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政治必修四: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政治必修四: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科书 书 名:思想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科学精神:通过对新冠病毒性质的分析、我国诊疗方案的制定依据,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政治认同:对比中印两国对疫情的不同防控方式,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结合各种哲学观点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并坚定唯物主义立场。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框题] 如果要评选全球防疫最出色国家,那么中国肯定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到了第九版。为什么我国要不断修订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除了医学上的原因,背后更是有深刻的哲学道理在里面。今天,我们就结合疫情防控,一起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 [讲解传授,学习探究] 分议题一:新冠病毒是上帝创造的神秘病毒吗? 【ppt】材料一:在美国、印度等国家,不少政客、牧师宣称“新冠肺炎不是疾病,是上帝对我们所犯下罪行进行的惩罚。”“摆脱这场危机的最好方法是寻求上帝的宽恕,如果上帝宽恕我们,我们将免于新冠病毒的感染。” 材料二:新冠病毒频频变异,使得疫情反反复复。病毒毒株变异首先是德尔塔取代了阿尔法,然后是奥密克戎取代了德尔塔。近期在我国西南地区传播的奥密克戎BA.2.76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毒力相对较低。未来病毒变异的方向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说一说】1.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政客、牧师的观点? 2.病毒变异充满不确定性是否意味着人类无法认清该病毒? 【小结】美国、印度这些政客的观点,从哲学角度看,把思维或者意识当成了世界的本原。新冠肺炎病毒不断变异,我们还有很多方面没有研究透,但是我们相信病毒的神秘面纱一定会被揭开。 【教师讲解】哲学的基本问、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教师讲解】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能混淆使用。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是第一性问题) 认为是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构成了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认为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是不可知论。 【小结】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分议题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ppt】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强调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取代德尔塔病毒,成为主要的流行株,致命能力有所减弱。奥密克戎感染者以无症状、轻型和普通型为主,重型和危重型很少。 新版方案纳入了两种新兴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明确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要求去定点医院治疗,出院以后的管理从过去的14天隔离管理调整为7天居家健康监测。 【说一说】1.新版诊疗方案为什么要对原方案进行调整? 2.如果不调整,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小结】病情的变化是诊疗方案进行调整的依据。如果不调整,就可能会耽误病情的治疗。这实际上是在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教师讲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 (1)从地位和作用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即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教师讲解】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世界观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不同哲学流派都会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议题三:防控新冠肺炎到底哪重方案最佳? 【ppt】材料一:我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和诊疗,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材料二:印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喝牛尿、涂抹牛粪等疗法十分流行。在印度,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部分政治人物宣扬“牛尿牛粪疗法”有效,很多普通民众不顾医生警告对此深信不疑。 【说一说】1.你对中印两国不同的新冠肺炎诊疗手段有何感想? 2.两国不同的诊疗手段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小结】中国的诊疗手段是科学的,印度的是不科学的。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教师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复杂问题简单化、朴素化。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做世界的本原。 合理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③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用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唯物辨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合理性: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想一想】唯心主义在根本上错的,有没有积极意义? 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教师讲解】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知识总结 明确要点] [典题练习,巩固所学] 1.有两个人在沙滩上散步,海风吹过,一块石头从沙子中凸现出来。一个人说:“多么神奇的石头!它一直在这儿,而我们今天才发现它。”另一个人说:“我们无数次走过这里,从没有看见它,它以前从来就不存在!今天发现了它,从此它就在这儿了!”两人就此开始了长久的争论。两人的争论涉及(  ) ①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关系的问题 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划分标准的问题 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中的首要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两个人的争论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所以选B。 2.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天地合而万物生 ④沧海变桑田——江河竞注而不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能体现。“沧海变桑田”“江河竞注而不流”分别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范畴,能体现。所以选D。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