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阅读分享会 范仲淹为民忧思为国谋 课件 (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阅读分享会 范仲淹为民忧思为国谋 课件 (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中国古代爱国主义人物故事之— —
教师: XXXX
时间: 2024
为民忧思为国谋
阅读分享会----------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词特点
相关资料
诗人生平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第一章节
范仲淹先祖为唐朝宰相范履冰,家族原本世居邠州。唐宗时,范仲淹高祖范隋在南方任官,因中原战乱不能归乡,故定居苏州吴县。
五代十国时期,范仲淹曾祖范梦龄、祖父范赞时及父亲范墉先后在南方吴越国任官,其父范墉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北宋,后调任为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家族背景
范仲淹为人直言敢谏,天圣七年(1029年)冬至,宋仁宗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认为此举贬低了皇帝权威,于礼法不合,上劝谏,但没有得到答复。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又上疏劝太后刘还政仁宗,再度石沉大海。晏殊对范仲淹的行为深感震惊,批评他太过轻率,但范仲淹却不为所动,回信坚定阐明自己立场。
直言劝谏
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政策,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再度上疏,提出“和、守、战、备”四策,又提出“密为经略、再议兵屯、专于遣将、急于教战、训练义勇、修京师外城、密定讨伐之谋”七事,推动军事改革,同时又奏请扩大宰相权力,给予自己掌管兵事和赋税的权力,并任命辅臣负责军事和官吏升迁事宜。由于老臣章得象等人的一致反对,宋仁宗最终只给了范仲淹司法之权。
庆历新政
宋仁宗早在范仲淹患病时便已关注,经常派人送药慰问。范仲淹病逝后,宋仁宗深感哀痛,派遣使者慰问范仲淹家人,亲自为范仲淹墓题字,并追赠范仲淹兵部尚书,赠谥号“文正”。范仲淹死后屡次受加封,先后被加赠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
晚年经历
因范仲淹谥号文正,受封爵位为公,又有“范文正公”之称。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宋钦宗对北宋的名臣予以加封,范仲淹又被加封为魏国公。
经典作品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第二章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
作者: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御街行·秋日怀旧》
作者:范仲淹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作者: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験、老成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诗歌特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第三章节
范仲淹存世诗歌有305首,其内容非常广泛
晚年经历
他的诗词或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或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歌颂美景河山、或寄托自己的思想操守。
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认为诗歌应该结合实际,抒发自己的意向,不能无病呻吟。他的诗作意淳语真,不追求华丽辞藻,重议论,以文为诗,同时重视白描和叠字的手法的使用。
范仲淹的词作存世不多,仅有5首。他的词作气势宏大,往往寄托了自己的志向与思想,其《渔家傲·秋思》一词更是首创边塞词这一文体。范仲淹的词作在宋词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开豪放派词作之先。
所存的词
范仲淹重视文章的思想教化作用,反对浮夸华丽却言之无物的文风,认为应该以文言政,以文论政。范仲淹的散文(赋)以政疏和书信居多,其文法厚重朴实、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岳阳楼记》《灵乌赋》等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所存文赋
范仲淹善于书法,北宋书法名家黄庭坚曾评价其书法为“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
范仲淹书法端劲秀丽,不锋芒毕露,字体规整清代文人高士奇对其评价为“挺劲秀特,肖其为人”,认为范仲淹的书法中蕴含了其为人处世的风格。
所存书法
相关资料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第四章节
范仲淹在西北戍边时,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修筑城塞,加固防御工事,构建了一条固若金汤的西北防线,西夏几次进攻均没有起到效果。
小范老子
西夏人于是传闻说:“如今西北有个小范老子,胸中有十万甲兵,可不像大范老子那样好对付!”此处老范老子指的是之前的延州知州范雍。而西北那些得了范仲淹安抚的少数民族部落,则尊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
范仲淹在推行新政时,认真核查官员的任职情况。他取来官员名册,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一概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销其职务。
富劝范仲淹“你这样用笔一勾,就让一个官员被免职,他们一家人都得伤心痛哭啊!”范仲淹则答复,“他们一家人哭,好过因为不称职让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哭。”
一笔勾销
又作划粥断齑。范仲淹曾在醴泉寺勤奋苦读,他生活清苦,每天用两升小米煮粥,待粥凝固后将粥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在切几十根腌菜佐粥,就这样苦读了三年。范仲淹继父的友人曾以精美的饭食相赠,但被范仲淹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由拒绝。
断齑画粥
范仲淹自幼志向高远,心忧天下。他曾经去神庙求签,问自己能否当丞相,求得的签是“不能”;又问自己能不能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能”。范仲淹因此长叹道:“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有人好奇问范仲淹,“大丈夫立志为相理所应当,但立志为医是不是有点卑微了 ”范仲淹回答说:“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愿为良医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中国古代爱国主义人物故事之— —
教师: XXXX
时间: 2024
为民忧思为国谋
阅读分享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