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

资源简介

6.老山界(后附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3.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学习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蜷缩( ) 呜咽 ( ) 点缀 ( ) 澎湃( )
篱笆( ) 酣然入梦( ) 苛捐杂税( ) 咀嚼( )
2.填空。
《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 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照 顺序和 的转换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从而表现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合作探究】
3.“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品析句中“生怕”和“显眼”两词的表达效果。
4.“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能否将句中“鼓着勇气”的“鼓”换成“凭”,为什么?
5.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6.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写医务队的情况?
7.为什么详写上山,略写下山?
8.为什么要写瑶民母女?
9.本文作者是如何描写老山界景物特点的?这些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10.阅读下面的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湖南新闻网张家界5月18日讯) 5月23日-24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天门洞999级天梯将化身为魔鬼赛道,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8个国家的顶级高手,将在这里进行速度和技巧的比拼,上演真人版的《速度与激情》。
据悉,速度赛的赛道出发点为天门洞口,选手将俯冲骑行整条天梯,并且全程直线加速,再腾空飞跃跨度超过12米、高差超过5米的跳台,最终骑行至天门洞广场,时间最短者为胜。技巧赛为选手通过天梯上的加速跳台起跳,飞跃跳台,空中完成难度动作,裁判将根据选手动作难度和落地完成情况评分。此次自行车速降比赛,是一场国际最顶尖职业车手的精彩对决,也是欧美高水平职业选手首次在中国进行比赛,极具挑战性和观赏性。
【当堂测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谢长征
高洪波
  ①长征初始,其实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突围,或曰战略性转移。后人一听起《十送红军》悲哀中有酸楚,惆怅中有无奈,格调压抑低沉,“十送红军”到何方?无尽的远方。这首歌是万里长征最初的旋律,至今听来,仍让人万般悲怆。
  ②四川阿坝地区,有着长征时很著名的一批雪山:夹金山、梦笔山、四姑娘山,还有更著名的日干乔大沼泽、热尔坝大草原……平均海拔3000多千米,走动起来,明显气短,是空气稀薄所致。可是风光旖旎,草地上盛开着黄色的人参果花、蓝色的报春花,山崖间则是艳丽的格桑花,时或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鹃花映入眼帘,雪山亘古地呈现出银白的色泽,天却湛蓝若宝石,偶或有白云出岫,像哈达一样引人惊喜。白的羊群与黑的牦牛轮流出场,红军走过的地方因此显得魅力无穷。
  ③然而在70年前,正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上万名红军战士的骸骨!他们或战死在一个又一个的战役中,或冻饿牺牲在雪山草地间。据一位老红军回忆,那时掉队的人迷不了路,沿途都是牺牲的战友,他们生前是战士,死后是路标……
  ④悲壮、惨痛,之后是记忆、反思。万里长征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一支疲惫不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部队”却硬是走出了一个新中国!
  ⑤当我徜徉在那片高原时,我佩服的是毛泽东“马背上哼”成的那些卓越大气的诗词,那是他把弹雨当春雨欣赏的生命状态。这样的领袖率领的队伍,哪怕是打到只剩一人一卒,也断然不会屈服!
  ⑥因为长征,造就了一支铁军;因为长征,造就了一位诗人;因为长征,造就了一种精神。长征挑战了人类极限,也证实了个体生命在大自然中的顽强程度,人类意志在特殊环境中所迸发出的巨大潜能!
  ⑦我踏在求吉寺的旧址前,这是发生过“求吉战役”的地方,红军师长王友均战死在这里,他的无数战友也牺牲在这寺庙前。寺庙已成废墟,但墙上弹洞累累,像逼问历史的一只只大睁着的眼。
  ⑧这一刻我默然无语,但我感到脚下土地的滚烫,仿佛听到厮杀与呐喊的声浪正从山脊冲下,挟裹起雷霆风暴,直直地冲入我的心底。
  ⑨年轻得不可思议的师长王友均,一个24岁的勇士,将机枪架在警卫员的肩头,怒吼着扫射,直到一发子弹夺去他的生命……
  ⑩多少个24岁的生命,堆积在70年漫长光阴和岁月的记忆里。
   这一切,都是长征留在我们心中最为形象的珍贵的记忆。如今,在和平的年代里,幸亏有长征。两个字,一段历史,让我们的血性仍在,理想仍存,于是,清醒和理智伴我们同行,同行在新长征的漫漫征途中……
   感谢长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开头写《十送红军》的悲怆和阿坝地区的美丽风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12.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粗词语“这样的领袖”指代什么?
13.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流露出的感情是( )
A.不可思议 B.由衷赞叹 C.无比敬佩 D.深深同情
14.作者用了较长篇幅写年轻的师长王友均和他的无数战友牺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15.“因为长征,造就了一种精神。”结合全文,请你说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16.用原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要“感谢长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
6.老山界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3.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学习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蜷缩( ) 呜咽 ( ) 点缀 ( ) 澎湃( )
篱笆( ) 酣然入梦( ) 苛捐杂税( ) 咀嚼( )
【答案】quán yè zhuì péng pài ba hān juān jǔ jué
2.填空。
《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 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照 顺序和 的转换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从而表现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答案】老山界 时间 地点 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合作探究】
3.“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品析句中“生怕”和“显眼”两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生怕”是“很怕”的意思,“显眼”是“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的意思,用这两个词,强调我们的部队严禁拆瑶民的篱笆做火把,充分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4.“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能否将句中“鼓着勇气”的“鼓”换成“凭”,为什么?
【答案】不能换。因为“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的精神。如果把“鼓”换成“凭”,就缺乏这种表现力。
5.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案】本文以红军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写出了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攀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写医务队的情况?
【答案】带着伤员的医务人员翻越老山界更需要勇气和毅力,因为他们在行军中有着慰问、帮助、看护和自己翻山的多重任务,更何况他们中很多人是女性。这种勇敢就更让战士们钦佩,医务人员是这支军队的一个特色和写照。写医务队的情况表现了整支队伍的精神面貌。
7.为什么详写上山,略写下山?
【答案】上山是艰难的,难在遇见九十度的陡坡,但没有人退缩。而且上山是他们第一次认知这座大山,很多困难都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所以要详写。下山再详写就重复了,没有必要两处都详写。这样处理材料,文章层次才能很清晰。
8.为什么要写瑶民母女?
【答案】毛泽东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这里这句话恐怕正好注解文章写与瑶民的攀谈。首先,通过和瑶民的对话,我们知道了瑶民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天下百姓苦难的缩影,它正注解了红军长征的意义——为解放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其次,正是这一番交谈使瑶民了解了红军,可见红军政治工作者从事群众工作的好作风,走到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而且在部队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还把粮食送给百姓,可见这是一支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人民的军队。这正是对红军这支队伍的一个绝好的宣传。同时我们也从中能看到红军的铁的纪律,一是瑶民给他们煮粥,他们要给钱,二是一位同志带来了三天的口粮,他们都给了瑶民。这一情节展现了红军长征生活的又一个侧面,争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是红军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9.本文作者是如何描写老山界景物特点的?这些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方位,描绘出老山界山势的特点,事实上,如“之”字路上的火把,先写从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次写走到“之”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在这些描写中,作者又配以红军战士身临绝壁仍旧很乐观的语言描写:“不要掉队啦!”“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再写红军战士在“之”字路上睡觉被冻醒的所见:“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啊!”这样,山路的曲折迂回,山势的陡峭险峻,均写的逼真、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觉到老山界的“高”和“险”,有力的突出了行军的困难。作者就是以这些自然环境为背景,描写了红军战士豪壮的语言、畅快的心情,渲染了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乐观的性格,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拓展延伸】
10.阅读下面的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湖南新闻网张家界5月18日讯) 5月23日-24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天门洞999级天梯将化身为魔鬼赛道,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8个国家的顶级高手,将在这里进行速度和技巧的比拼,上演真人版的《速度与激情》。
据悉,速度赛的赛道出发点为天门洞口,选手将俯冲骑行整条天梯,并且全程直线加速,再腾空飞跃跨度超过12米、高差超过5米的跳台,最终骑行至天门洞广场,时间最短者为胜。技巧赛为选手通过天梯上的加速跳台起跳,飞跃跳台,空中完成难度动作,裁判将根据选手动作难度和落地完成情况评分。此次自行车速降比赛,是一场国际最顶尖职业车手的精彩对决,也是欧美高水平职业选手首次在中国进行比赛,极具挑战性和观赏性。
【答案】张家界将举行国际自行车速降比赛。
【当堂测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谢长征
高洪波
  ①长征初始,其实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突围,或曰战略性转移。后人一听起《十送红军》悲哀中有酸楚,惆怅中有无奈,格调压抑低沉,“十送红军”到何方?无尽的远方。这首歌是万里长征最初的旋律,至今听来,仍让人万般悲怆。
  ②四川阿坝地区,有着长征时很著名的一批雪山:夹金山、梦笔山、四姑娘山,还有更著名的日干乔大沼泽、热尔坝大草原……平均海拔3000多千米,走动起来,明显气短,是空气稀薄所致。可是风光旖旎,草地上盛开着黄色的人参果花、蓝色的报春花,山崖间则是艳丽的格桑花,时或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鹃花映入眼帘,雪山亘古地呈现出银白的色泽,天却湛蓝若宝石,偶或有白云出岫,像哈达一样引人惊喜。白的羊群与黑的牦牛轮流出场,红军走过的地方因此显得魅力无穷。
  ③然而在70年前,正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上万名红军战士的骸骨!他们或战死在一个又一个的战役中,或冻饿牺牲在雪山草地间。据一位老红军回忆,那时掉队的人迷不了路,沿途都是牺牲的战友,他们生前是战士,死后是路标……
  ④悲壮、惨痛,之后是记忆、反思。万里长征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一支疲惫不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部队”却硬是走出了一个新中国!
  ⑤当我徜徉在那片高原时,我佩服的是毛泽东“马背上哼”成的那些卓越大气的诗词,那是他把弹雨当春雨欣赏的生命状态。这样的领袖率领的队伍,哪怕是打到只剩一人一卒,也断然不会屈服!
  ⑥因为长征,造就了一支铁军;因为长征,造就了一位诗人;因为长征,造就了一种精神。长征挑战了人类极限,也证实了个体生命在大自然中的顽强程度,人类意志在特殊环境中所迸发出的巨大潜能!
  ⑦我踏在求吉寺的旧址前,这是发生过“求吉战役”的地方,红军师长王友均战死在这里,他的无数战友也牺牲在这寺庙前。寺庙已成废墟,但墙上弹洞累累,像逼问历史的一只只大睁着的眼。
  ⑧这一刻我默然无语,但我感到脚下土地的滚烫,仿佛听到厮杀与呐喊的声浪正从山脊冲下,挟裹起雷霆风暴,直直地冲入我的心底。
  ⑨年轻得不可思议的师长王友均,一个24岁的勇士,将机枪架在警卫员的肩头,怒吼着扫射,直到一发子弹夺去他的生命……
  ⑩多少个24岁的生命,堆积在70年漫长光阴和岁月的记忆里。
   这一切,都是长征留在我们心中最为形象的珍贵的记忆。如今,在和平的年代里,幸亏有长征。两个字,一段历史,让我们的血性仍在,理想仍存,于是,清醒和理智伴我们同行,同行在新长征的漫漫征途中……
   感谢长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开头写《十送红军》的悲怆和阿坝地区的美丽风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十送红军》的悲怆为写下文红军的牺牲作铺垫,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阿坝地区的美丽风光,可以衬托红军在这里的惨烈牺牲,同时也表明他们为了如此美丽的山河而牺牲是有价值的。
12.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粗词语“这样的领袖”指代什么?
【答案】指代具有文武兼备、大气磅礴、无所畏惧这样品质的领袖。
13.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流露出的感情是( )
A.不可思议 B.由衷赞叹 C.无比敬佩 D.深深同情
【答案】D
14.作者用了较长篇幅写年轻的师长王友均和他的无数战友牺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答案】用具体事例说明红军长征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红军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警示人们不能忘记长征、忘记历史。
15.“因为长征,造就了一种精神。”结合全文,请你说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勇往直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乐观向上、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16.用原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要“感谢长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在和平的年代里,幸亏有长征。两个字,一段历史,让我们的血性仍在,理想仍存,于是,清醒和理智伴我们同行,同行在新长征的漫漫征途中……”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从长征中汲取精神营养,用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去激励自己。
PAGE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