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7.1 立足职场有法宝教科书 书 名: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招聘”活动,直面现实生活中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知道我国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理解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同,培养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合同陷阱”活动,分析现实生活中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各种陷阱,认识劳动合同含义与作用,明确劳动合同的内容,掌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理解劳动合同的效力和法律约束力,培养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的内容;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劳动合同的效力和法律约束力教学难点: 劳动合同的效力。教学过程总议题:如何实现自主创业与公平竞争?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终究要告别校园生活,走上就业之路。作为劳动者,我们要知道哪些和职场有关的法律,做个明白的劳动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选必2第三单元第7课第一框《立足职场有法宝》。 【讲授新课】 子议题一 从“模拟招聘”感悟法律如何保护劳动者 【议学活动】模拟招聘会 【议学任务】 1.浏览最高人民法院等网站,搜集、了解有关劳动纠纷的真实案例。 2.通过情景剧等形式呈现其中一个劳动纠纷,并谈谈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 【评价要求】 维度评价等级(A/B/C)积极参加相关资料的搜集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了解与劳动者有关的法律法规,能够针对就业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教师总结】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上,有许多关于劳动纠纷的真实案例,例如地域歧视的纠纷、劳动报酬纠纷、劳动合同纠纷、超时加班纠纷等等,这些案例中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最终受到法律的保护。 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这些法律、法规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劳动者在法律上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因此,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 【说一说】下列案例违反了劳动法的哪些具体原则? 案例一 闫佳琳诉浙江喜来登度假村有限公司平等就业权纠纷案中,该公司均以“河南人”不合适为由,两次拒绝闫某投递的求职简历。 案例二 彭宇翔诉南京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中,该公司未按照规定支付劳动报酬。 案例三 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中,某快递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员工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 案例四 因父亲早逝,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小王和残疾母亲相依为命,他们被某民营煤矿录取,从事井下劳动。 【教师总结】案例一中,该公司均以“河南人”不合适为由,两次拒绝闫某投递的求职简历,这违背了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案例二中该公司未按照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案例三中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这违背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案例四则违背了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劳动法的这三个基本原则中,第一个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第二个是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这要求全社会应当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第三个是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劳动法要求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少数民族劳动者、退役军人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显示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子议题二 从“合同陷阱”探究劳动为何要签订合同 【议学情境】在模拟招聘会上,小李与一家公司最终达成一致,并准备与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对这份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小李心存疑虑。 【议学活动】跳出“劳动合同陷阱” 【议学任务】作为小李的朋友,请你认真审查这份劳动合同,帮助小李指出其中的“陷阱”并进行修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谈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这份劳动合同陷阱重重,第一个陷阱无条件加班这明显是违法的,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上班时间,并支付加班工资;第二个陷阱,在工作中发生一切工伤事故一概由乙方本人负责这是不合法的,应该由用人单位负责。第三个陷阱,工作时间。第四个陷阱,三年之内不准结婚,这违背了我国法律规定的婚姻自由。第五个陷阱,它免除了用人单位的义务,若甲方违约,也应承当相应的违约责任。其实还有第六个陷阱,这份合同缺少了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必备条款。 可以看出这份劳动合同,既不合法、也不公平。我们要想快速、准确地跳出这些陷阱,必须掌握有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知识。 【播放视频】劳动合同多少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能发挥作用。对于劳动者来说,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教师总结】那是不是只有订立劳动合同,才确立劳动关系呢?并不是,《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的条款可以分为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 可备条款是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 了解了劳动合同的含义、作用和内容后,我们再来看看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这五个方面——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合法是指劳动合同的主体、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平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如: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平等自愿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如: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索要担保金、财物。协商一致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诚实引用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诚实,恪守信用。如:隐瞒自己的年龄、学历、伪造证件。 【判一判】 下列情形中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第一幅图中,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违背了合法、公平原则,第二幅中,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了合法、公平原则,第三幅,用人单位以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违背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本原则,第四幅图,劳动者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这里不仅涉及到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也涉及到合同的效力问题。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劳动合同才产生法律效力,这里的条件包括合同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等等。而出现刚才漫画中的几种情形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想一想】如果在签订劳动合同以前,劳动者已经付出一定的劳动,是否无法获得劳动报酬? 【教师总结】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最后,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具体来看,1.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结束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立足职场有法宝这一框内容,了解了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也认识了劳动合同的含义及作用,劳动合同内容(条款),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劳动合同的效力和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那么,到这里,你明白我们立足职场的法宝到底是什么了吗?是的,那就是法律和合同。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劳动者,他表示,要切实保障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用心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希望同学们也要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自己的力量!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