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海洋与人类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根据渔民出海捕捞大黄鱼的相关材料,学生能说出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区域认知)。 2.通过读海洋空间利用模型示意图,说出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并能说出海洋为人类提供了诸多海洋矿产资源(综合思维)。 3.利用相关材料,学生能根据材料简述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综合思维)。 4.利用相关材料,学生能根据材料依次归纳人类应对大黄鱼衰落已经采取的措施(综合思维)。 5.从大黄鱼的繁荣到衰落再到重生,从海洋捕捞到海洋养殖再到海洋牧场,学生能体会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影响,增强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的意识和人与海洋协调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2.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2.人类如何合理开发海洋,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入 以舟山群岛的部分海景视频导入。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舟山群岛过渡到舟山渔场,再过渡到舟山渔场的大黄鱼,通过讲述大黄鱼的故事,探究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环节二:大黄鱼的繁荣 播放对船捕捞大黄鱼作业的视频,感受大黄鱼的繁荣。并提出【问题1】:大黄鱼属于哪种海洋资源? 学生回答:海洋生物资源。教师讲述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如鱼虾贝藻类。 教师提出【问题2】渔民去海洋里捕捞大黄鱼利用了哪种海洋资源? 学生回答:海洋空间资源。 教师讲述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并呈现海洋空间利用模型示意图,提出【问题3】读海洋空间利用模型示意图,简要说出人们对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岸带和海底四个区域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人们对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岸带和海底四个区域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教师提醒学生图中还有海底锰矿采集船、海底石油钻井平台,提出【问题4】据此可推测还有哪种海洋资源? 学生回答:海洋矿产资源。 教师补充讲解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石油资源,可燃冰,滨海砂矿、锰结核等。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让学生看到旧时大黄鱼的繁荣之象,并让学生说出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 环节三:大黄鱼的衰落 教师呈现舟山大黄鱼年均产量示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到大黄鱼由繁荣走向了衰落。教师发出指令,请同学们阅读图文材料【探究1】根据材料,简述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材料一:50年代-70年代,渔民积极投售大黄鱼;同时,沿袭传统古老方法进行水产品加工,生产的传统水产品味鲜色美,名扬四海。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①品质高,知名度高,市场需求扩大 材料二:1973年冬,全国5000多对机动大围网船/向亲鱼/越冬海域/进发,最终捕捞越冬大黄鱼25万吨以上,围捕产量是过去年均产量的2倍多。采用“敲罟作业”捕捞大黄鱼,使用雷达网、底拖网等网具,网口面积越做越大,网眼却越做越小。观看视频“敲罟作业”,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②过度捕捞,捕捞方式不合理。 材料三: 滩涂围垦、造船厂征用土地等破坏了滩涂和浅海,导致海洋生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越来越少。再加上轮船带来的噪音污染,以及各类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和附近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导致近海水域污染严重。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③不恰当的人类活动,使大黄鱼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海洋水污染严重。 设计意图:利用舟山大黄鱼年均产量折线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大黄鱼的衰落,并利用相关图文材料,让学生分析大黄鱼衰落的原因。 环节四:大黄鱼的重生 教师讲述:在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等的综合影响下,大黄鱼一度濒危。面对衰落的大黄鱼,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同学们阅读图文材料【探究2】根据材料,依次归纳人类应对大黄鱼衰落,已经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大黄鱼之父”刘家富致力于研究大黄鱼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最终让大黄鱼成为全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反映了措施①大力发展大黄鱼海水养殖。 材料二:1995年国务院批准伏季休渔制度,并在东海、黄海、渤海海域首次全面实行伏季休渔。反映了措施②实行伏季休渔。 材料三:2017年,舟山出台并实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反映了措施③通过立法休渔护鱼。 材料四:2020年以来,舟山市组织开展各类执法检查300多次,缴获违禁、违规网具2000多顶(件)。反映了措施④加强海洋执法。 材料五: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开展渔老大座谈会,与中小学共建海洋知识教育基地,通过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全面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反映了措施⑤加大宣传教育。 材料六:舟山市从1982年开始向大海“放鱼”,进行科学化增殖放流。同时,积极申报设立海洋牧场,启动人工鱼礁建设。自2003年以来,舟山市投放各类人工鱼礁已超50万空立方米。为推动海洋资源修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贡献了“舟山力量”。反映了措施⑥科学化增殖放流,加强海洋牧场建设。 教师讲述:海洋牧场?牧场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见过内蒙古大草原上“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放牧景观,但你见过在海洋里放牧的场景吗?什么是海洋牧场呢?海洋牧场是指在无人干扰的海域,利用多个人工鱼礁、海草床等营造适合生物种苗生活的环境,然后采用增殖放流的方法,将人工培育的生物种苗放入海中,让它们直接以海洋中的天然饵料为食,从而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的产量和品质。通俗来讲,就是 用人工鱼礁给生物种苗在海底建房子,重上海藻海草,让人工增殖放流的生物种苗有地方安身繁殖。所以,海洋牧场主要包括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右侧这两幅图就反映了人工鱼礁在海洋牧场中发挥的作用。传统的海水养殖是通过外界投入提高产出,重视的是产出和经济效益。而现在的海洋牧场重视的是生态系统恢复,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大力发展大黄鱼海水养殖,实行伏季休渔,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和海洋牧场建设等措施下,大黄鱼又重新回到百姓的餐桌。不过,主要是人工养殖的大黄鱼。野生大黄鱼虽还未形成鱼汛,不及往日的辉煌,但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正在慢慢地恢复,实现了大黄鱼的重生。播放“一网捕获4900斤野生大黄鱼”的新闻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认识到大黄鱼的重生。 设计意图:利用相关图文材料,让学生归纳人类应对大黄鱼衰落,已经采取的措施。播放“一网捕获4900斤野生大黄鱼”的新闻视频,让学生认识大黄鱼的重生。 环节五: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小结,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形成知识体系。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