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权利行使 注意 界限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过程、评价与反馈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是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 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 利界限 ”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内容围绕“民事权利的限制 ”这 一主题展开,阐述了有关名誉权与著作权的限制、不动产相邻关 系的处理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权利的界限意识,明确在行使权 利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权利,不逾越权利的界限,不能滥用民
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说学情
学生对法律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缺乏对国家 相关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如何明确把握权利的界限, 做到不逾越权利的界限,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社 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关系等,对于相对缺乏生活经验的
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
三、说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
下 4 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同我国民事权利限制的
相关法律制度。
2、科学精神: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厘清名誉权、著作权、相 邻不动产所有权等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学会理论联系实
际地分析案例。
3、公共参与: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
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利益关系,彰显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念。
4、法治意识:通过教学,提升学生权利的界限意识和权利与
义务相统一的觉悟。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内
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包括名誉权、著作权、相邻不动产所有
权时分别要恪守什么界限?
2.如何理解相邻关系的实质?
3.如何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相邻关系的实质?
2.如何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及策略
本框题的教学主要采用了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探究式
教学三种教学方法。
1、议题式教学
围绕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本框题教学中设置一个总议题和
三个子议题。
总议题:权利的界限在哪里?
总议题引领整个框题的教学过程,学生从一开始就在这个问 题的牵引之下进入本框题的教学活动中,随后的教学活动始终不 偏离这根主线,教学活动的最后也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升华为落脚点。
子议题一:如何把握名誉权的界限?
子议题二:如何把握著作权的界限?
子议题三:如何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三个子议题分别对标教材三个主要教学知识点,将本框题教 学分解成了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的教学,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
始终不脱离总议题这根主线。
2、情境式教学
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有两条教学情境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始终。
教学情境线一:家乡的母亲河——秋浦河的生态美、人文美。
教学情境线二:秋浦河畔的故事《老田的那些事儿》之一、
之二、之三。
情境线一构筑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底色和氛围,也是秋浦河畔 故事的叙事背景。通过创设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 受到家乡的绿水青山,感受到家乡的美。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 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家乡的山、水生态美,家乡人与人之间和 谐的人文美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文化的加持。在教学过程中, 法律知识、人文道德修养、生态环境保护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有机
融为一体。
教学情境二:秋浦河畔的故事《老田的那些事儿》。
这一情境以主人公——家住秋浦河畔的老田的三段故事窜 起本框题的三个知识点:名誉权、著作权、相邻不动产所有权的 界限。这以一情境的创设使原本分散的三个知识点融合成了一个 有机的整体,使课堂教学整体感非常强。故事内容都来源于生活 中的真实案例,但是生活中的案例是零散的,是没有故事情节的, 通过将案例故事化,将生活中零散的案例整合成完整的有情节的 人物故事。三段的不同故事,有效发挥了两个粘合剂的作用,一 是知识的粘合剂,将三个模块的知识粘合成了一个整体;二是学 生注意力的粘合剂,能始终将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教师预设的教
学环节中来。
故事情境以文字和学生讲述的视频两种形式同时呈现,文字 的呈现形式主要是提升学生在文字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问
题探究的能力;三位可爱的同学分别讲述三段故事的视频,则是
让学生参与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其他同学而言会有更强的课堂带 人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变成学堂的一种策略。
3、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由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组成。
(1)创设探究情境和问题。基于教学内容、预设目标,围绕创
设的议题和情境,精心设计和选择有争议性、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的教学中,我创设了故事情境《老
田的那些事儿》之三:邻里风波。并创设了两个探究问题:
①邻居和老田说的话对吗?
②应当如何妥善处理老田和邻居之间的矛盾纠纷?
(2)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能帮助学生明确思
维的路径。
例如:针对上例中的两个问题,我设计了探究路径:
温故(第一单元第二课“所有权 ”的相关法律规定)——知新;
权利保护——权利限制、权利的延伸;
只知其一——一分为二、
(3)围绕探究问题,依循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合作探
究活动。并在合作探究结束后展示探究成果。
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
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思想政治
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一首诗,一幅画,一位可爱的同学的诗朗诵视频,将同学们带人
了有诗情画意、有温度的法律课堂。
2、授新
秋浦河美景——秋浦河故事——法律知识
名誉权——著作权——相邻不动产所有权
悦目——悦耳——知识入脑入心——思维开花素养落地
通过美景悦目,故事悦耳,最后达到知识入脑入心、思维开
花素养落地的预设目标。
3、小结
本节课,通过三个子议题,分别探究了名誉权、著作权和 相邻不动产所有权这三种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最后再次提出总 议题:权利的界限在哪里?实现首尾呼应。这是一个相对开放性 的问题,所以鼓励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和本单元法律知识的所学所 感进行发散性思考,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同学们的回答中 一般应该涉及到: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 益、他人的合法权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于同学们的这 些回答都要予以积极的肯定。最后我由一句西方的谚语来引出结
论:你的权利止于我的鼻尖。这里的“我 ”,我们可以运用发散
性思维理解为: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的合法权益,还 可以理解为秋浦河、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等,只有人人都恪守权利 的界限,不逾越权利的界限,不滥用权利,才能实现人与人、人 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就实现了对本节课内容
的总结归纳和升华。
七、 说评价与反馈
1、 课堂探究活动作业表
2、 课堂练习小测
3、核心素养专项练习(选择其中一题完成)
(1)案例分析:小红家的一棵大树的树枝伸到了小明家的房顶 上,致使房顶上的盖草比其他地方烂得快,每几年就要换一次。 为此,小明家要求小红家将树枝砍去,但小红家不同意,两家发
生纠纷。
运用“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的知识,请你以村委会调解员的身
份 就如何处理两家纠纷写一份调解方案。
(2)有人说:“有限制的权利才是真正的权利。”
对此你怎么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