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家庭小剧场,有效沟通大能量》《家庭小剧场,有效沟通大能量》【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设计理念】: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初一学生所处的阶段为青春期前期,根据平时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以及班主任老师们的反馈,发现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成熟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大等,孩子与家长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不沟通,导致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多。因此,本节课从沟通入手,以家庭亲子中的有效沟通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亲子关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会有效的沟通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减少、化解家庭矛盾。【教学目标】:1.认识亲子冲突和矛盾中有效沟通的重要性。2.在活动中,探索并生成有效沟通的方法。3.练习有效沟通方法,尝试通过有效沟通初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亲子矛盾和冲突。【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探索并生成有效沟通的方法并尝试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亲子矛盾。【教学准备】:座位:教室中的座位分为两大组,以U型排列,班级学生分为四小组。教具:排练室剧本、练习室剧本、板书磁力贴、两个击鼓传花布偶。【教学过程】:一、“击鼓传花,看图猜词”暖身活动——活动热身,开启课堂师:欢迎大家来到心理课堂,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击鼓传花”,规则说明,分为两大组,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开始,跟随音乐,依次传递玩偶,音乐停止后,看玩偶在谁的手里,那位同学就是我们今天的幸运同学,游戏进行两轮,选出四名幸运同学,在游戏结束后需要回答一个小问题。(跟随音乐,学生活动,两轮击鼓传花,选出四名同学)师:游戏结束啦,是哪四名幸运同学呀,请你们站起来,问题是,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说说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PPT呈现图片)生:①孩子;②家长;③家庭;④剧场;⑤家庭和谐;⑤亲子冲突。师: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你们说的非常好,请坐。图片中的孩子和家长组成了一个个家庭,在我们的家庭中,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的小剧场,剧场的主题总是在变,大部分时候以欢乐为主线,但有的时候也会有不那么愉快的时刻,我们下面进入家庭小剧场一起来看一下吧。板书——家庭小剧场二、“家庭小剧场”情景再现——场景呈现,引出主题(播放视频——提前录好的四组冲突场景。)师:在刚刚的家庭小剧场中,我们会看到四组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都有对话,有你来我往的沟通,但是仍旧出现了矛盾和冲突,这是为什么呢?生:①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存在问题;②有些沟通是无效的。师:也就是说尽管有沟通,但这种沟通是无效的,那我们作为孩子,作为家庭剧场中的重要主角之一,应该怎样有效沟通,化解冲突,改变剧情的走向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在家庭小剧场中,探索有效沟通的大能量。板书——有效沟通大能量三、“家庭沟通排练室” 策略探寻——场景演绎,方法探索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家庭沟通排练室找一找有效沟通的方法,形成我们的有效沟通公式。板书——有效沟通公式师:每个小组抽取一个“排练室剧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演员和旁白尽可能惟妙惟肖地演出剧本的内容,一会我们邀请小组上台展示。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到前面抽取剧本。(各组派一名同学抽取排练室剧本并进行排练。)(一)AB剧本对比呈现师:时间到啦,排练室剧本分A/B两个版本,我们分别邀请一个抽到A剧本和B剧本的小组依次来表演剧本上的对话。A剧本哪一个小组上来表演?(两小组依次呈现A/B剧本,教师提问。)A剧本呈现之后:师:非常感谢这一组同学的精彩呈现,我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家长扮演者,在刚才与孩子的对话中,你有什么感受?生:听到孩子这么说话让我很生气。师:A剧本结束了,我们了解了这样的对话中家长的感受,再来看看B剧本呈现了怎样的家长和孩子的对话,抽到B剧本的哪个小组来表演一下?B剧本呈现之后:师:通过刚刚两组的呈现,我们会发现AB剧本中对话的情境、家长的开头完全一样,但是孩子扮演者的不同回应导致后续的发展却有所不同,我想再采访一下B剧本中的家长扮演者,在刚才的对话中,你的感受如何?生:①我觉得孩子理解我了,并且也能更理解他了;②他说的请求我也能接受,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师:通过刚刚两幕情景剧的表演,以及对家长的采访,我们会发现,A剧本孩子的回应加剧了亲子冲突,而B剧本孩子的回应避免和化解了亲子冲突,所以说B剧本中孩子实现了有效沟通。(二)AB剧本对比探索有效沟通公式师:那么,B剧本中的孩子到底是怎样回应来实现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的呢?请大家根据刚刚表演和看剧的经历,结合桌子上放置的B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准备派代表来分享,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现在可以开始啦。(学生讨论)师:时间到啦,哪一组先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学生分享,教师板书)生:①可以说明家长现在的表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和动作是怎样的;②说明家长状态的时候不带有情绪,不指责。师:这样不指责客观的描述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呈现呢?是“你”怎么怎么样吗?生:不是,这样是在指责家长,可以用“我”来说。师:我看到、我听到什么什么,从“你信息”到“我信息”不带评判地客观描述家长状态。板书——“我信息”描述家长状态生:①适当的理解家长;②说出家长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我们是理解他们的。板书——说出家长感受生:①我们不仅应该理解家长,说明他们的感受,也应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有时候也很累,让家长也理解理解我们;②还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的需要,我需要什么。板书——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生:①还可以和家长提出要求,我想要怎么怎样,比如再休息一下;②对家长提出请求。板书——提出自己请求师:同学们都很棒,通过大家的总结和分享,我们获得了有效沟通的公式。四、“家庭沟通练习室”方法训练——内化方法,深化感受师:课前家庭小剧场中有四个冲突场景,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家庭沟通练习室”,运用我们在排练室探索到的有效沟通的公式,尝试化解家庭小剧场中的冲突,改变剧情的走向吧!师:四个冲突场景,对应四个小组,练习室剧本已经放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了,要求是,小组全员共同改写剧本,探索作为孩子可以怎样根据有效沟通的公式去化解剧场中的矛盾和冲突,从孩子话语的改变带动家长的改变,改变剧情的走向,最后,需要选出演员来演绎剧情改写后的剧本,一会邀请不同的小组到前面来呈现。(各小组同学进行有效沟通方法的练习,应用于冲突场景中,化解冲突和矛盾。)师:时间到啦,我们按顺序有请剧本一、二、三、四组上前表演,首先,有请剧本一的演员们。(学生呈现)师:非常感谢第一小组的精彩表演,我们来采访一下表演的小组怎样运用了我们今天探索到的有效沟通公式的来改变剧情走向的?(学生分享)师:下面我们再有请剧本二/三/四哪组同学来呈现一下你们改写之后的剧本,其他同学作为观众,也有自己的任务,在观看的时候仔细听他们的孩子扮演者是如何运用有效沟通的公式改变剧情走向的,一会表演结束后请各位观众进行分享,有小奖品送给大家。(剧本二/三/四小组学生依次呈现,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分析表演组如何运用有效沟通公式化解冲突,有奖竞答)师:非常感谢大家的精彩演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通过有效沟通公式的运用,课前家庭小剧场中的矛盾和冲突都被一一化解了。五、“家庭小剧场,有效沟通大能量”——课堂小结师:那我们这节课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最后,想问问大家,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分享。)师:大家说的很好,其实我们的家庭中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的小剧场,有的时候充满欢声笑语,有时也会有鸡毛蒜皮的争执,这是戏剧常有的情节起伏,但是家庭中过多的争执或者回避,这些无效的沟通方式,可能会使这个剧场中最重要的主题——“爱”被忽略。我们作为家庭剧场的主角之一,不妨尝试使用有效沟通的这个公式:通过“我信息”描述家长状态、说出家长感受、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提出自己请求,更好地回应我们的家长,在家庭小剧场中,发挥有效沟通的大能量,化解冲突和矛盾,改变剧情的走向,构建新的剧本,去感受家庭的温度与幸福。师:我们今天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板书设计】:家庭小剧场,有效沟通大能量有效沟通公式=“我信息”描述家长状态+ 说出家长感受+ 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 提出自己请求【教学反思】: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针对初一年级学生不会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亲子矛盾冲突增加这一问题,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在活动中,探索并生成有效沟通的方法并尝试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亲子矛盾。围绕有效沟通这一主题,在课堂中,通过AB剧本对比表演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探索有效沟通的方法;并通过运用探索到的有效沟通方法改写冲突剧本并表演改写后的剧本,让学生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并练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化解亲子冲突。本课以“家庭剧场”为主线,围绕“有效沟通”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探索生成有效沟通的方法并学会应用解决亲子矛盾。首先,以“击鼓传花”为暖身活动,通过暖身后的小问题导入,引出本节课主线——家庭剧场。而后,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家庭小剧场”,将现在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典型矛盾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剧场中四个冲突场景来自于对学生和其他老师的采访,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效沟通。在“家庭沟通排练室”中,通过AB剧本对比并表演,在小组中,让学生探索有效沟通的方法。接下来,在“家庭沟通练习室”中,以小组为为单位,四个小组运用有效沟通公式分别改写课前家庭小剧场中的四个冲突场景并表演,练习如何通过有效沟通化解亲子矛盾。最后,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收获,并总结课堂。总的来说,整节课堂逻辑通畅,并围绕、聚焦于主题——有效沟通,深入开展课堂活动。在课堂中,导入时的“击鼓传花”暖身和贯穿于整节课的角色扮演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活动充分。且课堂活动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充分参与,自主思考,并发挥团体动力,总结出有效沟通公式,整节课,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呈现出了十分精彩的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引导及总结,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在小组活动时,也深入到学生中,适当给予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由于课堂的掌控能力有所欠缺,部分时候,有些学生注意不是十分集中,导致活动的要求听的不准确,在小组活动时,需要下去强调一下活动要求;在学生到前面来进行表演的时候,没有对学生位置进行强调,导致学生无意触碰到屏幕,致使PPT画面播放到后面的内容;课堂的节奏可以适当放慢,在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时,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附—1:“家庭沟通排练室”剧本A剧本旁白:期中考试后孩子的成绩有点下降,某个晚上放学回家后,孩子感觉十分疲惫,孩子与家长的对话······家长(生气的语气):你最近成绩有点下降了,怎么回事,是不是最近又懈怠了。(并用手指孩子、瞪着孩子)孩子:(不耐烦地将家长的手指扒开)你别指我!你也别瞪着我!这成绩也没下降多少啊,怎么我就懈怠了。家长:还没下降多少,你自己心里一点数都没有吗?(家长冲孩子吼,又开始指孩子)孩子:(再次将家长的手指扒开)我说了你别指我!!!孩子:你一天天就会冲我发脾气,你再使劲冲我吼,我成绩就能提高了。家长:你怎么说话呢?有没有点良心。孩子转头走,拒绝和家长再进行沟通······家长这个时候追上去。家长:你这是怎么回事?我话说完了吗,你这样尊重我吗?孩子:烦不烦啊,还追着我骂吗?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行不行。家长:你还嫌我烦,我一天天上班回来还给你做饭,还得看看你的成绩,我都没嫌你烦。旁白:孩子其实今天在学校考了好几套卷子,也很疲惫。孩子:好好好,您最辛苦,您快去休息吧,别为我费心了成吗?家长:你会不会好好说话!(家长更加生气)孩子转头离开······B剧本旁白:期中考试后孩子的成绩有点下降,某个晚上放学回家后,孩子感觉十分疲惫,孩子与家长的对话······家长(生气的语气):你最近成绩有点下降了,怎么回事,是不是最近又懈怠了。(并用手指孩子、瞪着孩子)孩子:我听你对我又说这些话,我看你这是又冲我生气、发脾气了,还用手指着我的脸,眼睛也瞪的溜圆。家长:我当然生气了,你不仅成绩下降,自己还一点也不知道着急,而且你最近学习状态一点也不好。孩子:我知道你关心我的成绩,你希望我可以有好的学习状态保持好的成绩,我知道你每天为我学的怎么样、考的怎样是在关心我,这是你担心的表现,担心我学的不好,我能感受到你的焦虑。家长:你终于理解我了。我每天上班回来还给你做饭,还得关心你的成绩,天天为你操心。旁白:孩子其实今天在学校考了好几套卷子,也很疲惫。孩子:但是你每次都因为我成绩下降了一点,就冲我发脾气,我觉得很伤心,而且我也有点生气。你每次就是关心我的成绩,也不管我到底累不累、开不开心。家长:冲你发脾气是我的不对,但是成绩下降你也得抓紧呀。孩子:我也着急,但是我最近真的很累,学校每天安排的满满的,今天还考了好几套卷子,我真的真的需要休息一下。家长:我也知道你很辛苦,但你这都休息多久了。孩子:我希望还能再玩十分钟手机就去写作业,这样可以吗?家长:行吧行吧,但是你也要说话算话啊。孩子:好的好的,谢谢谢谢。附—2:“家庭沟通练习室”剧本剧本-1 地点:家 时间:某个夜晚 人物:孩子 家长情境——孩子在屋子里写作业,家长不敲门直接进来,看到他在用手机家长:你在干什么呢?不好好写作业,玩手机,还聊天,都什么时候了。孩子:我没有瞎聊天,我在讨论题。家长:讨论什么题,给我看看你手机来。孩子不给家长:你为什么不给我,心虚了是不是。孩子:不是,你为什么不相信我,而且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我的隐私你怎么能说看就看。家长:小孩子家家的,哪有什么隐私。家长准备动手从孩子手里拿,孩子躲开孩子:我怎么没有隐私了,我都大了,你进我屋子也不敲门,说进来就进来,是在监视我吗?家长:什么监视你,你能不能好好说话,我就进来看看你学的咋样,果然让我抓住了,这个手机我看是不能给你了。孩子:你进来不敲门不就是想看我干什么,我用手机是在讲正事,你凭什么没收。家长:手机是我给你买的,我怎么不能没收,快点给我。孩子:你收走了我怎么问题,你能给我讲吗?家长:手机给你你也不是问题,赶紧的。家长把手机从孩子手里抢走,摔门出去剧本-2地点:家 时间:某个周六的傍晚刚吃完饭 人物:孩子 家长情境——刚吃饭完,孩子坐在沙发上家长:吃完饭都这么长时间了,还不赶紧去写写作业,非得等到周天晚上才开始写呀,一点也不知道抓紧时间。孩子:知道了知道了,再说我刚吃完饭也没多久,我就休息一会怎么了。家长:还没多久,都快半个小时了,一天天吃完饭就这么一坐,也不想着帮忙捡捡碗筷,还有你那个屋子,都乱成啥样了。孩子:好好好,我知道了,马上就去还不行吗。又让我学习,又让我干活,啥啥我都得干。家长:让你干啥了,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吗,自己一点都不自觉,学习也不自觉,也不知道体谅父母,帮爸爸妈妈分担分担。孩子:又来了又来了,天天一样的话一遍遍地说,我这就去干,咱不唠叨了成吗。家长:我唠叨还不是为你好……孩子开始捂耳朵。剧本-3地点:家 时间:某个周末的中午 人物:孩子 家长1 家长2情境——中午吃饭前 孩子从屋子里走出来孩子:那个,明天下午没啥事,我想和同学出去玩。家长1:去哪玩?孩子:就是想和同学去看个电影/剧本杀/打打篮球。家长2:什么时候能回来?孩子:差不多一个下午吧吧,晚上肯定就回来了,也不会太晚的。家长2:是不是去太长时间了,总共周末就两天时间,一整个下午都出去玩?那你什么时候时间学习呀。孩子:我在出去玩之前就把作业啥的写完还不行吗?家长2:光写完作业就行了呀,你不得再做做题,看看书,复习复习,马上都要期末考试了。孩子:那也不能天天学习呀,我也想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同学都能出去玩,我怎么就不能?家长1:要不别一个下午,短一点时间,两三个小时就回来吧。孩子:人家都可以一个下午,怎么到我这就只能两三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干啥啊,不至于吧。家长2:你怎么不看看人家的成绩,一天天比玩的时间。孩子:我不去了行了吧。孩子转头回屋,摔门。家长2:你看看他这是什么态度。剧本-4地点:家 时间:某天放学回家 人物:孩子 家长1 家长2情境——孩子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回家进门后家长1:回来啦。孩子:嗯。家长2:放学回来了,快去洗洗手,然后回屋写会作业,一会出来吃饭。家长1: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孩子:还行吧,就那样。家长1:什么叫就那样,今天在群里看到老师发的小考了,怎么错那么多。孩子:你都知道了还问什么。家长1:我问都不能问了,你错那么多还有理了。孩子:你天天就知道关心成绩成绩,什么时候关心过我的感受。家长2: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孩子:你们不是只关心成绩吗,我不想说了。孩子转身离开家长1:你看他像话吗,一天天人不大,脾气还不小。你给我回来来!孩子:你还想怎么样?家长1:刚才你爸/妈问你话你没听到吗?孩子:你们关心的成绩群里都发了,不都知道了吗,别的我不想说还不行吗?别再烦我了。孩子摔门回屋(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一年级《家庭小剧场,有效沟通大能量》教案.docx 初中一年级《家庭小剧场,有效沟通大能量》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