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
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近代民族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初步发展
工业发展
教育文化
事业发展 1862年
京师
同文馆
成立
1872年
《申报》
创办
1897年
商务印书
馆创办
1898年
京师大
学堂
创办
1905年
科举制
废除
1912年
京师大学
堂改名
北京大学
1914年 1918年
《狂人日
记》发表
1949年
发展热潮“短暂的春天”凋敝萎缩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3年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1. 张謇兴办实业
背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主张 “  实业救国  ” 代表 大生纱厂
影响 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实业救国 
2.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代表人物 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发展历程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义产生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热潮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  发展实业  的法令,人们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发展实
业 
发展历程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萎缩 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和摧残,在夹缝中顽强挣扎
第一次世界大战 
官僚资本主义 
特征 (1)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  轻工业  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轻工业 
(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出现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中等规模和小规模企业, 特征是资金少, 规模小。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 即革命性与妥协性。 (2) 官僚资本主义: 与民族资本主义相对, 官僚资本主义凭借国家政权, 依附帝国主义, 以垄断形式出现, 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的利益, 极大地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1. 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表现 风俗习惯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  自由平等  的新风尚
自由平等 
表现 生活方式 (1)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便利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特征 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2.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表现 (1)创办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  京师大学堂 
(2)废除科举制度:  1905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3)颁布新学制: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影响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推动了新文化的传播
同文
馆 
京师大学堂 
1905 
3. 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报刊 代表 (1)  《申报》  :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3)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影响 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申报》 
出版 机构 代表 (1)  商务印书馆  :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其他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
(3)新华书店:由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是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影响 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 
4. 文学艺术成就
文学 鲁迅 (1)《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3)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文学 其他 成就 (1)20世纪初以后: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2)解放区的文艺作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
美术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美术 徐悲鸿 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
音乐 聂耳 创作了  《义勇军进行曲》  (由田汉作词,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毕业歌》等名曲
冼星海 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 (1)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31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2)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留下《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
1. 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小切口】
春秋后期,
孔子创办私
学,主张“有
教无类”
汉武帝时在长
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经典为
教材,培养儒
学人才
隋炀帝时
创立进士
科,标志着
科举制正
式确立
唐朝武则
天时大力
发展科举
制,创立
殿试制度
宋朝注重发
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
科举制,文教
昌盛
明朝规定科
举考试必须
以朱熹《四
书集注》为
标准
清朝前期
实行文化
专制政策;
提倡尊孔
读经
20世纪末
提出科教
兴国战略;
大力普及
义务教育
1977年,高考
制度恢复,为
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培
养大批人才
1924年,
孙中山在
广州创办
黄埔军校
1905年,清
政府谕令一
律停止科举
考试
百日维新期间
创办京师大学
堂,1912年改
名为北京大学
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京
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
生出国深造
阿拉伯帝国时期,设
立“智慧宫”,集科学
院、图书馆、翻译馆
于一体;创造了代
数学
12世纪开始,
欧洲大学兴
起,课程包括
基础课程和专
业课程
彼得一世时期,
推行文化教育,
派遣留学生,创
办科学院,开办
学校
日本明治维
新时期,向西
方学习,改造
日本的教育
19世纪以后,为了
适应工业化发展的
需要,欧洲国家开
始推广大众教育
古代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儒家思想的演变




(1)影响中外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科技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2)中国教育发展呈现的特点:教学方法、目标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逐渐大众化平民化。
(3)教育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系:教育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推动国民素养的提高,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促进国家发展;国家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和政策支持,能够推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中国近代以来创办的报刊【小切口】
变化
原因
由社会生活方
面到专门的政
治思想宣传
由宣传资产阶级维
新变法思想到宣传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由宣传政治理
念到宣传新思
想、新文化
由宣传新思想、新
文化到宣传新路线、
新的革命前途
社会生活
各方面的
信息
宣传变法
维新思想
宣传三
民主义
宣传“民主、科
学”,提倡新文
学、新文化
宣传无产阶
级的路线、
方针、政策
《申报》《时务报》《国闻报》《民报》《青年杂志》《解放日报》
1872年 1896年 1897年 1905年 1915年 1941年
体现出
的主要
变化
主要宣
传内容
创刊
时间
???????????????
甲午中日战争中
国战败,民族危
机加剧,资产阶
级维新派谋求制
度变革
签订《辛丑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
主义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民族
危机加深
袁世凯独裁统
治和复辟帝
制,北洋政府
掀起“尊孔复
古”逆流
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
国人民进
行新民主
主义革命
(1)近代报刊事业发展的原因:救亡图存的需要;先进西方文明的冲击;先进知识分子的带动;西方国家创办报刊的示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2)近代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受时局影响较大。
材料 近代中国报刊以大量史料批判封建糟粕,以传播“新观念”为主要内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时务报》曾多次刊登呼吁男女平等的文章,通过思想宣传与舆论造势服务于女性解放斗争,主要表现在“戒缠足”与“兴女学”两个方面。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论不变法之害》一文,就国家封闭、群众思想禁锢的现实困境进行尖锐指责,并呼吁采取办学堂、废科举、广开学会等措施。这种“兴人才”的主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摘编自刘景泰《近代中国报刊事业的发展演变探析》
根据材料,概括报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批判封建糟粕,促进民众思想解放;呼吁男女平等,支持女性解放;宣传人才强国思想等。
1. (2023广东)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C )
A. 魏源
B. 张之洞
C. 张謇
D. 詹天佑
C
2. (2021广东)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B )
A. 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 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B
3. (2022广东·跨数学)如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以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和手织机纱线的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B )
A. 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 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
上升
C. 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 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B
4. (2023广东·唯物史观)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B )
A. 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 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 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 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B
5. (2023广东深圳)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这一变化说明( D )
A. 时人崇洋媚外
B. 地区发展有差异
C. 地区发展
D. 科学思想的传播
D
6. (2020广东·美育)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C )
A. 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 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 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 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C
1. (2023重庆A卷·史料实证)照片是历史记忆的载体。下列两幅照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记忆是( C )
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 民生公司的第一条轮船“民生轮”
C
A. 变法图强 B. 扶清灭洋 C. 实业救国 D. 民主革命
2. (2023河南·历史解释)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B )
A. 发展曲折
B. 分布不平衡
C. 技术落后
D. 规模比较小
B
3. (2023北京)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A )
A.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 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 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A
4. (2023广西)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A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 222 92 169
1909 52 348 1 560 270
A
A. 科举制度的废除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双百”方针的提出
5. (2023云南·史料实证)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 A )
A.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B. 广播影视的兴起
C. 艺术创作的繁荣
D. 通信事业的发展
A
6. (2023山东滨州)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C )
A. 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 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 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 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C
1. (2023佛山二模·史料实证)下表是晚清时期一份广东报刊的更名历程,办报宗旨一脉相承。其宗旨是( A )
年份、期数 名称 宗旨
1907年第1期 《商工旬报》 劝奖农工实业
1907年第4期 《农工商报》 劝导实业,开通民智
1909年第55期 《广东劝业报》 提倡实业,振兴中华
A
A. 呼吁实业救国 B. 主张启发民智
C. 宣扬勤劳致富 D. 提倡农工并重
巩固提升
2. (2023河源二模·跨数学)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占比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C )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资本输出
B. 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C. 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运输的需求
D. 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转为顺差
C
3. (2023肇庆二模)朱春驹在《武昌起义杂忆》中写道:“由于辨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剪刀一动,啼哭并作。”民众的态度主要体现了( B )
A. 对蓄辫十分喜爱
B. 对革命前景的忧虑
C. 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
D. 对生活方式难以适应
B
4. (2023汕头一模)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 A )
A. 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
B. 近代学制的完善
C. 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
D. 革命道路的探索
A
5. (2023揭阳一模)1908年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这说明《申报》( A )
A. 注重新闻的真实性
B. 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C.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 专门发表政论文章
A
6. (2023江苏盐城二模·家国情怀)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概念。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使“中华民族”观念传遍大江南北。这一过程表明( D )
A. 维新思想推动新民族观形成
B. 传统的家国观念被摒弃
C. 中华民族观念深受西方影响
D. 反帝斗争促进民族觉醒
D
7. (2023佛山校考一模)地图的绘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也折射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形成“三年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元璋为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郑和七下西洋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清康熙皇帝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用西方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绘成了《皇舆全览图》。
——摘编自马晨燕等《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
材料二 下表是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
地图 出版、编著者 时间 备注
《海国图志》 魏源 1842年 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 清政府 1886—1899年 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
地图 出版、编著者 时间 备注
《中外舆地全图》 邹代钧主编 1903年 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地图集
《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 清政府 1903年 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 周世棠、孙海环 1906年 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地图 出版、编著者 时间 备注
《东三省铁路图》 商务印书馆 1905年 时务专题地图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 《申报》 1912年 ——
——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到清初时期地图绘制的特点。(4分)
政府重视;类型多样,数量众多;成果显著;技术先进,且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4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在绘制上出现了哪些新发展?(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新表现的原因。(4分)
新发展: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功能的不断拓展(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于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任答2点即可,4分)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2点即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一下地图绘制发展的历史意义。(2分)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增强了国家认同意识。(任答1点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