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解析三大诉讼-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解析三大诉讼-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9.2解析三大诉讼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和所学知识,理解不同纠纷解决方式的主要差异与相互关系,分析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诉讼的地位与作用,学会采取适当方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2.通过案件审理实践,真实对比感知诉讼的公权性、程序性,通过辩证思维,理解诉讼的强制性和终局性等特征。 3.结合司法案例与法律规定,能够区分不同的诉讼类型,了解不同诉讼类型的诉讼目的、提起主体、适用范围、适用法律,自觉践行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值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诉讼的特点。
2.三种类型诉讼的区别。
教学难点: 诉讼的三种类型
教学过程
总议题:解析三大诉讼 议题一:探析诉讼及特点 议题二:辨析诉讼的主要类型 【导入新课】 今年四月份,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张同学因不满美图秀秀APP“摇一摇”功能容易被迫触发开屏广告,而将其告上了法庭,称其侵犯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最终法院判罚美图秀秀赔1元。这个新闻一出,激发了不少群众对大学生依法维权的讨论。联想起了此前,一起广受关注的大学生维权事件。 【议学情境一:情景代入 换位思考】 《大学生诉迪士尼案》 2019年1月,华东政法大学王同学购票后前往上海迪士尼游玩,入园前花了40多块钱买了饼干等零食。但在入口处,园方工作人员将王同学拦下,要求对其背包进行检查,看到王同学包里的零食,要求对方扔掉、吃掉或者寄存处理,引起王同学不满,双发因此产生了口头纠纷。 随后协商无果,王同学拨打了110,“跟警方去做了笔录回来后,这件事情并没有解决。”此后,王同学还拨打了12345和12315投诉热线进行投诉,但是都没有解决问题。多次沟通、投诉无果后,王同学便将自己购买的零食进行了处理。 回校后,王同学在上海迪士尼官网的“游客须知”栏中,发现了园方工作人员所说的“规则”。了解到从2017年11月15日起,园区对入园游览的游客须知进行了调整,规定“不得携带以下物品入园:食品;酒精饮料;超过600毫升的非酒精饮料”。 为了解社会公众对上海迪士尼乐园禁带食品入园的态度,王同学和3名同学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了调研。王同学说,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相关规定目的是“提高园内餐饮业的创收,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此,3月份,王同学向当地法院提请诉讼,提出了确认园区相关格式条款无效及赔偿损失的请求。 【议学任务一】 阅读前两段材料,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该学生,产生如上纠纷你将如何应对,又能采取何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结合该案例,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评价该大学生的做法,并说明最终该同学选择诉讼的原因。 【教师总结】 诉讼: (1)含义:诉讼又称“打官司”,就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议学情境二:庭审现场 实听实感】 镜头一:2019年4月,上海市浦东区新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华东政法大学生诉上海迪士尼禁带饮食一案,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多次进行调解。同年9月,双方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赔偿原告50元人民币。之后,园区也针对相关规定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 镜头二:播放视频《底线》(开庭审理片段) 【议学任务】 结合情景一,思考案件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后还能否反悔?是否还能再次提起诉讼? 感受视频中庄重的开庭审理现场,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诉讼的特征? 【教师总结】 诉讼的特点 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终局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程序性: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议学情境三:多例对比 细心甄别】 镜头一: 1988年,我国第一次有了“民告官”。 1987年6月30日,浙江温州苍南县政府下发《关于强行拆除包郑照违章房屋的决定》,涉及对当地农民包郑照的违章房屋进行拆除,但其对有关部门强行拆除房屋的处罚决定不服,决定状告县政府,要求确认他的房屋合法性,赔偿经济损失,并追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1988年2月,在杭州知名律师楼献帮助下,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该案。1988年3月29日,温州市中院向苍南县政府发出了应诉通知书。 在那年,中国还没有“民告官的法律”,司法机关“无法可依”,但此案一经受理,紧接着1989年我们国家颁布了《行政诉讼法》。从那时候开始,民可以“依法告官”,包郑照给新中国的行政诉讼开了个好头。 镜头二: 议学任务: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说一说材料中提及的《行政诉讼法》是一部怎么样的法律? 2.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哪些诉讼法?分别对应着何种诉讼? 3.分析情景二中的三幅图片及文字说明,说一说它们分别对应着哪种诉讼?讨论并思考,几种诉讼类型有何具体区别,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总结: 诉讼法: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和程序的法律 诉讼法的类型: 诉讼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主要区别:它们在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名词点击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提示: 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 (1)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以上:由于这种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并附带解决的,因此称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课程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诉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行政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②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 ③诉讼又称“告状”,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④诉讼与调解、仲裁一样,都是解决纠纷的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诉讼俗称“打官司”,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说法正确,②不符合题意;诉讼与调解、仲裁一样,都是解决纠纷的方式,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诉讼意味着对国家意志及法律权威的接受与服从。这体现的诉讼的特点是 ①公权性 ②程序性 ③强制性 ④终局性 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诉讼意味着对国家意志及法律权威的接受与服从,这体现的诉讼的特点是公权性和强制性,故①③入选。 材料并未涉及程序性和终局性,故②④不选。故本题选B。 3.海曙区王先生和余姚市张先生是同学。2019年2月,张先生向王先生借了25万元,约定3年内还清,但张先生一直没有归还欠款。2022年6月,王先生在经多次催讨无果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王先生 ①是民事诉讼原告 ②通常情况下应向海曙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③可委托诉讼代理人将张先生诉至人民法院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属于公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错误,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故应该到被告居住地起诉,即到余姚市人民法院起诉。 ④错误,公诉是刑事案件中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的。 根据题目的表述,本案中,王先生向张先生索要欠款,是民事诉讼原告,他可委托诉讼代理人将张先生诉至人民法院,①③正确。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