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2024年贵州省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四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类型 情境素材 考频 难度 分值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素养实验方案的设计 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燃烧与灭火,检验物质的组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物质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物质的鉴别与转化,混合物分离,结晶,气体的制取、性质检验,过程与图像结合分析,金属综合题等 10年连考 中等~ 较难 6~18 1.能结合具体探究活动说明科学探究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和表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或实践活动方案;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化学实验,收集证据;能基于事实,分析证据与假设的关系,形成结论;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并与他人交流和评价探究过程及结果。2.能正确选取实验试剂和仪器,依据实验方案完成必做实 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类型 情境素材 考频 难度 分值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素养实验方案的评价 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合金、碱、盐等物质的成分分析,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探究干燥剂成分等 10年连考 较难~ 难 6~21 验,并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能说明必做实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分析实验实施的合理性,能体现严谨求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3.能基于必做实验形成的探究思路与方法,结合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等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简单实验问题。4.能通过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应用化学、技术、工程及其他学科知识,完成实验探究及跨学科实践活动,能体现创新意识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解题策略:(1)在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时,要充分围绕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来探究、验证,并进行评价。(2)分析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关注:①条件,原理;②操作,步骤;③原料,成本;④产物纯度,污染问题等。(3)分析物质成分时,通过特定的反应现象,推断被检验物质是否存在。 过类型类型1 实验方案的设计(10年连考)类型2 实验方案的评价(10年连考)考情分析 >类型1实验方案的设计[10年连考]【典例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序号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A 分离NaCl和MgCl2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B 检验CO2中混有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 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D 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Cl2和Na2SO4杂质 溶解后依次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过滤,加入足量稀盐酸,蒸发思路分析1.物质的分离要明确一点:给出的物质都要得到。2.物质的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不增”是指反应后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不减”是指不能减少主要成分,杂质最好能转化为主要成分;“易分离”是指加入的除杂试剂或除杂后生成的物质容易与原有的物质分离开来。思路分析3.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方法 实验现象H+(酸) 取样,滴加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OH-(碱)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C、HC (碳酸盐) 取样,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硫酸盐) 取样,滴加稀盐酸和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N(铵盐) 取样,滴加NaOH等碱性物质加热,在试管口放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Cl-(盐酸盐) 取样,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解析氯化镁能与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得到的是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且也无法分离出氯化镁,A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碳酸和盐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无法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B错。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而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足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氯化钡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然后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钠晶体,D正确。类型1实验方案的设计[10年连考]【典例2】微型实验的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下面是某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 A: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都变色,说明分子 。 在不断运动类型1实验方案的设计[10年连考]【典例2】(2)实验 B: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 U 形管中的液面a b(填“高于”或“低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 低于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类型1实验方案的设计[10年连考]【典例2】(3)实验 C:试管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完全后,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注射器中的蒸馏水慢慢流入试管中,试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 处。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1类型1实验方案的设计[10年连考]【典例2】(4)实验D:探究Fe、Cu及未知金属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①中只有一种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该金属是 ;实验②中只观察到铁片表面产生红色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可知,Fe、Cu、R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FeFe+CuSO4 FeSO4+CuFe>Cu>R思路分析实验题的设计思路一般如下所示。以本题实验D为例:类型2实验方案的评价[10年连考]【典例3】化学课上,某小组同学在探究中和反应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酸碱指示剂。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2)猜想一:溶质是NaCl;猜想二:溶质是NaCl和NaOH;猜想三:溶质是 。 【查阅资料】NaCl溶液呈中性。NaOH+HCl NaCl+H2ONaCl和HCl类型2实验方案的评价[10年连考]【典例3】【实验探究】(3)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补充完整方案内容: 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 猜想三正确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红色Fe2O3粉末,振荡 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正确 类型2实验方案的评价[10年连考]【典例3】【方案评价】(4)同学们对上述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①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理由是 。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除Fe2O3粉末外,向烧杯中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进行证明也可以达到目的。 A.K2CO3 B.NaNO3溶液C.Fe D.紫色石蕊溶液酸性溶液也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Cl、HCl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ACD类型2实验方案的评价[10年连考]【典例3】【实验反思】(5)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反应物是否过量(或反应物的量或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合理即可)思路分析针对练1[2023岳阳中考改编]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C针对练2[2023揭阳一模]松花蛋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食。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任务一】品松花蛋,初识松花蛋的酸碱性。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加入食醋后涩味减轻,同学们联想到碱性物质通常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针对练2【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来源。取适量松花蛋粉(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的pH=12,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分析推理】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CaO+H2O Ca(OH)2, (写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 CaCO3↓+2NaOH操作 现象 结论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 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针对练2甲同学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除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或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松花蛋粉加水搅拌过滤后滤液显碱性的原因,寻到了涩味的来源。Na2CO3过量稀盐酸碳酸钠(或Na2CO3)产生白色沉淀针对练2【任务三】腌松花蛋,制作传统美食。同学们戴上手套,将松花蛋粉加入容器中,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到松花蛋泥,将松花蛋泥均匀裹到新鲜鸭蛋上,放入密封容器中。从安全的角度说明“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避免生石灰与水剧烈反应使容器炸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