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物质的分离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 物质的分离
                
        
1.【主题教育·传统工艺】(2022海南中考)海南盛产甘蔗,《天工开物》记载甘蔗制作红糖的主要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削蔗去杂     B.石辘碎蔗
C.渣汁分离     D.热锅熬糖
2.(2022湖南娄底中考)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  )
A.明矾   B.活性炭   C.小卵石   D.石英砂
3.【教材变式·P36活动改编】如图为粗盐提纯时过滤装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漏斗中的液面应与滤纸边缘相平
B.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起了搅拌的作用
C.漏斗下端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
D.利用该装置可以把粗盐水变为纯净水
4.(2020浙江温州中考)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5.(2021湖北宜昌中考)下列净水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
A.沉淀   B.蒸馏   C.过滤   D.吸附
6.(2022山东青岛中考)茶艺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艺术。泡茶时,茶壶中的滤网将茶水与茶叶分离。下列实验操作与这种分离方法原理相似的是 (  )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蒸馏
7.【主题教育·农学著作】(2023浙江义乌稠州中学检测)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 (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升华
8.(2022广东广州中考,5,★☆☆)广州北部水厂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关于水的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明矾能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
D.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9.(2022江苏苏州中考,17,★☆☆)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太湖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10.(2022海南中考,14,★★☆)我省是海洋大省,海水淡化一直是重要研究课题,膜技术的引入使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如图对醋酸纤维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透过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种离子不能通过膜,从而得到淡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未加压的情况下,也可使淡水量增加
B.持续增大压强更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淡水
C.a口排出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制食盐
D.加压后a口排出液中离子的种类不变
11.(2022安徽中考节选,15,★★☆)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2)超滤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    (填字母序号)。
A.难溶性大颗粒     B.可溶性无机盐
C.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3)生活中,你提倡饮用白开水还是矿泉水,理由是          
                              。
12.【学科素养·科学观念】(2022甘肃金昌中考)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   的原理相似,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含滤纸)和    (填仪器名称)。
(2)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性。
(3)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4)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13.【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浙江杭州模拟)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
(1)填写仪器名称:X    ,Y    。
(2)为下列实验挑选合适的装置(填序号)。
①从海水中提取较纯净的水使用装置    ;
②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食盐使用装置    ;
③除去黄河水中的泥沙应使用装置    。
(3)图C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蒸馏烧瓶中放几块碎瓷片的作用是          。
答案解析
1.C 渣汁分离,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
2.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C 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A不正确;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B不正确;漏斗下端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C正确;过滤只能把粗盐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除去,过滤后的液体中还含有可溶性物质,因此不是纯净水,D不正确。
4.C 取液弃渣的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故选C。
5.B 经蒸馏处理后的水可认为是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6.C 滤网将茶水与茶叶分离类似于过滤操作。
7.C 通过加热、汽化、冷凝得到白酒的方法是蒸馏。
8.C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A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异味,B正确;超滤膜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C错误;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正确。
9.C 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A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B正确;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一般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的过程,不进行蒸馏操作,C错误;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自来水属于混合物,D正确。
10.D 在未加压的情况下,水分子几乎不透过膜,不能使淡水量增加,A错误;持续增大压强达到一定浓度后,水分子就很少透过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同时也容易导致膜破裂,B错误;a口排出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粗盐,而不是精制食盐,C错误;因为海水中各种离子不能通过膜,所以加压后a口排出液中离子的种类不变,D正确。
11.(1)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C (3)提倡饮用白开水,因为长期喝矿泉水,易导致钙、钾离子等摄入超标(合理即可)
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超滤技术用到的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难溶性大颗粒物质和高分子化合物都无法通过,而石英砂过滤器已除去难溶性大颗粒物质,故超滤除去的是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故选C。
12.(1)过滤 玻璃棒 (2)吸附 (3)肥皂水 (4)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些(合理即可)
解析 (1)净水机中,PP棉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净水原理与过滤的原理相似;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要用玻璃棒引流。(2)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去除异味和余氯。(3)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有:用洗菜水浇花、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些等。
13.(1)玻璃棒 蒸发皿 (2)①C ②B ③A
(3)温度计位置错误 防止暴沸
解析 (2)①从海水中提取较纯净的水的方法是蒸馏,使用装置C;②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食盐的方法是蒸发结晶,使用装置B;③除去黄河水中泥沙的方法是过滤,使用装置A。(3)温度计位置错误,温度计玻璃球应处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蒸馏烧瓶中放几块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1课时 物质的结晶
                
                
1.(2023浙江绍兴月考)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硝酸钾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未涉及的实验方法是 (  )
A.溶解   B.蒸发   C.结晶   D.升华
2.(2020浙江衢州中考)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教材变式·P33活动改编】(2023浙江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将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  )
A.实验所用是常温下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B.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
C.实验主要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
D.滴到凹穴玻片上的溶液,一般需要10滴左右
4.【跨学科·语文】(2023浙江丽水模拟)氯化钠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烧干海水变银山”是郭沫若对海南莺歌海盐场的赞美诗作。海水“晒盐”通过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食盐。
5.(2020浙江台州中考)台州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蒸发浓缩→……
(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
(2)渣汁的分离与图中的   (选“A”“B”或“C”)实验原理相同。
(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怎么变化:        。
6.(2020浙江绍兴中考)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3 ℃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所示),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    (选填“甲”或“乙”)。
(3)t1 ℃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7.【新题型·创新实验】(2023浙江台州月考,14,★☆☆)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木块漂浮在硝酸钾溶液中。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木块上浮
B.硝酸钾溶液温度上升
C.U形玻璃管的左侧液面下降
D.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8.(2022浙江湖州中考,14,★★★)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1 169 246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20 ℃时,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
C.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
D.将80 ℃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是2.4克和137.4克
9.【学科素养·态度责任】(2022甘肃中考,13,★★☆)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氯化钠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
                              。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4)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358 g氯化钠,10 ℃时最少需用   g水才能完全溶解。
(5)20 ℃时,将20 g食盐放入50 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10.【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浙江台州模拟)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硝酸钾/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氯化钠/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1)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4)对(3)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硝酸钾
(5)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 g硝酸钾、18 g氯化钠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 g水中。改变温度使硝酸钾析出,氯化钠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       。
答案解析
1.D 由“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可知,涉及的实验方法有溶解、蒸发和结晶,未涉及的实验方法是升华。
2.B 热硝酸钾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A错误、B正确;溶液温度降低,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C错误;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错误。
3.B 由于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实验时为更快观察到现象,所用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应是较高温度下的溶液,A错误;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B正确;该实验主要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C错误;凹穴玻片上能容纳的液体很少,滴加1滴即可,D错误。
4.蒸发结晶
5.(1)物理变化 (2)B (3)变大(或先变大后不变)
解析 (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渣汁的分离与过滤的实验原理相同。(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大。
6.(1)t2 (2)甲 (3)20%
解析 (1)由题表信息可知,t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温度降低,B的溶解度减小,故甲试管中有固体析出。(3)t1 ℃时,A的溶解度是36.0 g,将10 g A固体放入40 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够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7.D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密度变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木块下沉;瓶内气压减小,U形玻璃管的左侧液面上升。
8.D 根据题表数据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说法正确;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此温度下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B说法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因此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C说法正确;将80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到20 ℃,利用溶解度计算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约为1.7克和51.1克,D说法错误。
9.(1)易溶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3)蒸发结晶 (4)1 000 (5)26.5%
解析 (1)20 ℃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 g>10 g,属于易溶物质。(2)从题表数据中发现,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3)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固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4)1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 g,即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35.8 g氯化钠,则溶解358 g氯化钠,至少需要1 000 g水。(5)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0 g,将20 g食盐投入50 g水中,最多溶解18 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6.5%。
10.(1)氯化钠 (2)45.8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Ⅰ (5)20 ℃≤T<70 ℃
解析 (1)从题表数据中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2)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4)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5)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 g硝酸钾、18 g氯化钠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 g水中。改变温度使硝酸钾析出,氯化钠不析出,根据题表数据可知,温度T的范围是20 ℃≤T<70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3课时 粗盐的提纯
                
                
1.(2022江苏苏州中考)在粗盐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有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
   A.溶解粗盐    B.过滤粗盐水
  C.蒸发结晶    D.趁热取下蒸发皿
2.(2023浙江绍兴模拟)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3.(2021浙江丽水中考)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4.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属于    (选填“易溶”或“难溶”,下同)性物质,泥沙属于   性物质。
(2)实验时,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3)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不采用降温结晶的理由是         
                              。
5.(2023浙江绍兴期中,49,★☆☆)下列“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大颗粒的粗盐可用玻璃棒捣碎
B.溶解粗盐时,把粗盐慢慢倒入盛有10 mL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的速率
D.在加热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6.(2022重庆中考A卷节选,22,★☆☆)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实验:去除粗盐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   (填序号)。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   。
7.(2022重庆中考B卷改编,22,★★☆)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粗盐配制氯化钠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氯化钠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     。
(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   (填序号)。
(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2022湖南岳阳中考,43,★★☆)小文同学做粗盐(含难溶性杂质)提纯的实验并计算精盐产率,如图是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
① ②
③ ④
(1)操作②过滤后,溶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填写一条);
(2)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4)操作①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会使所得精盐的产率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9.【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浙江丽水松阳一中期中改编)海水可以“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兴趣小组同学按图甲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图甲中的操作①对应图乙中的    (填序号)。如果经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图乙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是                              。
(2)若要利用精盐配制 100 克 12.5%的食盐溶液,则下列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序号)。
a.烧杯 b.10 mL 量筒 c.100 mL 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 f.药匙
(3) 若(2)中配制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12.5%,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②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撒落在烧杯外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答案解析
1.B 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A错误。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B正确。蒸发时,应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C错误。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D错误。
2.D 粗盐提纯实验步骤是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将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①。
3.D 称量时要求“左物右码”,A不规范;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B不规范;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要紧贴烧杯内壁,C不规范;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以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D规范。
4.(1)易溶 难溶 (2)玻璃棒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解析 (1)氯化钠易溶于水而泥沙难溶于水。(2)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晶体析出。
5.D 大颗粒的粗盐应用研杵捣碎,A错误。溶解粗盐时,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量筒内进行,B错误。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C错误。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D正确。
6.③①②  酒精灯
解析 蒸发过程中,提供热源的玻璃仪器名称为酒精灯。
7.(1)酒精灯 (2)D (3)引流 (4)50 偏大
解析 (1)仪器C的名称是酒精灯。(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烧杯。(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5%=2.5 g,所需水的质量为50 g-2.5 g=47.5 g(合47.5 mL)。应选择50 mL量筒。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8.(1)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④①②③ (4)偏低
解析 (1)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2)操作③是蒸发操作,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粗盐提纯实验步骤是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将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4)操作①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会使所得精盐的产率偏低。
9.(1)C 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A中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2)acde (3)①②③
解析 (1)图甲中的操作①为溶解,对应图乙中的C;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2)配制100克12.5%的食盐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100 mL 量筒、滴管、玻璃棒。(3)①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且称量时会使用游码,会使实际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将称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撒落在烧杯外,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大,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使溶剂质量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