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学校转介建议书学校留存页同学监护人:您的孩子于期间在我校接受心理辅导,根据心理辅导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合适和有效地帮助到您的孩子,依据心理辅导的专业伦理,我们建议您作为监护人带其到正规医院心理科/精神科检查,以便依据检查结果商定后续的帮助方案。监护人已收到建议书且知悉上述建议,并会给予认真考虑。(本建议书一式二份,学校和监护人各执一份)同学监护人(签名):监护人联系电话:年月学校转介建议书监护人留存页同学监护人:您的孩子于期间在我校接受心理辅导,根据心理辅导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合适和有效地帮助到您的孩子,依据心理辅导的专业伦理,我们建议您作为监护人带其到正规医院心理科/精神科检查,以便依据检查结果商定后续的帮助方案。监护人已收到建议书且知悉上述建议,并会给予认真考虑。(本建议书一式二份,学校和监护人各执一份)同学监护人(签名):监护人联系电话:年月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危机排查知情同意书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为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维护学生生命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学校将于X月X日——X月X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危机排查。具体情况如下:1.调查方式:采用科学、权威的问卷,扫码问卷星完成施测。2.测验介绍:《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MHT)》,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心理特点。《抑郁筛查量表》,综合评估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危机状态。3.测查地点:学校机房。4.测查目的:测评结果不作为任何评价的依据,不会记入学籍档案,仅为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特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学生生命安全。5.隐私保护:调查项目参与者承诺将严格保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非必要情况,不会突破保密原则。如在调查中发现您的孩子存在严重的伤害自己及他人风险,学校将在第一时间告知您,我们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XXX学校X年X月X日回 执学校已下发《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危机排查知情同意书》给我,我认真阅读了解内容,同意孩子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普查与危机排查。学校名称: 班 级: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年 月 日(此回执由学校心理咨询室保管)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安 全 计 划 书(学生用) 学校留存页我是 ,学校心理老师已对我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我感受到心理老师对我生命的在意和珍视。我与心理老师约定,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去做出伤害或危及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行为。我会对自身可能发展为危机的信号保持觉察,如果我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强烈想法或行为倾向时,我会按照以下危机应对行动计划执行。危机应对行动计划若我想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我会采取以下行动来应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主动联系下面这些可以帮助我的人或机构:(可以引导写父母、亲友、老师的联系方式)1. 关系 电话_________________2. 关系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3. 关系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4. 可拨打的心理援助机构电话:*24 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电话:当地紧急服务机构电话:学校心理辅导室电话:对我当下来说,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安全,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此计划书一式二份,一份由家长/监护人保存,一份由学校保存。)学生签名:年 月 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心 理 安 全 计 划 书(学生用) 学生留存页我是 ,学校心理老师已对我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我感受到心理老师对我生命的在意和珍视。我与心理老师约定,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去做出伤害或危及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行为。我会对自身可能发展为危机的信号保持觉察,如果我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强烈想法或行为倾向时,我会按照以下危机应对行动计划执行。危机应对行动计划若我想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我会采取以下行动来应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主动联系下面这些可以帮助我的人或机构:(可以引导写父母、亲友、老师的联系方式)1. 关系 电话_________________2. 关系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3. 关系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4. 可拨打的心理援助机构电话:*24 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电话:当地紧急服务机构电话:学校心理辅导室电话:对我当下来说,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安全,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此计划书一式二份,一份由家长/监护人保存,一份由学校保存。)学生签名:年 月 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安全计划书使用注意事项1.安全计划书必须是在心理老师和来访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签定。2.签定安全计划书主要具有心理意义,而非正规法律文件。3.签定安全计划书的过程亦是收集、评估心理危机的过程。4.签定安全计划书既是邀请来访者积极履行自身责任,同时也是心理老师表达对来访学生的生命珍视和在意的方式。5. 心理援助机构电话请学校根据各地情况提供。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学校危机干预记录表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班级本人联系电话班主任紧急联系人紧急联系电话危机发生时间:危机干预时间:危机类型口有自杀/自伤风险口精神障碍急性发作口有杀人/伤人风险口其他(危机起因、过程,学生情绪、行为表现、社会功能及危险性评估,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主要情况简述(相关人员千预过程:参与千预的人员层级等:如有多方会谈,填写联席会议记录表)己采取的干预措施干预结果(如有联席会议,填写联席会议记录表)进一步干预建议(跟进情况或其他需补充的信息)备注填表人:填写日期:年月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学校危机干预联席会议记录表学生姓名年级班级会议时间会议地点(部门,人员姓名)参会人员会议缘由会议内容会议结果我确认以上会议内容记录属实,知晓此次会议相关建议和决定,并遵守相关伦理规定。参会人签字主持人:参会人:记录人:填写日期:年月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附录12:心理中高危学生预警名单序号 姓名 年级班级 学 校 危机类别 是否已制定 干预方案 联系人及电话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目 录C O N T E N T S01 科学开展危机排查02 开展面谈鉴别评估确认危机等级03 根据危机等级选择处置措施04 急性危机事件的紧急反应及注意事项05 危机事件后的安抚与疏导危机预防——01 科学开展危机排查1.1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日趋严峻● 我国每年死于自杀的青少年人数万余人,占所有死亡的19%,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Parry,2014)。● 2019年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自杀是14至19岁中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潘敬菊等, 2021)。● 邹广顺等对中国中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的 Meta 分析显示,我国中学生 1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 16.3%(邹广顺等,2021)。● 丁贤彬等对重庆市死因监测系统相关数据分析显示,重庆市 7-17 岁年龄群体的自杀死亡率由2012年0.83/10 万上升至2021年的2.19/10 万(丁贤彬 等, 2022)● 在发展趋势上,过去的十年里尽管我国总体的自杀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2010年的10.88/10万下降到2021年的5.25/10万,但 15-24 岁年龄段的自杀率没有明显改善,而 5- 14 岁年龄段的自杀率每年平均上升 10%(Min et al . , 2023)。● 在我国,2010 至 2021 年间,中学生总体的自杀意念、 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分别为 15.4% 、6.4%和 3.5%(Chang and Shi, 2023) 。● ——因此,需要优先发展适用于青少年群体的预防干预项目,以阻止自杀率的进一步上升。(Casti l lo-Sánchez等, 2024)1.2 国家层面自杀防治的政策要求●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 中强调了“构建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强化风险预判 ”、“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及“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 ”(即不抑郁、不自杀)的重要。● ——由此可见,国家政策文件指明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行动策略:● (1)要利用科学工具和手段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尤其是自杀风险筛查;● (2)要发挥学校和课堂主阵地作用,设计并实施校本化自杀预防干预。1.3 危机预防——危机排查的方式:动静结合静 态 的 心 理 测 评中小学校(小学从四年级或高年级起)可以在每学期、每学年开学初,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心理普查与危机排查(知情同意书)动 态 的 日 常 观 察关 键 时 间 节 点 ( 春 秋 季 开 学 的返 校 复 学 期 、 重 大 考 试 前 后 )1.4 危机预防——通过动态观察识别危机征兆与死亡和自杀相关的举动01① 在言谈、文章或美术作品中直接或间接表达寻死、逃避或永别的念头。②寻找自杀方法。 ③安顿好各样事情。生理征兆02 ① 劳累及疲倦 ②越来越多身体不适症状, 例如头痛、 胃痛、 身体痛楚③ 睡眠或饮食习惯改变情绪征兆03 ①怨恨自己,终日闷闷不乐,容易落泪 ②过度的恐惧或忧虑 ③ 强烈的罪疚感、羞耻感④脾气暴躁, 情绪化 ⑤情绪匮乏或麻木 ⑥对以往喜爱的事物失去动力或兴趣1.4 危机预防——通过动态观察识别危机征兆行为征兆04①学习表现退步 ②离群孤立 ③越来越冲动和好挑衅他人④参与高危及自毁行为,如没有保护措施的攀爬高处、故意闯红灯等,滥药或酗酒程度加剧认知征兆05①认知功能减弱:日常生活混乱、难以集中精神或保持思路清晰、感到迷惘, 易生意外,丢三落四。②无望及无助的想法:萌生事情永不会变好或改变的想法, 例如 “没有出路了”,看不到生命的意义或活下去的理由。③自我批评和累赘感:看不到自我价值, 例如 “我本来就不应该生于世上”, “我死了有谁在乎?”认为自己是他人的负担, 例如 “没有我, 他们会生活得更好”。02 危机预防——面谈鉴别评估 确认危机等级2.1 明确鉴别评估的目的,厘清自己的角色和限制倾谈的目的是 倾谈的目的并不是 尝试独立为学生解决 表达你的关心, 让学生 问题, 不向其它职员1 知道自己并非孤立无援 2 寻求支援 协助小困难,提供心理 开展心理咨询支援 尝试诊断或医治他们 确认危机状态,利用稳 的精神健康问题定化技术保障安全2.2 按最小披露原则,约定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面谈01 确保你找到合适的时间,让你和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倾谈不同事情。02 避免选择学生受困扰或愤怒时倾谈。03 约谈尽可能保密。04 在心理咨询室开展面谈。2.3 建立关系,展开对话主 动 聆 听 , 表 达 关 心传递温暖,全神贯注、轻微鼓励、适时重述,优化关系,消除紧张和防御。利 用 开 放 式 提 问先慰问其健康或日常情况,说出你最近的发现,激发学生讲述更多自己的处境。遵 循 四 不 二 重 原 则 , 了 解 学 生 的 自 杀 动 机不分析、不评价、不指责、不判断,重陪伴、重守护,尝试多了解学生的想法,特别是学生自杀背后的意图和原因。善 用 沉 默 , 表 达 理 解 。2.4 自杀相关概念界定2.4.1 自杀定义 2.4.2 自杀的分类与命名(Durkheim, 1951)-(Gelder, 1983)- l 基于自杀过程分成的冲动型自杀和理智型自杀(刘世宏 等, 2017)(Jobes et al., 1987)-(Pallis, 1986)-l 基于社会整合程度分成的利己型自杀、利他性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肖水源等, 2005)-命型自杀(Durkheim,1951)(Bookreviews.2007)-(Nock et al., 2008) l 基于自杀结果,自杀行为(suicide behavior)主要包括自杀意念、本文定义自杀是个体自愿地采取结束 自杀尝试和自杀死亡(Silverman et al_2007)。自己生命的行为或意图,通常发生在 ——基于自杀结果的分类,从是否行动及行为结果上揭示不同自杀行为个体无法有效应对或解决重大心理困 间的差异,帮助认识自杀过程,是诸多自杀心理理论的基础,尤其是基扰、情感压力或精神痛苦时。 于意念-行动框架下的自杀心理理论。2.4 自杀相关概念界定2.4.3 自杀意念 2.4.4 自杀尝试 2.4.5 自杀死亡l 对自杀意念的概念界定强调单纯的自杀 l 从Beck-O'Carroll-Silverman- l Brenner 等初步研究表明自我想法,而不涉及自杀计划和自杀准备。C-CASA-肖水源:强调明确的死 暴力监控分类系统(CDC )有(Pokorny;Bonner;Rich;Beck;亡意愿和不确定的躯体损伤。 助于提高临床与研究领域的沟张志群;肖水源) 通(Brenner et al, 2011)。l 越来越多学者包含了对自杀行为的计划、 l 本研究认可暴力监控分类系统 l 本文也认可CDC 关于自杀尝试步骤和结果的想法。(Crosby, Ortega, (CDC ):自杀尝试是指一种 和自杀死亡的概念区分,认同& Melanson, 2011; CDC, 2015a) 包含死亡意图的非致命性的, 两者都有明确的死亡意愿,只l 自杀意念定义为用不同方式威胁自己生 自我引发的有潜在伤害性的行 是行为结果不同。命的意图,这里面不但有明显的自杀动 为,这一行为最终并不一定导 l 自杀死亡是一种包含死亡意图机,还包括出现了自杀想法,制订自杀致损伤(Crosby, Ortega, & 的自我伤害行为,其行为结果相关计划,开展自杀相关的准备工作,Melanson, 2011; CDC, 2015a) 是死亡。如计划自杀的时间,寻找自杀可能的地点,但是还没有采取自杀行动。2.5 自杀理论研究——提高对自杀行为发生与发展过程的认识2.5.1 传统的自杀理论传统的自杀理论,如自杀逃跑理论(Baumeister, 1990)、痛苦呐喊模型(Williams, 1998)、绝望理论(Abramson et al., 2000) 等均将自杀视为一个统一的结构,未明确区分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2.5.2 意念-行动框架下的自杀理论——自杀研究领域“过程观” 趋势1 自杀人际理论—— 演变视角分析自杀行为的理论2 整合动机意志模型—— 探讨自杀意念和尝试的影响因素3 自杀三阶段理论—— 决定意念向行动的转化意念-行动框架下的自杀理论自杀人际关系理论(Joiner, 2005) 整合动机意志模型(O‘Connor RC, 2011, 自杀三阶段理论(E.D. Klonsky, 2015 )2018 )(1)更全面:IMV 模型更全面地整合了当前主要的自杀理论研究和实证发现,涵盖了更多影响因素,并考虑了自杀远端因素的作用,因此具有更全面的视角。(2)更具过程观:在实践层面,IMV 模型有助于根据个体所处的不同阶段调整自杀风险筛查和预防干预策略。2.6 以往自杀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61篇(定量/定性)系统综述进行汇总分析 对61篇(定量/定性)元分析进行汇总分析 (McEvoy et al., 2023) 按频次,被广泛研究的风险因素: 按关系强度(OR),重要风险因素: 童年忽视/虐待 糟糕的家庭关系 既往自伤史(31.33) 欺凌(6.3) 抑郁/焦虑/压力 父母离婚/分居 行为问题(8.78) 进食障碍(5.3) 欺凌/网络欺凌 朋友少/不受欢迎 人格障碍(7.9) 物质使用(4.4) 负性生活事件/创伤 自我伤害暴露 抑郁/焦虑(6.6) 心理疾病(4.2) 其他精神疾病 情绪困扰 逃课/辍学(6.44) 童年忽视/虐待(4.1)● 以往自杀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之处:● (1)研究指标单一,往往单独评估一个或几个影响因素,忽视了自杀行为的复杂性和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2)主要关注危险性因素,而对保护性因素的探讨不足。为了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作用(Nielassoff et al . , 2023) 。● (3) 概念界定不清,对自杀意念与自杀尝试的风险因素缺乏明确区分。● (4)以横断面研究为主,缺乏对影响因素与自杀行为因果关联的验证。2.6 整合动机意志模型视角下的青少年自杀影响因素 IMV在西方成人群体中得到了验 证 (Wetherall et al., 2018; Branley-Bell et al., 2019; Cassidy et al., 2023; Moscardiniand Oakey-Frost, 2022) IMV在中国中学生中验证研究较少 基于横断面验证了从挫败感→ 困境感→ 自杀意念→ 自杀尝试的核心路径,也确认了心理弹性、受挫的归属感和感知的累赘感的调节作用,但是反刍、死亡无畏和疼痛耐受性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Li et al., 2021)。 纵向追踪数据验证了绝望在网络受害与自杀念头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正念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Zhou et al., 2023)2.7 与危机学生面谈鉴别评估时的保密事宜安全是第一要义。不要答应为他们保守秘密。突破保密8字原则:倾向必报,计划必管。表示出对学生私隐的重视。确保并说明最小披露原则(披露的范围、原因、作用)。2.8 面谈鉴别评估时要做自杀风险评估:不会触发或引致学生衍生这些想法或意愿。反之,交谈会使人感到释怀,让对方有机会坦然讨论这些想法和感受。有助减轻自杀念头。相较之下,若避而不问,反而会加剧该名学生的绝望和无助感。建立关系,展开对话。做自杀风险评估时,直接就自杀进行提问,以明确找出学生是否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2.8.1 自杀风险筛查的医源性影响n 自杀迷思l 人们普遍担心直接询问自杀相关的问题,尤其是与易感人群谈论自杀相关的话题,可能会出现诱发或加重当事人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愤怒)、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等医源性影响(Caroline A et al., 2018)l ——研究者对高自杀风险群体的研究意愿降低,心理咨询师等临床工作者在做自杀风险评估时顾虑重重,学校在开展自杀风险筛查时紧张焦虑,甚至回避做自杀风险筛查,防止可能的诉讼风险。l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公众对自杀相关的话题更易感到不安和恐惧,“自杀”“死亡”等字眼像是一种禁忌。2021年上海某区对中小学生进行自杀风险筛查引发公众的质疑及舆情,即是这种不安的典型表现。n 自杀传染效应l 但这可能是来自未经证实的恐惧和印象,也可能来源于对自杀传染效应的担忧。l ——研究者或临床工作者可能比患者更加担心自杀筛查的医源性影响。l 但已有一些质性研究指出,其实大多数青少年、成年人及家长支持自杀筛查与风险评估。Lang等人对美国心理卫生服务机构的重度门诊患者实施自杀问卷筛查后收集当事人的感受,其中41%的当事人对筛查持有积极信念(如有好处、保护生命、让治疗师了解事态进展、跟治疗师沟通后感觉好多了),19%持消极信念(如没有帮助、不舒服、不喜欢那些问题),40%持中立态度(不在意、还好)。2.8.2 自杀风险筛查的医源性影响n 2.8.2.1 自我报告法(心理测评)对青少年群体的医源性影响l de Beurs 等人和 Harris 等人采用相似的实验设计,分别在荷兰和新加坡的大学生中探究了回答自杀相关问卷对参与者情绪的即时影响,结果认为回答自杀问题并不会导致即时的负性情绪显著增加,研究者认为自杀调查并不比其他社会心理调查的影响更大,而且可能会比社会支持量表、孤独量表更不令人痛苦。l Gould等人开展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发现,在筛查项目中询问自杀意念或行为不会对普通高中生或有抑郁症状、药物使用问题或自杀企图的高危学生造成痛苦或增加自杀意念,相反,自杀风险筛查对有抑郁情绪或有过自杀企图的高危学生会降低其焦虑和自杀倾向,表明自杀筛查没有医源性影响。自杀风险筛查是青少年自杀预防工作的一个安全组成部分(Gould et al., 2005)。l 然而,也有少量证据显示自杀相关的自我报告法存在负面影响,应对风险群体保持谨慎。例如,Lockwood 等人对英国 13~14 岁的青少年间隔 12 周进行两次自伤行为 (含自杀)的问卷调查发现,首次调查后有自我伤害行为的女生情绪评分显著变低,在两次调查后回答开放式问题的青少年中,分别有13%和14%的人表示会唤起负性情绪,参与自杀筛查或评估可能会带来短期的负性情绪。n 2.8.2.2 自杀评估访谈对青少年群体的医源性影响l Reynolds 等人对长期有自杀倾向的个体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期间对当事人做了 7 次自杀评估会谈,并在每次评估会谈前后测量其自杀倾向和心理痛苦。结果发现, 当事人的自杀倾向和心理痛苦水平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8.3 自杀风险筛查的医源性影响n 综合结果l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认为自杀筛查与风险评估的医源性影响并不大,直接询问自杀相关的问题,可能会使少量当事人出现短暂的负性情绪,但并不会增加长期的情绪困扰和自杀风险,甚至还有可能让当事人产生治疗性获益。n 注意事项l 多项研究说明,想要当事人诚实地披露自杀信息,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询问,否则当事人很少主动说出他们的自杀想法。自杀筛查与风险评估是自杀预防和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人员应提升自杀筛查工具的舒适度,特别是针对儿童进行自杀筛查和风险评估时更要注意措辞得当,考虑并采取防护措施减轻潜在的危害。应当对助人者开展 自杀筛查评估、干预的技能培训项目,促使助人者采用标准化的途径,采取始终如一、感同身受、安全可靠的方式去询问自杀想法或行为问题 ,提升助人者谈论自杀的 信心和舒适度。2.9 面谈鉴别评估中的内容与话术01 02 03自杀意念。自杀意念越 否认有自杀念头,追问 范例:清晰明确、强烈和持久, 对未来的感觉,对未来 「曾否想过自杀?」最终自杀的风险就越高。 的计划。 「何时第一次想到自杀?」严重程度、次数、每次 「有多经常想自杀?」维持的时间及持续多久。 「想自杀的念头产生后会持续多久?」 「对未来的期望?活着的意义?」 「想死的念头有多强烈?」2.9 面谈鉴别评估中的内容与话术( 1 ) 确 认 有 自 杀 的 意 念 , 就 直 接 和 明 确 地 询 问 有 关 自 杀 计 划 的 问 题 。一般而言,自杀计划越详细和具体,自杀风险便越高( 2 ) 有 关 自 杀 计 划 的 风 险 可 考 虑 :①所选择的方法(杀伤力愈大,风险越高)②接触自杀方法或所需工具的容易程度(越轻易接触到的自杀方法,风险越高)③当事人为实行自杀计划已执行的步骤(步骤越具体,危险越高)④当事人对死亡的准备(准备的方法越多越充分,危险越高)⑤获救机会(他人介入的机会越低,风险越高)2.9 面谈鉴别评估中的内容与话术( 2 ) 范 例 :「你思考过哪些自杀方法?」「你还考虑过什么方法?」「你为自杀定下什么日期、时间、地点?」「你为实行自杀计划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你为实行自杀计划准备了哪些东西?还有哪些所需的物品?」2.9 面谈鉴别评估中的内容与话术( 1 ) 以 往 曾 尝 试 自 杀 , 是 其 中 一 项 最 重 要 的 自 杀 危 险 因 素 。询问学生他/她是否曾经尝试自杀。曾使用越高杀伤力的自杀工具、自杀次数越多及越近期发生,自杀的风险便越高。( 2 ) 范 例 :「你是否曾经寻死?」「那次事件在何时发生?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如何自杀的 又是如何获救的?获救后你是什么感受?」「最近的一次在何时发生?当时发生了什么?」2.10 评估危机等级一 级 危 机 ( 低 危 )有自杀意念,但无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演练、自杀尝试史。二 级 危 机 ( 中 危 )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计划,但无自杀准备、自杀演练及自杀尝试史,且社会支持资源比较好。三 级 危 机 ( 高 危 )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还有自杀准备、自杀演练,甚至曾有过自杀尝试史或自杀未遂史,社会支持资源差。建立危机预警库,做好危机预警与上报03 危机预防——根据危机等级 选择处置措施3.1 针对中危学生——初入介入并跟进班 主 任 的 工 作 心 理 教 师 的 工 作p 收集更多资料 p 签署安全计划(学生版)p 持续观察、记录并反馈 p 定期会面,提供辅导p 课堂上支援,联系心理资源 p 提供资讯,如有必要及时转介p 通知家长 p 协助组织家长联席会商,签家长版安全计划,p 进行持续而密切的观察 完成干预记录p 家校沟通中常见难题与应对策略(四类) p 及时督导3.1.1 在课堂上提供支持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应该为有自杀念头或意图但没有自杀计划的学生在课堂上提供支持(1)弹性提供学习支持及/或调适以 (4)多注意该学生的情绪需要及可能减低学生的压力。 触发他/她负面情绪的事物。(2)当该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或参与 (5)事先计划及与该学生商讨在课堂感程度减少时,给予学生较多个别关注或 到苦恼时他/她可以如何处理(如在课鼓励。 室休息或向心理老师求助)(3)安排有爱心及乐于助人的同学提供协助及支持;安排该学生与同学正面互动的机会。3.2 针对高危学生——确保安全并转介学生有强烈的自杀意念,具体的自杀计划、近期有过自杀尝试确 保 安 全 持 续 跟 踪 管 理按 流 程 实 施 转 介急性危机事件的04 紧急反应一注意事项对受危机事件影响之相关控制谣言与预防模仿 处理媒体采访人员的安置与安抚对象 专人监察社交媒体与网络 尽快主动发布信息时间 辟除谣言 全校统一口径与发布内容分层方式 举报冒犯性的内容 精选发布人员,预设并答复通知家长 选定时间、地点,主动会面分享推广、科普一危机事件后的05 安抚与疏导5.1 对当事人及其家庭的安抚与疏导协助自杀未遂学生重返校园——制定复习计划复课前准备 01学籍、康复证明、与家长和孩子共同协商、约定 02 复课安排 循序渐进、弹性要求、积极重建社会支持网络 03 赋能、定期会面、留意危机找准对象、预先计划、严密观察、预防欺凌 04 回应自杀不要美化或浪漫化任何自杀学生或自杀行为,营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宣扬精神健康。5.2 对当事人及其家庭的安抚与疏导慰问家属对死亡学生家庭的安抚与疏导出席葬礼5.3 对其他重点人群的安抚与疏导对受影响教师 对受影响学生 对其他学生家长1.休息 1.向学生宣布消息 1.家长特别通告2.减轻工作量 2.特别班会课 2.家长说明会3.校内心理辅导 3.小组辅导4.危机辅导 4.个别辅导5.转介治疗6.举行追思活动感谢我们这样在一起!一群心理人 携手 护生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附件5-表为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特点认 知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情 绪 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学习丧失信心 悲观失望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我贬低 惊慌失措对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紧张焦虑对未来失去希望 害怕无助讨厌周围的人甚至讨厌自己 神情麻木无端怀疑他人 孤僻自闭行 为 行为冲动 过分敏感人际关系差 冲动易怒,乱发脾气孤僻沉默,怀疑疏远同学和老师 烦躁不安经常旷课 青春期情感困惑网络成瘾 性别角色困惑离家出走 生 活 事 件 父母或重要他人婚姻出现问题行动缓慢 家庭经济遭遇重大困难常常无故与他人争吵 家庭发生意外或有暴力冲突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厌世尝试自杀 感情受挫(失恋、失身、怀孕等)有自伤行为或疤痕过多 经历了较大的失败,如连续多次考试失利、重大挑战失败遭遇考试失败 和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导致友谊出现了问题遭受或实施校园欺凌 因为较小的原因就和同学发生冲突或者闹情绪意外怀孕 出于多种原因和老师关系不佳近期遭遇重大生活变故 生理 神情疲惫儿童期成长处境不利 脸色憔悴生理 神色麻木 表情呆滞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附录7:中小学生心理评估综合反馈表学生姓名 性 别 班 级父母婚姻 □在婚 □离异 □再婚亲子关系 □亲近亲密 □冲突争吵 □冷漠疏远评估小组人员:填表日期:A. 心理健康普查结果 A. 心理测试结果(记录该生的测试时间、第几次、测试方式、测试预警总分及各因子分情况)B. 班主任、教师、同学、心理委员、室友等人员的观察记录C.抑郁倾向筛查量表(测试预警总分及因子分得分情况)D. 鉴别评估面谈结果描述1、自杀意念: 自杀计划: 3、自杀企图———过往的自杀行为:E. 医院就诊结果(包括医生诊断结果、是否服药和接受心理治疗或咨询情况)预警等级 □中危 □高危 预警次数 第 次 次中危 中度抑郁,有一定的现实压力和生理反应,社会支持系统一般,有自杀意念,但无明确的自杀计划或自杀行为。高危 中重度抑郁,有难以忍受的现实压力和不良的生理反应,社会支持系统不良,有强烈的自杀意念,甚至有自杀计划和行动。干预 方案 中危 高危【处理建议】学校给予重点关注,应马上备案,及时联系其家长到校, 告知其学生的心理状态及风险,必要时建议接受专业机构诊断和治疗。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跟踪关注并提供心理支持。班主任应做好此类学生的跟踪辅导工作,心理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提供相关的辅导帮助。 《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制报告”; 《精神卫生法》; 《伦理准则》 【处理建议】成立监护小组,将学生转移至安全地方,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立即开展危机干预。同时学校要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开展会商,做好转介与安全责任移交。注:此表由心理专(兼)职教师负责填写,并与其他材料一起备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安全计划书(家长用) 学校留存页同学的 (监护人称谓)您好:请您知悉孩子曾出现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想法或行为,存在生命安全风险。学校心理老师已跟孩子签署心理安全协议书。学校的建议是:1.进行医学诊断,如果有需要进一步治疗,需严格遵守医嘱。2.家长注重近期全天 24小时监护孩子生命安全。3.和学校保持联系,在风险解除前每周与班主任/心理教师沟通孩子的状况。学校心理辅导室联系电话:4.为了孩子的心理安全,需要紧急帮助时可拨打心理援助机构电话:*24 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电话:当地紧急服务机构电话:监护人已了解以上情况,并知晓孩子处于危机风险中,会负起保护孩子安全的责任,也清楚地知道学校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与工作。(此计划书一式二份,一份由家长/监护人保存,一份由学校保存。)家长/监护人签名:年 月 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安全计划书(家长用) 监护人留存页同学的 (监护人称谓)您好:请您知悉孩子曾出现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想法或行为,存在生命安全风险。学校心理老师已跟孩子签署心理安全协议书。学校的建议是:1.进行医学诊断,如果有需要进一步治疗,需严格遵守医嘱。2.家长注重近期全天 24小时监护孩子生命安全。3.和学校保持联系,在风险解除前每周与班主任/心理教师沟通孩子的状况。学校心理辅导室联系电话:4.为了孩子的心理安全,需要紧急帮助时可拨打心理援助机构电话:*24 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电话:当地紧急服务机构电话:监护人已了解以上情况,并知晓孩子处于危机风险中,会负起保护孩子安全的责任,也清楚地知道学校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与工作。(此计划书一式二份,一份由家长/监护人保存,一份由学校保存。)家长/监护人签名:年 月 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制安全计划书使用注意事项1.安全计划书须是在心理老师和监护人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签定。2.签定安全计划书主要具有心理意义,而非正规法律文件。3.签定安全计划书的过程亦是收集、评估心理危机的过程。4.签定安全计划书既是邀请监护人积极履行自身责任,同时也是心理老师表达对学生生命珍视和在意的方式。5.心理援助机构电话请学校根据各地情况提供。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附件6-校园伤害性事件的警示信号言语中 话语中有意或无意地透露出危险念头直接说出绝望、告别的话(例如“没有人关心我的死活”、“我要离开”、 “你们再也看不到我了”等)在写作中表达出无价值感(例如“如果没有我的话,也许更好”等)经常落泪,发出有关绝望、无助、无价值的言论(“人生很没意思”、“一 切都结束就好了”等)说出类似告别的言语(例如“下辈子”、“再也见不到了”等)行为上 突然明显的行为改变(例如不同寻常的懒于梳洗;饮食和睡眠习惯明 显改变;积极活泼的学生变得退缩;原来安静的学生变得话多;谨慎的人变得爱冒险等)在校表现异于往常(例如成绩大幅滑落;上课时打瞌睡;不再按时交作业;突然发脾气,好挑衅好攻击;引发较多的人际冲突等)对过去在乎的事情失去兴趣放弃财产(例如将心爱的东西分送他人或丢弃;交代安排事务,立下遗嘱)滥用酒精、药物(例如增加镇静剂或安眠药的服用量;抽烟酗酒等)通过网络等方式收集自杀有关的信息,考虑自杀的方法尝试会导致死亡的冒险行为(例如没有保护措施的攀爬高处、故意闯 红灯等)生活中 重要人际关系的结束(例如与好友的友谊破裂;从朋友圈或常规活动中退出等)家庭发生重大变动(例如父母离婚;亲人去世;家庭经济危机;被迫搬家等)个人问题(例如重大疾病;学业适应不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pdf版).pdf 附件10:学生安全计划书(学生用)(pdf版).pdf 附件11:学生安全计划书(家长用)(pdf版).pdf 附件12:中学生危机干预记录表(pdf版).pdf 附件13:学生转介建议书(pdf版).pdf 附件1: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危机排查知情同意书.docx 附件6: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特点.docx 附件7:校园伤害性事件的警示信号.docx 附件8:中小学生心理评估综合反馈表.docx 附件9:心理中高危学生预警名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