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综合探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综合探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必修四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政治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综合探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继承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教学过程(简洁版)
顾:亲爱的同学:你好!欢迎走进之江汇教育广场课堂,我是来自温州市第22中学的顾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学习高中政治必修四综合探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琪琪:你好!顾老师,我是来蹭课的琪琪,请多关照哦! 顾:你好,琪琪,那我们就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课前,我把本节探究课做了一个简单的整合,本节课主要要完成一个大概念问题: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以史为鉴走上特色之路,第二不忘初心坚定创新之路,第三,坚定信仰走好自己的路第四凝心聚力远眺前行的路,下面我们走进第一个环节,请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这段材料,对材料中的思想主张进行评析,你可以按下暂停浏览材料,简单列个发言小提纲。 探究活动一:以史为鉴 走上特色之路 教师展示情境 “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所谓中学是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术,西学是指近代由西方传入的西方学术。张之洞,他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西体中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简称,可以理解为”中体西用“的反命题,是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处理中西学关系的一个命题。容闳提出:“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全盘西化”:主张不预设任何人为的限制,照搬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意识作为民族自救的根本出路。陈序认为“西洋文化的确比我们进步得多”,中国文化一切都不如人;“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趋势。质言之,西洋文化在今日就是世界文化”。 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分小组对材料中的思想主张进行评析 要求:全员参与,组长主持,组员发言,记录员做好记录,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展示 时间:6分钟 琪琪:顾老师,我想好了,可以讲一下吗? 顾:当然 琪琪:我觉得这要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说起。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经成为糟粕的东西,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其次,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最后,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所以西体中用,中体西用,都是不合适的 顾:哇哦,讲的非常好,思路很清晰,正确的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无论是西体中用还是中体西用都不适合我们,所以以史为鉴我们走上了一条自己的路,不完全抛弃中华传统文化,也借鉴了外来文化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地方,既拥有有中华文化的立场,又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备了三个面向三个特点的基本特脏,这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对情境获得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过度到适合中国自己文化发展的道路——发展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的理解立场、立足点以及指导和特点。 探究活动二:不忘初心 坚定创新之路 教师播放视频情境:《中国奇谭》为何火出圈? 通过视频获取关键信息, 顾:OK,你表现这么棒,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琪琪:哈哈,老师我最喜欢看视频了,特别是课堂上,感觉不一样 顾:好,看视频的同时请思考: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奇谭》为何火出圈? 播放视频 顾:好,琪琪,我们来讲讲看,为什么《中国奇谭》火出圈呢? 琪琪:我关注了这样一些关键词,播放量8000万 话题多 重细节 打破固有思路 突破单打独斗的限制 中国特性 三维、剪纸结合 关注当下 等等,这些关键词让我概括总结一下:创新、人民喜爱、先进 顾:很好,这些就是《中国奇谭》 火出圈的原因, 我再来用课本语言来表达一下,他做到了有目标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 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方针方向: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两创方针。在文化市场上能够又叫座又叫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按照这个标准吧!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够繁荣我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让我们能够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设计意图:视频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己总结出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离不开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探究活动三:坚定信仰 走好自己的路 任务: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根本制度的理解 要求:组长主持,组员发言,记录员做好记录,发言人代表小组展示 时间:6分钟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习近平首次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根本制度的认识?视频前的同学可以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 琪琪: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利思想武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情透用好。 顾:不错哦!根本就是 科学理论指导 坚实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具体实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设计意图:高二学生的情绪往往高亢强烈、充满激情,声情并茂的演讲可以带带动情绪的变化,激发出内在的热爱,所以采取演讲比赛的形式,演讲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信仰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中国的广泛实践中发展,从中国的故事体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 探究活动四:凝心聚力 远眺前行的路 任务:畅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美好图景,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求:组长主持、组员建言献策,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人代表组员上台展示 时间:8分钟 琪琪:下面进行新闻播报: 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设置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数字出版前沿技术发展与应用、建设人文湾区、繁荣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贸易、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8个分论坛。 顾:鼓掌,那么接下来我们的任务:畅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美好图景,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琪琪: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个范例哦!这位同学建议“实现文化强国更应该从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着手”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啦!行动起来,写出你的想法和建议,期待你的成果哦! 顾:同学们的建议一定离不开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五个着力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好,我们探究内容就到这里啦,请琪琪把我们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总结吧! 琪琪:好嘞! 我们学习了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两个内容,一个基本内涵即指导思想、立场、立足点、三个面向、三个特点;另一个是具体要求包括:目标方向、制度保障和五个着力点 大家课下要及时加强理解性记忆哦! 设计意图:代入式情境教学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政治参与,针对性强时效性强,借此增加主题文化强国建设,使学生把生活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与建设文化强国的理论五个着力点结合起来,寓教于乐。 OK,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题目来巩固一下今天的知识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虎年春晚舞台上,有这样一个舞蹈——《只此青绿》,一经登台就点燃了观众的热情,火出了圈。这段时间以来,凭借好评出圈的国风舞蹈节目越来越多。国潮文化在当下的风行,得益于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实现“美美与共”。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 ) ①发挥大众传媒传递、共享、沟通的功能 ②坚持传承和创新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色 ③真实再现历史是文艺作品成功的法宝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只此青绿》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作品,通过最专业的文博单位、文艺院团和权威党媒的携手,将艺术生产、转化、运营、传播融为一体,一遍遍地排练,一次次的超越,创作者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终呈现了一部史诗级精品。其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运用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自2021年8月首演以来,成为一票难求的线下演出大热门,其精华段落曾先后登上B站跨年晚会、央视春晚。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解读舞剧《只此青绿》的成功给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材料并未涉及发挥大众传媒传递、共享、沟通的功能,故①不选。 ②:国潮文化在当下的风行,得益于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要坚持传承和创新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色,故②入选。 ③: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实再现历史的说法错误,故③不选。 ④:一经登台就点燃了观众的热情,这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故④入选。 故本题选C。 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博单位、文艺院团和权威党媒携手打造《只此青绿》,市场反响强烈,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节目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运用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像《只此青绿》这样高质量的被人民群众喜爱的精神食粮。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作品,通过最专业的文博单位、文艺院团和权威党媒的携手,创作弘扬主旋律的艺术精品。 设计意图: 考点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