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讲义+试题)(含解析)——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世界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三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讲义+试题)(含解析)——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世界史)

资源简介

专题三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试题)
1.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B.开创了新的学术流派
C.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 D.以论战形式广泛传播
2.18世纪中叶,在英国手工工场内,生产过程被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操作,金属加工已有500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针的制作分工为计抽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一人,钻鼻者又一人。这一现象( )
A.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B.为机器发明创造了条件
C.源于工业文明的开展 D.反映出英国科技的发达
3.1700年,英王威廉三世颁布法令,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棉布输入英国;1719年,乔治一世又颁布法令,禁止在英国买卖和穿着印度棉织品。1774年,英国却明令取消了上述禁令。这是由于( )
A.印度已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B.英国政府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
C.自由主义理论占据主导地位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纺织业发展
4.19世纪初期,伦敦每年被起诉的人数大概是2700人,然而到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0000人。1844年,英国杂志曾记录“英格兰的犯罪数量增长了百分之七百,爱尔兰的犯罪数量增长了大约百分之八百”。上述现象( )
A.源自于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B.导致了英国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体现了英国社会立法渐趋完善 D.反映工业化促使社会矛盾激化
5.研究英国妇女状况的权威人士艾维·平奇贝克认为19世纪英国北方地区的妇女,“在40年代与别处同一阶级的女性相比,要聪明敏锐得多。”这主要说明英国( )
A.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了妇女地位 B.妇女阶层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
C.工厂劳动丰富了妇女的人生体验 D.北方的妇女学历水平远高于别处
6.是英国奴隶贸易过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 )
时间 大事
1562年 英国人约翰 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70—1776年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 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A.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B.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
C.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 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
7.19世纪末,欧美新兴工业国家的领导人特别害怕社会骚乱,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似乎觉得经济萧条的到来意味着革命爆发也为期不远了。同时代的一些政治理论家也坚信,殖民地能向失业工人提供移民的处所,能为剩余产品开拓市场,能充当释放工业萧条时期所积累的压力的安全阀。这反映了,当时欧美国家( )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对外扩张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
C.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掀起了争夺世界殖民地的狂潮
8.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并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与活力。提拉克、甘地等人还提出“司瓦拉吉”(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达摩”(使命)。这些做法( )
A.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斗争 B.打击了本国封建顽固势力
C.增强了印度民族独立意识 D.确立了印度教的正统地位
9.下表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种族差序表
身份 称谓 权利
第一代西班牙殖民者 半岛人 政治、经济、司法和教会的高级职位
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 克里奥尔人 出任其他重要职务
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后裔 梅斯蒂索人 低级官职和大部分普通职业
黑人与其他种族的后裔 穆拉托人、桑博人等 大部分作为奴隶成为交易的商品
据表可知,这一“种族差序”( )
A.反映美洲地区人种结构多元化趋向 B.实现了西班牙对拉美的完全控制
C.旨在维护考迪罗体制和大地产制度 D.是引发巴西独立运动的主要原因
10.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使得国内物价飞涨,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麦、布匹及五金产品等。甚至西班牙政府也鼓励商人出口羊毛,并进口半成品和成品商品。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殖民扩张与欧洲社会转型的联系 B.西欧贸易中心转移的背景
C.西班牙殖民权衰落的直接原因 D.欧洲争夺世界霸权的开端
11.19世纪初爆发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共同构成所谓的“大西洋革命”,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却是一场“早产”革命,独立后的拉美民族民主被称为“早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
A.法国大革命削弱了宗主国的统治 B.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
C.美国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 D.独立前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尚未觉醒
12.列宁高度评价了亚洲被压迫民族革命斗争的意义,认为亚洲的觉醒是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盛行及其反转来影响欧洲的时代”。由此可知,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 )
A.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促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加剧了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经济一瞥
材料一
1900—1930年美国汽车注册与销售量(单位:辆)
年份 汽车注册量 工厂销售量
1900 8,000 4,100
1905 78,000 24,200
1910 468,000 181,000
1915 2,490,000 895,000
1920 9,239,000 1,905,500
1925 20,068,500 3,735,100
1930 26,749,800 2,787,400
材料二 1908年,福特设计出了“福特T型汽车”,这种车价格低、容易修、车体轻和行速快,很民众受欢迎。1914年,福特首创生产流水线,装配效率提高。生产流水线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直接带动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使得公司内各职能机构和主管责任分工明确,各分支公司的经营活动既有自主性又相互协调,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应变能力大为提高。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金虎《20世纪前期美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发行了一本名为《女性与福特汽车》的小册子,宣扬汽车在向促使女性向“新女性”转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女权主义者”把汽车作为自己独立生活风格的象征。……1919年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通用汽车债券承兑公司,即提供汽车分期付款信贷的第一个汽车销售金融公司,它的汽车分期付款销售在1925年大约占当年全国汽车信贷销售总额的一半。
——据刘风环《192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整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00—1930年美国汽车工业的特点及影响。
(2)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请确定一个主题,并制定简要研究方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工人阶级来说,成立“工人议会”和“工联”,为争取9小时工作日而斗争,使他们的生活确实有所改善。1832年改革中,工人阶级的“一无所获”加强了他们的集体受剥夺感,促进了他们的阶级意识觉醒,最终导致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宪章运动”的爆发。1867年和1884—1885年的两次议会改革,虽然最终没有实现普选权,但资产阶级通过在政治上对工人阶级的逐渐赋权,逐步钝化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并将之整合进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中去,最终使本可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锋的英国工人阶级,成了工人运动改良主义的榜样。
——摘编自王可园、郝宇青《政治权利与阶级意识——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对工人运动改良主义的影响》
材料二 他们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争取缩短工时,二是参加选举,争取把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人选进地方政府和议会。欧洲革命失败以后,虽然有一批“四八年战士”为了躲避反动政府的搜捕流亡到美国,并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但主要是在德国移民中传播,其影响极其有限,真正能够影响美国工人运动的却是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等。据估计,直到1850年,在美国的制造业中,手工工场的产品仍占总生产量的70%,手工工人仍占压倒性多数。相对地说,手工工人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和分散性。除此以外,接连不断的移民浪潮和西进也影响着美国工人阶级的固定化。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在分析美国的早期工人运动时也认为缺乏一个固定的雇佣工人阶级是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特点之一。美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固定还反映在运动的水平上。在整个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人运动一直是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不但没有全国性行动,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也不能步调一致。尽管也发生过罢工,出现过早期的工会组织,建立过工人党,但都是短暂的,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要求。
——摘编自张友伦《试论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关于美国和西欧工人运动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相较于欧洲工人运动,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不同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恩格斯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C项正确;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开创了新的学术流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论战的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材料“18世纪中叶,在英国手工工场内,生产过程被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操作,金属加工已有500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针的制作分工为计抽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一人,钻鼻者又一人”体现的是手工工场时期英国技术的发达,为机器发明创造了技术条件,B正确;ACD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3.答案:D
解析:英国从禁止外国棉布、纺织品输入到取消禁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的纺织业得到发展,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国需要,而且销往外国,因此取消了禁令,D正确;1849年英国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排除A;B不是原因,排除;C错在“主导”,排除。故选:D。
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初期到40年代英国犯罪率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导致犯罪率上升,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较,所以无法得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犯罪率上升,未涉及贫富分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英国的社会立法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40年代的时候英国北方地区的妇女比别一阶级的女性要聪明敏锐得多,这是因为英国北方地区是工业区,这一地区的女性更多地参加了工厂劳动,扩大了她们社交的圈子,锻炼了她们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人生阅历,使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工厂劳动丰富了妇女的人生体验,这也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妇女的地位是全国性,并不会只提高北方妇女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是把英国北方地区妇女和其他地区同一阶级的女性作比较,并不能看出妇女阶层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故B项错误:英国北方是工业区,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可能会高一点,但是妇女更聪明和敏锐未必是学历水平高的结果,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材料展示了英国在不同时期对待奴隶贸易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末到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展开了黑奴贸易: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逐步废除了奴隶制,可见,奴隶制的状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A项正确;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是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正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遍布五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如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燕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同时代的一些政治理论家也坚信,殖民地能向失业工人提供移民的处所,能为剩余产品开拓市场,能充当释放工业萧条时期所积累的压力的安全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美国家将殖民地视为解决自身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说明欧美列强的对外扩张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B项正确;材料没有进行欧美国家势力各方面的对比,无法得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论,排除A项;“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对外殖民的动机”,而“掀起了争夺世界殖民地的狂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提拉克、甘地等提出“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使命,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推动民族解放,C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能够体现抗英,但不能得出印度抗英斗争是由这些主张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主要体现的是对抗英国殖民者,而非本国封建势力,排除B项;印度教在印度的正统地位在古代就已经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美洲地区有西班牙人、美洲本土出生的西班牙人、西班牙人与印第安的后裔、黑人与其他种族的后裔,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人种结构逐渐多元,A项正确;当时的巴西属于葡萄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并未完全控制拉美,排除B项:考迪罗体制是在拉美独立运动时期形成的,上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巴西独立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独立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使得国内物价飞涨,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麦、布匹及五金产品等。甚至西班牙政府也鼓励商人出口羊毛。并进口半成品和成品商品。”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西班牙,引发西班牙的通货膨胀,进而导致西班牙大量进口西欧其他国家的商品,这推动了英、法、荷等国家的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A项正确;西欧贸易中心转移是指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材料与之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霸权衰落的经济根源,而非直接原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对两欧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与争夺世界霸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A.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这会促使拉美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排除;B.根据所学,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其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经济原因,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之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特别是门罗宣言发表之后,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其“早产”的原因所在,故选C项:D.根据所学,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排除。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根据“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盛行及其反转来影响欧洲的时代”可知,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对欧洲造成了影响,即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A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在二战以后,排除B项;材料仅能说明亚洲的觉醒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不能说明亚洲的觉醒所担负的革命任务,排除C项;列宁亚洲的觉醒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加剧了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的说法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特点:从生产发展过程的角度作答,如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等;从规模的角度作答,如生产和市场规模大等;从技术的角度作答,如技术创新、生产流水线等;从管理制度的角度作答,如管理体制创新等;从营销方式的角度作答,如注重广告创意和分期付款等营销方式灵活(创新)等。
影响:从交通运输的角度作答,如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从经济的角度作答,如促进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美国经济繁荣;从对生活方式和观念变化的角度作答,如方便出行、女性现代(独立)观念、影响消费观念等。
(2)研究方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确定主题 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业结构调整等
史料收集 和辨析 收集史料 需要收集相关主题的史料等。
辨析史料 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资料、图像史料、音像 史料等。 从史料证据价值或来源看:第一手资料、第二手材料。
使用史料的原则 注重实物史料;孤证不立,多类型互相印证
分析历史问题的原则 用唯物主义分析;历史比较;史论结合
研究成果展现方式 图表、小论文、研究报告等
解析:(1)特点:从材料中汽车注册与销售量来看,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生产和市场规模大;根据材料“1914年,福特首创生产流水线,装备效率提高”可知,技术创新、生产流水线;根据材料“通用汽车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可知,管理体制创新;根据材料“福特汽车公司发行了一本名为《女性与福特汽车》的小册子”“即提供汽车分期付款信贷的第一个汽车销售金融公司”可知,注重广告创意和分期付款等营销方式灵活等。影响:根据材料“这种车价格低、容易修、车体轻和行速快,很受民众欢迎”“一些女权主义者把汽车作为自己独立生活风格的象征”“它的汽车分期付款销售在1925年大约占当年全国汽车信贷销售总额的一半”和所学可知,可从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促进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美国经济繁荣、方便出行、女性现代(独立)观念及影响消费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
(2)可确定主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业结构调整等,需要从史料收集(要收集相关主题的史料等)和辨析(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资料、图像史料、音像史料等。从史料证据价值或来源看:第一手资料、第二手材料。)、确定使用史料的原则(注重实物史料;孤证不立,多类型互相印证)、分析历史问题的原则(用唯物主义分析;历史比较;史论结合)及研究成果展现方式(图表、小论文、研究报告等)等角度进行分析。
14.答案:(1)背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是支持他们的工人阶级却一无所得;工业革命使得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阶级政治意识觉醒。
影响:进步性: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英国工人阶级争取到一些胜利;推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为以后的运动积累了经验;也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现实素材,促进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局限性:最终没有实现普选权和更大的政治权力;钝化了阶级斗争意识,走向了改良主义道路。
(2)不同:起步较早;国内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多采取较温和的合法斗争形式;理论贫乏、思想混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流动性强;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发展缓慢。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一时间信息和所学可知,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据材料一“1832年改革中,工人阶级的‘一无所获’加强了他们的集体受剥夺感”和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是支持他们的工人阶级却一无所得;据材料一“加强了他们的集体受剥夺感,促进了他们的阶级意识觉醒”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得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阶级政治意识觉醒。第二小问影响,要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其影响,进步性:据材料一“最终导致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宪章运动’的爆发”和所学可得出,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据材料一“在政治上对工人阶级的逐渐赋权”和所学可得出,为英国工人阶级争取到一些胜利;据材料一所学可得出,推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为以后的运动积累了经验;也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现实素材,促进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局限性:据材料一“最终没有实现普选权”和所学可得出,最终没有实现普选权和更大的政治权力;据材料一“ 逐步钝化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并将之整合进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中去,最终使本可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锋的英国工人阶级,成了工人运动改良主义的榜样”和所学可得出,钝化了阶级斗争意识,走向了改良主义道路。
(2)据材料二“美国早期工人运动是在美国革命结束后开展起来的。”可得出,起步较早;据材料二“其后的自由州与奴隶州之间的斗争经常以自由州的退让而暂时达成妥协,不具备任何社会革命的形势。”可得出,国内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多采取较温和的合法斗争形式;据材料二“能够影响美国工人运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和改头换面的改良主义。工业无产阶级十分弱小,不断在流动。”可得出,理论贫乏、思想混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流动性强;据材料二“在整个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人运动一直是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不但没有全国性行动,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也不能步调一致。”可得出,较为分散、规模较小;据材料二“尽管也发生过罢工,出现过早期的工会组织,建立过工人党,但都是短暂的,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政治要求,没有对资产者构成重大的压力。”可得出发展缓慢。专题三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讲义)
第28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考点1 工业革命的背景
1.概念: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兴起:首先发生在英国。
3.背景
前提 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条件 劳动力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资本 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市场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带来广阔的国内和海外市场
技术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生产技术日益纯熟
直接原因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
考点2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 表现
生产手段 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生产组织 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主要标志
表现 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意义 蒸汽机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车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5.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考点3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中后期
2.条件:
(1)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2)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3.成就
主要表现 意义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影响深远
化学工业兴起 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 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焕发出新的活力
4.特点:
(1)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
(3)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考点4 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2.生产组织形式: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由于生产的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背景 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手工工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逐步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批产业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
形成 工业革命期间,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内容 厂房要有一定规模,工人实行倒班制
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对工人进行管理
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进行标准化生产
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制定市场方案,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作用 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使工业革命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4.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变化。
(1)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前者通过改革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后者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
(2)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5.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1)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城市化进程开启 表现 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影响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居住条件改善 表现 建筑技术革新,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影响 各种设施和服务使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发生巨变
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 表现 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煤气灯、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把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影响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表现 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
影响 促使各国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积极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空前加强;坚持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消极 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如劳动时间过长,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和职业病时常发生等
6.社会问题: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7.国际关系
(1)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扩张,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第29讲 医疗与公共卫生
考点1 疫病与医学成就
1.历史上的疫病与防治
概念 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种类 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
表现 古埃及时期,天花流行;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中国康熙皇帝也得过天花
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中国明朝末年鼠疫导致大批患者死亡;新航路开辟后,黄热病在美、非、欧肆虐两个世纪;20世纪早期,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等
影响 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许多重要人物丧命,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防治 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古罗马修建饮水道、下水道;中国古代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等
建立救治机构:西汉政府隔离传染源;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隋唐时期设立“病坊”
近代医学的进步:英国人发明牛痘接种法和青霉素;法国人创立巴氏灭菌法
中医药的成就
时间 人物 成就 意义/地位
战国 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 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西汉 —— 《黄帝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神医”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唐朝 孙思邈 《千金方》 “药王”
唐朝 —— 《唐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 —— 针灸学 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
当代 屠呦呦 青蒿素 获诺贝尔奖
考点2 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概念 “西医”通常是指“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西方国家发展出来的一门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全新的医学体系
传播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把西方医学带到中国,但影响有限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医生与军医在中国内地建立教会医院,以通商口岸最为集中
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西医成就相继被引入中国
西医院校随教会医院在中国落成,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
西方公共卫生措施逐渐被引进中国,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大城市的公共卫生事业兴起,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
考点3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2.落实措施: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公共疾病的防控与公共卫生的监督。
医疗机构的建立 20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完善了各层级的医疗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各级医疗网络,推行计划免疫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重大传染病
许多国家注重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工作,出台了相应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增强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成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行动指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益强化
21世纪,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扩大,医疗扶贫的力度加大
考点4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西方国家治疗疑难杂症,重视防疫工作。
(2)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增长。
(3)我国在医学的一些领域领先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培养个人卫生习惯。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日益得到重视。
第30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1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早期工人运动
(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严重的贫富分化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特点: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3)代表:三大工人运动。
时间 名称 意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2.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2)思想: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3)评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由于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他们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设想和实践都无法真正实现。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创立
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标志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内容 (1)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2)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3)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意义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发展
(1)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①内容: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②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2)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3.意义
(1)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
考点3 第一国际
(1)背景:《共产党宣言》发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的促进。
(2)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3)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考点4 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建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3.措施
角度 革命措施 作用和意义
机构建设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创举: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
民主制度 公职人员任免: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人民公仆形象: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军队警察建设方面 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社会经济方面 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教育方面 要求实行世俗的“全面教育”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5.意义
(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31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考点1 拉美和亚洲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
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2)过程:
时间 殖民者 殖民地 殖民统治
15-16世纪中叶 西班牙 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殖民地包括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 西班牙建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发展起黑奴贸易。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16世纪 葡萄牙 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17、18世纪 荷兰、英国、法国 拉丁美洲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的地区
(3)结果: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殖民扩张过程
背景 时间 殖民者 殖民地
新航路开辟 16世纪中叶 葡萄牙 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西班牙 菲律宾
17世纪 荷兰 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
英国 印度
工业革命 19世纪 英国 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英法俄 分割奥斯曼帝国领土;在伊朗划分势力范围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 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法国 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英国 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日本 吞并了朝鲜半岛
八国联军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殖民扩张的方式
①葡萄牙人在亚洲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②英国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
③荷兰和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实行贸易垄断。
④工业革命后,直接进行武力侵略。
⑤签订不平等条约。
(3)影响:
①亚洲国家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②英国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考点2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策略转变
(1)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殖民者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3)19世纪后期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掀起瓜分非洲狂潮。
2.概况
北非 埃及 ①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 ②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还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③1882年,英国通过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苏丹 英国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其他 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非洲腹地 准备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侵略计划 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③德国则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柏林会议 背景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内容 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有效占领”原则。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影响 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晚期,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考点3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形成原因: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导致更大规模地瓜分世界。
3.历史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2)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使其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东方从属于西方;但在客观上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4)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带来灾难与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考点4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阶段 背景 概况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政治:欧洲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经济: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思想: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揭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序幕
西属拉美: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1826年基本实现独立
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宣告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独立后面临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任务 ①政局动荡,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反封建) ②英美等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反帝) 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2.亚洲的觉醒
(1)背景:
①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②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③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概况:
时期 事件 结果 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引发孟买工人的政治总罢工 失败,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资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目标实现民族独立
伊朗立宪革命 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 暴力革命,制定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权
中国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有政党领导,有指导思想,通过暴力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宪法
3.非洲的抗争
事件 背景 时间、领导人 结果 特点
埃及抗英斗争 英国排挤法国欲单独控制埃及 1882年爱国军官阿拉比 因地主官僚动摇叛变而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出现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
苏丹马赫迪起义 英国侵略 1881—1899年“马赫迪” 英国控制苏丹 利用宗教号召,时间长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意大利入侵 1894—1896年皇帝孟尼利克二世 打败侵埃意军,埃塞俄比亚保持独立 君主领导,非洲唯一胜利的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