材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知识; 关键词③:党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为人民服务→可联系教材党的性质、宗旨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中国共产党虽历经艰难曲折但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拥护。 本节课的内容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