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 行为改变技术改变职校生不良行为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教育 行为改变技术改变职校生不良行为 课件

资源简介

(共75张PPT)
行为改变技术
及其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 (改变不良行为)
引 言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家庭教育的失当、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品行问题、心理问题凸显,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解决学生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即需要积极的观念和态度,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现代教师的要求:从事务型教师转变为谋略型教师——明白教育背后的道理并智慧处理。
中职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及危害
(一)中职生的挫折情绪与问题行为
  首先,由学习上的挫折感而引起的 。
  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对一切活动毫无兴趣,整天处于焦虑苦恼中不能自拔,甚至导致精神创伤或偏差行为,如拖延交作业时间、逃课、对自己放任自流等。
  厌学
  中职学生厌学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上课睡觉或心不在焉,自习课吵闹,对作业置之不理,课余时间不复习,考试交白卷,实验课上嬉戏,实践课不积极等等。
其次,由人生的挫折引起。 心境——冷漠和消沉。
 表现在行为中是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一蹶不振;时儿信心十足,时儿灰心丧气。这种现象叫“自我同一性混乱”,即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不能统一起来, 
(二)中职生的逆向心理及其行为倾向
  学生由于受原有价值观的作用和偏见的影响,以及教师的过度教育、无效刺激和损害自尊心的刺激可能造成逆向心理及其某些行为倾向,比如部分学生对某些会议、报告、课程感到厌烦,甚至逃避。
(三)中职生违反社会规范的问题行为
偷摸行为
赌博行为
打架、吸烟、喝酒、赌博、沉溺网吧等等。 
(四)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危害
(1)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课堂秩序比较混乱,自习课像赶集一样嘈杂,许多教学过程几乎成了走过场,致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2)学生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多,宿舍卫生、学习纪律就需要更大的监管力度,并且需要面面俱到,使学生主管部门及班主任疲惫不堪。
(3)师生冲突频繁。
(4)影响教师的心态。对学生不良行为,教师的挫折感经常溢于言表,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迹象。   
反思:如何办
耐心、信心、恆心!
人格成長是沒有速成捷徑的;每一
 個人都是可以改變的!
如果現在無法改變那是我們尚未找
 到改變他的適當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面临着生源素质下降,就业形势严峻,教育难度加大的现实问题。面对新形势情况,积极寻找职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显得犹为重要。
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处理策略回顾
教师对学生问题的教育策略
1、言语疏导型策略:借助谈话、劝说等 从认知上施加影响;
2、惩罚约束型策略:以规章制度制裁,或进行情境性的批评、惩罚,或限制条件阻止其滋长;
3、行为疏导型策略:在行为上给予影响或给行为改变创造条件;
4、责任转移型策略:把学生交重要他人或借助空间环境的转移以改变学生现状;
5、拒绝忽视型策略:教师没有教育行为上的反应,或不以为然,或拒绝施加教育影响。
6、情感关爱型策略:侧重于给予情感的关心理解,或给予情绪上的照顾。
一种新的方法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和行为改变技术在职校 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是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游戏活动一
需求水平测试
案例分析
某初三学生作业粗心的习惯。
亲子关系问题的改变
强迫性行为
方法分析:契约法
厌恶疗法
一 行为改变技术概述
(一)、行为改变技术的定义及其功用
1.定义
2.功用 矫正不良行为(减少、限制和消除)、培养和塑造良好行为(加强、发展和扩展)
在教育中的运用领域 学习技能 教育管理 学生的社会互动 学习障碍
(二)行为主义观点回顾
1.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假设
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和机械唯物论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假设是:(1)动物和人的心灵实际上是一块白板,其行为经验完全是后天获得的;(2)有机体之间不存在个别差异,即使存在,也是不重要的;(3)任何刺激都同样能形成任何反应,即每一刺激和每一反应间都能形成一一对应的联结。从这些假设出发,行为主义者认为,人是由后天环境塑造的,人的善恶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环境或教育作用的结果。
2.行为主义对心理疾病的看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科学心理学的唯一目标就是预测、控制人的行为。行为学派对个体的心理疾病的看法是,心理疾病完全是后天错误学习的结果。那么,既然它们可以从学习中得来,也同样可以通过学习去除。因此,可以通过行为主义原理去校正和塑造个体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矫治的目的。
(三)、 行为改变技术的使用原则
1.特定行为原则
2.此时此地原则
3.不贴标签原则
4.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
5.重视观察记录与分析评定
6.方法学与伦理学
(四)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理论
1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条件反射(唾液分泌)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学得的,一定是在条件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肉)反复多次结合出现后才能建立起来,且受非条件刺激的影响而增强或消退。此学说有助于对人类情绪、动机、行为的理解,但对较复杂的行为模式难以解释。
2 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从研究动物心理学开始,他的行为主义就是要把研究动物的方法移用于研究人类,而不必使用人类特殊的方法,主张“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必须在同一平面上加以考虑”。
3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强调个体从操作活动中自己获得奖罚,操作性行为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其出现与环境发生的某些后果有关,或者说是作用于环境并产生效果的手段或工具。这种行为最初是偶然遇到出现的反应,因通过多次反复实践均能得到同一反应而得到加强,这时就变成了自发的行为,即操作性行为。
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的许多经验不是通过亲自操作实践而来,而是通过观察学习其他儿童或成人而学来的,这种观察学习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更为复杂。
5 认知行为改变理论
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从改变个体不合理的想法着手,来调整不良情绪和不适当行为,达到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心身健康的心理治疗方法。
(1) 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可以从认知中找到原因。当认知中的曲解成分被揭示出来,正确合理地再认识,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在重建合理认知的基础上,不良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也随之得到改善和解决。
心理障碍表现为两个层面,表层心理问题和潜在心理问题。表层心理问题主要是指情绪、行为和想法3个方面,情绪是指儿童的不良情绪体验,焦虑、抑郁、失望等;行为是心理问题的行为表现形式,动作、言语、出汗等;想法是指功能失调性自动想法,不由自主流露出来的念头。一般情况下,情绪、行为和想法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潜在心理问题是指心理深层次中存在着的较为固定的曲解认知成分,主要包括信念、假设和图式。这种曲解的认知是在个体生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常处于潜伏状态,遇到特殊生活事件就可能被激活,从而影响表层的心理状态。
认知治疗中常见曲解认知包括:(1)情绪化推理; (2)以偏概全;(3)个人化;(4)任意推断;(5)猜心思;(6)非此即彼。这些曲解的认知,有的是逻辑错误,有的是评价曲解,都会给情绪和行为带来负面影响,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2)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良好的治疗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治疗关系是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之一,治疗者要立足于帮助被治疗者去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参与到了解自己症状、思维、情绪、信念和行为的过程,鼓励他们对原来的思维模式、情绪体验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挑战,启发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培养适应性应对技巧。
确定治疗目标:
不同人的心理问题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焦虑、抑郁、恐惧、行为退缩、猜疑等,即便是同一类型的人,因为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和想法也不尽相同。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出明确的治疗目标。
把握治疗进度
认知治疗一般分为3个阶段进行。早期阶段主要是建立治疗关系、评估心理问题、确立治疗方案。中期阶段是通过认知策略和行为干预技术去调整被治疗者的曲解认知,重建合理认知。后期阶段是保持良好的治疗关系,巩固和扩展合理性认知技术和范围。
认知治疗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早期可每周1~2次,后期则1~2周1次。
二、行为评估的理论假设和目的
(一)行为评估的基本理论假设
行为评估要考虑的变量有:
1.刺激情景使指环境变量,即先于目标行为的情景刺激。
2.机体状态变量
3.行为反应
4.结果反馈
(二)行为评估的目的
1.确定目标行为
2.确定控制变量
3.选择适当的疗法
4.评价疗效
(三)行为评估的方法
1.行为评估手段的选择
2.行为评估的方法举例
会谈法
行为观察法
自陈量表法
三、行为矫正法的实施步骤
  1.治疗前,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基准线。被选出的目标行为应该是能被客观地控制,可观察与评价其程度,而且能够反复进行强化。   2.选择有效增强物。如消费性增强物、活动性增强物、操作性增强物、拥有性增强物、社会性增强物等。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增强物,以期达到确实有效的强化与矫正目的。   3.拟订矫正方案或塑造新行为方案,以期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矫正方案不但确认被矫正或塑造的行为,还应包括采用何种方法、确定应用何种增强物等。根据情况变化,矫正方案还可随时调整。  
 4.治疗过程中,每当学生的目标行为出现,应立即给予增强物。
 5.一旦学生的目标行为多次按期望的频率发生时,应当逐渐消除可见的增强物,而以社会性 增强物及间歇性强化的方法,继续维持。
 6.周期性地对该行为作出评价和记录,可以作为以后实施的重要依据。
四、行为改变技术的原理与策略
(一 ) 强化原理
1、定义
2、强化物的种类与选择
原级强化 次级强化(口头表扬、非言语强化、活动、自由时间)、积分和代币等
3、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举例(雄飞的课堂捣乱行为、上课念错字、互助作业)
4、教师检讨日常教学中的行为的正用与误用
学校教育中常用强化物
1、社会强化物:表扬、给予注意、身体接触、肯定表情、目光的注视
2、特权和活动:包括自由活动时间
3、反馈
4、代币券的强化
案例
  常某,一个来自缺少爱的家庭的女孩,却有一颗细腻而伤感的心,很自卑,甚至有时有自杀的想法。
  选择的强化物是让筹建班级爱心箱,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急需用品。爱心箱里的物品一天一天增加,时时刻刻让别人知道她的好,让别人感谢她的好,让她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幸福。渐渐地一个快乐的、充满爱的女孩出现在我们中间。这是正强化原理的运用
(二 ) 惩罚原理
1.定义
2.惩罚的种类与方式
(1)、口头责备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用警告、批评、责备和不许等手段来约束和管教学生,但口头责备的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如关于学生的捣乱行为低声或私下警告比公开说出来更有效,公开批评加上责备的目光也是很有效的。
(二) 惩罚原理
(2)、强化的终止
A、 隔离或部分驱除教室
B、 行为的代价
C、 积极的练习
(3)、运用
我爸妈都不管 怎么这样(批评应针对行为而不是个人)
(三 ) 塑 造
1、塑造、(1)定义:是通过连续对更为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进行强化,同时消退先前行为,从而形成新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2)在教育上的运用:作业书写、与异性交往、其他学习
(3)案例分析 说脏话、教室象菜市场、忘记带东西
案例
 俞某某,这是一个农村来的女孩,长相平平,皮肤黝黑,不爱说话,成绩一般,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咨询中发现她有着农村女孩的纯朴和勤劳,在多次表扬以后,班主任顺利地通过民主选举让她担任了卫生组长,勤劳让她工作出色,继而担任了卫生委员,经过我的精心指导,工作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配合、支持。在这一系列的正强化的刺激,她的自信心建立了,勤劳真的成了她的法宝。勤能补拙,二年级下半学期,在这自信心的支撑下,在无数次的导游词背诵后,不善表达的她终于顺利地通过了导游证考试,毕业当选绍兴市优秀导游。这是塑造原理的运用。
(四 ) 渐 隐
1、)定义:是通过把一种情景逐步变为另一种情景,从而使在前一情景中发生的行为也能在后一种情景中发生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2)在教育上的运用 运用于不合群的孩子 概念的学习
(五) 消 退
1、定义
2、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打架、说脏话、白日梦
案例
  凌某某,一个男生,经常迟到,其他方面表现较好,特别爱打篮球。咨询中选择的强化物是打篮球,如果一星期不迟到,有他组织开展一次班级篮球训练,如果不迟到两星期,有他组织开展一次班级篮球比赛,不迟到三周,有他组织开展一次班际篮球比赛。慢慢地,经过强化物的刺激,一个月内明显有效,虽有一定的反复。但最终改掉了他的坏习惯,也把他培养成有组织能力蓝球健将。这是消退原理和塑造原理的共同作用。
(六)行为契约法
确定目标行为
规定衡量目标行为的方法
规定该行为必须执行的时间
确定强化与惩罚的措施
确定谁来实施这项措施。
契 约
我 愿意专心听课,不喧哗,不骚扰同学,并努力交齐功课,用心学习,希望成绩有进步。
这个月内要达到:1、能保持安静的坐姿40分钟;2、能专心听讲、做家庭作业50分钟;3、能自己做对六成作业;4、能每天按时交作业;5、能在各科测验及考试获65分以上的成绩。
我愿意执行既定计划,并接受李老师的提醒,定期与他见面,检讨自己的行为表现。
立约学生
立约老师
见证人
立约日期
(七) 系统脱敏疗法
1 系统脱敏疗法的一般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思路是把能引起病人焦虑的多种原因进行分类,编排出不同的等级,先从最轻的刺激开始,让一个原可引起病人 焦虑的刺激,在病人面前反复呈现,同时通过放松训练使病人能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2 系统脱敏疗法的实施程序与案例报告
(1)设计焦虑层级表
(2)进行肌肉松弛训练
(3) 实施系统脱敏治疗
(八) 厌恶疗法
1、厌恶治疗的一般原理
厌恶治疗是把某种附加的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与需要进行矫正或消除的目标行为结合起来,使患者在出现不适应性行为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
在应用厌恶疗法时应注意两点:
(1)治疗者不宜过多使用
(2)在使用厌恶疗法时应帮助患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必要时可适当应用相对的正性强化刺激。
2 厌恶疗法的程序和案例报告
(1)确定靶行为
(2)选择厌恶刺激
物理性厌恶刺激
化学性厌恶刺激
想象厌恶刺激
(九)冲击疗法
1 冲击疗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与系统脱敏疗法的区别:
(1)无需采用松弛反应或其他对抗恐惧的措施
(2)让患者暴露于恐怖情景的时间较长,一次性持续暴露
(3)系统脱敏法仅对较轻的恐怖症有效,冲击疗法常用于严重的恐怖症患者。
(4)不仅可用于个别治疗,而且还可用于集体治疗。
2 冲击疗法的治疗程序
(1)治疗前的准备
(2)冲击治疗的实施
案例
减轻恐惧和焦虑的方法
系统脱敏方法的运用
考试焦虑症的辅导
(十) 认知行为疗法
举例及运用
1、理性情绪法
(1)、定义: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时,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
A—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B—个体在遇到事件后所产生信念(belief)
C—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
(2)、不合理的信念(认识)的三个特征:
(a)绝对化要求——必须、应该……
(b)过分概括化——都……(以偏概全)
(c)糟糕至极——负面影响夸大化
(3)、理性想法代替非理性想法的策略:
(a)退一步海阔天空
(b)换个角度想问题,快乐自然来9
(4)、 操作技术:
(a)操作要点:
了解目前所要解决的情绪问题;
确定情绪的诱因(即事件A)
寻找情绪背后的想法B
针对以上想法进行剖析
树立新的合理的想法
感受新想法下的情绪
小结
开展辩论来改变B:
质疑式:质询当事人的信念是否有足够事实依据;
价值式:目前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是否有价值;
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更新式:提醒当事人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夸张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其不合理处凸显。
(b)注意事项:
一般适用于认知的原因的情绪问题;
适用于正常人的情绪问题;
适用于一定年龄、具有相应的思维与判断力的人群;
并非是适用于一切情绪问题的法宝。
2、自我指导训练法
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自控力的认知技术。分四个阶段:
(1)、聆听咨询者的示范:咨询者大声说出有关自我表达的词句,为来访者作示范,并注意其中每一步的技巧。
(a)确定问题:我要做什么?
(b)接近问题:假如由我来干这件事?
(c)注意关键点:做这事要注意什么?
(d)说明和修正错误:这一点做错了,应纠正,再做一遍,做好些。
(e)自我强化:我做好了,这事干得很满意。
(2)、练习自我指导
讨论与思考 一
教室常规训练:要求教师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以便使不良行为不能发生,同时还得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内容:良好人际关系建立
物质设备的合理使用
顺利进行教与学的规范的遵守
举例:注意力不集中、好斗、合作
讨论与思考 二
暴力攻击的矫正
暴力攻击的可能引发动机
缺乏爱与归属感
精力过剩
错误学习
欲引人注意
反社会倾向
长期积压的委曲一次爆发
由被害人转为加害人
偶发暴力犯行为特征
冲动
豪爽
自我控制力低
讲义气
自卑
从众
影响偶发暴力犯暴力攻击之因素
人格因素:
反社会性格
暴力倾向高
错误学习
欠缺亲情关爱
低估后果严重性
影响偶发暴力犯暴力攻击之因素
环境因素:
口角冲突
饮酒
有人围观
夜晚
反抗激烈。
暴力攻击行为的辅导原则
处理顺序为先情绪再行为,先被害人再加害人,
先降低损害再追究责任。
建立温暖接纳的气氛,鼓励其表达内心感觉。
消弱其攻击行为之同时,应相对增强其非攻击 性行为。
平时应避免体罚,应容许将怒气发泄于中性物 件(如打沙袋、捏黏土、画画等)。
以小团体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共同研商自我控制 之方法。
暴力攻击行为的辅导方式
激发其「同理心」,多替被害人想。
教导个案学习适当的「危机处理模式」, 增强其控制情绪能力。
采用行为改变技术,针对特殊适应行为, 逐步改善,由外而内。
结合个案家属,共同协助接纳其并给予鼓励增强。
讨论与思考 三
增进学业性行为
不良学业性行为的表现:不写作业、拖延作业时间、作功课敷衍了事、代写作业、学习缺乏计划、学习缺乏主动性。
讨论与思考 四
偷窃
偷窃行为的引发动机
占有欲强
虚荣心作祟
补偿作用
报复心理
集团行为
错用豪杰侠义之荣誉感
病态冲动

偷窃行为的辅导对策
激发其同理心。
说明行为后果。
培养其所有权之观念。
养成其储蓄节俭习惯。
注意偷窃所得物之处理程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