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4.1权利行使 于法有据教科书 书 名:《法律与生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1.政治认同: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阐述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理解法律规定不同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作用。了解诉讼时效为民事权益保护带来的影响,了解诉讼时效制度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创设,感受我国的法律制度优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 2.法治意识: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和具体事例分析,理解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民事主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自身行为负责、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养成法治使人共享尊严,使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3.公共参与:结合具体侵权案例和民法典对于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理解侵权责任的三种类型,分析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区别。了解过错责任、因果关系等规定在解决纠纷、实现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学会用法律的手段处理各种纠纷,认清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科能力目标 1.描述与分类:了解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归纳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培养学生描述与分类的能力。 2.解释与论证:了解法律规定不同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作用。知道诉讼时效为民事权益保护带来的影响。阐释过错责任、因果关系等规定在解决纠纷、实现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3.预测与选择:通过具体分析案例,理解侵权责任的三种类型,分析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区别。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教学内容(一)课程标准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内容要求1.4编写。内容要求:“1.4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民法的基本常识,明确了人身权和财产权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前面的内容为本框学习打下了基础。本框侧重学习发生侵权行为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区分不同的侵权责任。 2.生活体验 高二年级学生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法律知识充满了好奇,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与法律相关的新闻和案例,对宪法和法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特殊侵权责任这些较专业内容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感性经验上,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3.难度预测 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特殊侵权责任,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求学生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把握案例中的的法律逻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知道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自身行为负责、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 2.教学难点:区分过错推定责任与无过错侵权责任 区分两种特殊侵权责任是本课的难点,它的难度主要在于学生面对生活中复杂的法律情境能否准确判断适用哪一种侵权责任原则。因此,依据真实情境,编制复杂案例,增进学生的理解,是解决该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一)分析名言 导入新课 有一句古老的法律谚语叫做“无救济则无权利”,请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假如法律不能为权利提供保护,无法对侵权人追究法律责任,那么,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将只是一纸空文。 师:权利不仅要写在纸面上,更要落实在切实的保障上,这就要求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法律能够给予相应的救济,能够让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本框内容:《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引出总议题:如何全面理解法律侵权责任 ) 【设计意图】 通过一句古老的法律谚语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明确权力需要法律予以保障,明确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以及侵权责任的关系。同时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为之后的相关教学作好铺垫。 【呈现目标】 (1)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哪些?法律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2)侵权责任的一般性规定是什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3)侵权责任原则应如何区分?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是什么? (二)议题探究 学习新课 环节一:了解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过渡:生活时常会发生一些侵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案中的情境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提出议题】 子议题一:如何理解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议题情境】 某日清晨,小秦沿着人行道遛狗,但因未拴狗绳,小狗跑到了机动车道。机动车车主赵某惊慌之下错将油门当刹车,撞到了在人行道上行走的文某,文某受伤后被送到医院。 【议学任务】 1.结合教材思考文某及其家人可以向侵权人追责吗?请说明理由。 2.结合教材思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哪些?本案例适用哪几种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3.文某能否在任何时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成果。 【答案指引】 1.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人侵犯了文某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 2.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这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本案侵权人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3.不能。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注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权利人仍然可以向法院起诉,但其可能会丧失胜诉的权利。所以,诉讼时效不意味着超过规定时间,权利人就不能向法院起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文某生命健康权受侵犯一案,使学生了解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知道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意识到当权利受到侵犯,应该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形成民事主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自身行为负责、依法承担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的能力,增强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 环节二:体味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 过渡: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最重要的就是认定侵权责任主体和责任的承担,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议学任务。 【提出议题】 子议题二:如何判定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议题情境】 文某因交通事故导致受伤,在医院治疗期间死亡,其死亡结果是由于交通事故及医疗过失共同导致的,属无意思联络的、分别实施的侵权行为竞合,导致文某死亡的后果,属“多因一果”。被告某医院对文某的医疗行为存在过失,赵某对文某的死亡也存在过错,皆与文某死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应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小秦对文某的死亡也过错,与文某死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议学任务】 1.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材料中各主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律做出该规定的理由是什么? 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成果。 【答案指引】 1. 首先,赵某 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①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赵某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犯。②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者过失);赵某情急之下误把油门当刹车,主观上存在过错。③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赵某的行为与文某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故赵某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故意:行为人预见了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它发生或者听任它发生。 过失: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或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虽然预见了却轻信可以避免。 其次,医院也需要承担过错推定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最后,小秦应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小秦没有拴好狗绳。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法律规定侵权责任,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过错责任、因果关系等规定在行为人的行为自由与权利人的利益保护之间划定了界线。同时,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中适用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对社会某些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社会公正。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材料中各主体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使学生了解一般侵权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的区别,知道侵权责任的构成条件,理解过错推定和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的区别,以及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解释与论证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 (三)回顾新课 总结提升 1、板书呈现 2.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们从“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诉讼时效”、“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几方面了解我国法律对权利的保护。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明确民事权利的界限,理解权利的限制,正确划分权利与责任,有助于维护公平与和谐的社会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需要全社会的信仰。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每一个公民的权利都能得到切实的保护,就是制度落地的最佳注脚。更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生动诠释! (四)作业设计 延伸课堂 请同学们运用本框《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的相关知识,结合身边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为权利人提供法律救济的建议,助其保护民事权利。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