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八上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共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一轮复习八上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共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回顾旧知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不同的口号主张,体现出时代变化的发展,以下口号分别体现了哪个阶级的救国主张?
A、自强求富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2. 理解: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
1. 识记: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 识记: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课程标准
成立兴中会
中外文明同时空
世界
中国
1894
1905
1911
1912.1
1915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清帝退位
成立同盟会
1913
20世纪初
1916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1912.2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科举制废除
新文化运动
1916
凡尔登战役
成立兴中会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领导广州起义 1895年,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成立同盟会 (1)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2)成立: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
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机关报: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5)指导思想:将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
合称“三民主义”
(6)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评价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
易错易混:
1、兴中会只是第一个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则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团体不等于政党,政党有组织机构、革命纲领、宣传阵地。
同盟会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内涵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能力拓展
理解“三民主义”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哪两个主义?
民族与民权
考点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睹其祸害于来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概括材料,简述孙中山认为的“欧美社会之祸”。并结合所学,简述为避免此种“祸害”在中国的发生,他提出了的思想主张。
“欧美社会之祸”:贫富分化加剧(国强民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主张:民生主义。
考点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观察右图,说一说革命志士
在辛亥革命前发动了哪些起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考点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根据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
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考点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考点2
时间 领导阶层 指导思想 目的 性质 标志/高峰:武昌起义 时间
主力
影响
1911年,农历辛亥年,故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也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影响)
(民主共和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影响)
重要成果 1912.1.1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1912.2.12
1912.3.11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创立中华民国
清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1911
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
考点2
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多选)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使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A、清帝必须退位
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4分)
①民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
②民权:创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影响)
考点2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
结合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一方面的影响?
是什么?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思想上: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影响)
考点2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Q、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还有什么遗憾?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辛亥革命的影响
① 进步性: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 局限性:(2个没有)
a.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的影响
易错易混:
3、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他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也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独裁统治 复辟帝制 准备
概况
结果
认识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制造“宋案”
孙中山、黄兴等号召反袁,发动“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
对内: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底,蔡锷等掀起护国战争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考点3
主要派系
目的
手段
影响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等
争夺地盘和巩固割据政权
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割据混战
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考点3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考点3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文化自信缺失;
物质层面:洋务运动
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
考点3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梳理单元框架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不同点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层面 思想主张 目的 性质
特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陈独秀)
器物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自强
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维护清朝统治
建立君主立宪制
追求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追求民主和科学
改造国民性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相同点 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背景 目的 方法 影响 艰难原因 启示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救亡图存,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
学习西方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对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起到一定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上行不通
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复兴
清政府的腐败、封建制度的落后
列强的侵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项目 华盛顿 拿破仑 孙中山
不同点
相同点 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1)都在本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拓展
孙中山、华盛顿、拿破仑比较
福建6年真题子母题
1. (2021福建14题)它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 000多年历史打上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护国战争 D. 护法运动
B
2. (2019福建11题)“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 提出三民主义
B. 推翻封建制度
C. 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3. (2023福建13题)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 新式学校的出现
B. 女性地位的提高
C. 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封建制度的结束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单元 
BAADA AA
1. (2023安徽)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召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
A. 倾向改良 B. 主张革命
C. 拥护君主立宪 D. 赞成君主专制
B
2. (2023龙岩二检)1911年广州起义前,黄兴绝笔书“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这反映了革命党人(  )
A.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 宣扬民主与共和理念
C. 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D. 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
A
3. [新课标·教学提示](2023广东)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武昌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护国战争
D. 中华民国成立
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
A
4. 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中的一段记载,其可用来说明辛亥革命的(  )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A. 背景 B. 经过 C. 性质 D. 成果
D
5. (2023福州二检)民国建立后采用民国纪年,结束了汉武帝时代开始的以帝号和年号并用的纪年方式。这有利于民众感受到(  )
A. 帝制时代的终结 B. 传统文化的精华
C. 学习西方的决心 D. 实业救国的思潮
A
6. (2023黄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 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 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A
7. 制作表格来整理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事件 口号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
戊戌变法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A. 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不懈努力
B. 中国近代政治变革发展曲折
C. 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不断反抗
D. 中国封建道德礼教土崩瓦解
A
1.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 B.开始了思想宣传
C.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D.明确了革命任务
2.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  )
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 B.关注民生问题
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D.主张民主共和
3.1918年,桂、滇各系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1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
A.是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 B.有利于三民主义的提出
C.源于曲折的革命经验总结 D.促进共产主义思想传播
D
B
C
4.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蔡元培书写挽联纪念: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下列属于孙中山“未竟之功”的是(  )
A.使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B.创建资产阶级性质政党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孙中山在1916年说道:“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国民者,民国之天子也。”由此可见,孙中山强调(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6.孙中山认为“《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可见该刊(  )
A.与维新派实现了政治联合 B.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C.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C
B
7.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D.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8.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9.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
B
D
D
10.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难以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就不可能取得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直到最后胜利的结局,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据此推断,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D.开始了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
11.“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材料描述的是(  )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B
B
12.孙中山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记载:“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由此可知,孙中山认为(  )
A.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黄花岗起义为武昌起义准备了条件
D.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的组成部分
13.有学者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换来的只是“中华民国”那块空招牌,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不是不应该发生,而是因为革命志士的觉悟“太早了些”。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辛亥革命发生毫无意义可言 B.革命党人是当时最先进阶级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D.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
C
14.“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与我们民众大多数,没有关系。”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思想 B.缺少了群众基础
C.推翻了君主专制 D.实现民众的联合
15.孙中山曾写出:各方在八国联军后的反应给了他的革命行动新的革命力量,入党人数增多,海外筹款,较前有效。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  )
A.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B.早期革命积累了经验
C.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D.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16.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结束了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历史 B.体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内涵
C.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C
B
17.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直接催化了中国近代国家形态与多元一体民族的形成,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的成功转型。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 B.促进了广大民众思想解放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
18.梁启超说:“(辛亥)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发起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北洋政府统治黑暗 D.唤醒无产阶级的重要性
A
B
19.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以及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文中的“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
A.君主立宪制文献 B.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君主专制法令
20.《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B
C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的态度。(1分)并分析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
态度:持赞赏、支持的态度;
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材料二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的原因。(4分)
①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政府失去民心;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⑤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⑥革命团体的组建以及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意思相符,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材料三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此所进行的努力。(4分)
理论:提出三民主义。
实践: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③颁布法令,发展实业;④剪发辫,改称呼,学习西方生活方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