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六科学探究题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贵州省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六科学探究题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2024年贵州省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题型六 科学探究题
类型 情境素材 考频 难度 分值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素养
以金属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 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硬铝的成分等 10年7考 中等~ 难 10~12 能结合简单的实例说明反应条件对物质变化的影响,初步形成条件控制意识;能根据问题的需要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方案,运用条件控制的方法实施探究方案,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规范的语言呈现探究结果。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与实践
科学态度与责任
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 对酸、碱、盐性质的探究 10年连考 中等~ 难 ≈12 溶解度与酸碱盐综合 氢氧化钠、碳酸钠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 10年3考 中等~ 难 ≈12 解题策略:(1)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2)结合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根据物质的变化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体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混合物成分进行验证探究。 过类型
类型1 以金属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7考)
类型2 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连考)
类型3 溶解度与酸碱盐综合(10年3考)
考情分析 >
类型1
以金属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7考]
【典例1】 我校化学兴趣小组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1)“芜湖铁画”防锈工艺之一是利用烤蓝技术,高温下在铁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从而保护内部的铁不受腐蚀。下列选项中与四氧化三铁结构相反,较为疏松的物质是    (填字母)。
A.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
B.铁在常温下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的铁锈
C.水的净化中用于吸附颜色、异味的活性炭
BC
类型1
以金属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7考]
【典例1】
【任务二】金属与酸反应
取表面积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足量且浓度相同的三份
稀盐酸中,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所得温度变
化曲线如图1所示。
(2)由图1可知:    (填“能”或“不能”)根据金属
与酸的反应放热情况来判断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不能
类型1
以金属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7考]
【典例1】(3)将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反应容器内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50 s前温度未上升的原因是           ;反应停止的时间点约在    s。
(4)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时,听到爆鸣声,则产生的气体是    。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这种气体 简述原因:     。
稀盐酸先和铝表面的氧化铝反应
100
H2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硫酸,稀硫酸
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类型1
以金属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7考]
【典例1】【任务三】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
查阅资料:将一种金属加入比它的活动性弱的多种金属的化合物的混合溶液中,优先置换出活动性最弱的金属。
(5)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的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
①bc段(不含两端点)反应析出的金属是    。
Cu
类型1
以金属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7考]
【典例1】
②c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③若ab段和bc段析出的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
m1和m2,试比较m1和m2的大小关系:      。
Zn(NO3)2、Fe(NO3)2
m1思路分析
(1)铁在常温下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的铁锈疏松多孔;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3)将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稀盐酸先和铝表面的氧化铝反应,故50 s前温度未上升。反应放出热量,约在100 s时温度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故反应停止的时间点约在100 s。(4)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时,听到爆鸣声,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氢气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5)参考本书P124典例3思路分析。
针对练1
[2023合肥月考改编]关于铁的性质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铁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铁的合金
(1)生铁和钢均是铁的合金,两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含碳量不同
针对练1
【任务二】探究影响铁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取四份等质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实验条件如表所示;如图1为反应时间与产生气体体积的关系曲线。
(2)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Fe+2HCl FeCl2+H2↑
(3)对比图1中实验a和b的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若要比较铁的表面积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别是    。
(4)实验中观察到气体产生速率“逐渐变快又变慢”,“逐渐变快”的原因是        。
(5)除了实验得出的结论,铁与酸反应的速率还与         (写一种即可)有关。
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金属与
酸反应速率越快
b、c
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速率加快
酸的种类(或酸的浓度等)
针对练1
【任务三】探究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硫酸全部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氢气浓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相同条件下,H2的浓度越大,所含H2的质量也越大) 。
(6)分析图3,既可说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n>Fe,又可说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Zn>Fe,理由是                      。
Zn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比Fe快,可推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n>Fe;相同质量Zn、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化合价均由0变为+2,最终生成H2的质量ZnFe
针对练1
类型2
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连考]
【典例2】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有关酸碱盐的探究活动,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
【探究一】为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1的实验。
(1)图1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溶液显碱性。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丽认为最后溶液显中性,小梅认为不对,小梅同学按以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溶液变红
碳酸钠(合理即可)
产生气泡(对
应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稀盐酸过量
类型2
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连考]
【典例2】
【探究二】为了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2)图2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a点时推入NaOH溶液,b点时推入稀盐酸。
①ab段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m点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O2+2NaOH Na2CO3+H2O
大于
类型2
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连考]
【典例2】
③bc段压强基本不变的原因是                   。
④【探究二】中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     、  。
稀盐酸先与剩余的氢氧化钠反应生
成氯化钠和水,无气体生成
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能与酸反应
类型2
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线的科学探究题[10年连考]
【探究三】为探究盐与盐的反应,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3)小敏向试管中加入10 g氯化钡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使其溶解,再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4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 。
BaCl2+Na2SO4 BaSO4↓+2NaCl
20.8%
思路分析
(1)检验物质成分的思路:找到特有物质,归纳物质的性质,选择有明显现象的检验方法。以本题中要检验的酸为例:
酸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
(2)复分解反应的先后顺序判断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针对练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试管甲中的现象是      ,试管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观察到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分别进行如下探究:
产生气泡
2HCl+Ba(OH)2 BaCl2+2H2O
【查阅资料】K2CO3溶液呈碱性。
探究一:滤渣的成分
往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为       ,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二:滤液的成分(除酚酞)
【提出猜想】K2SO4、KCl、HCl和BaCl2
【交流讨论】小李同学认为猜想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
硫酸钡、碳酸钡
BaCO3+2HCl BaCl2+H2O+CO2↑
硫酸钾和氯化钡能发生
反应,不能共存,由探究一证明滤渣中有BaCO3,即可说明滤液中无HCl(合理即可)
针对练2
【交流讨论】小李同学认为猜想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小红同学观察滤液为无色,根据此现象设计实验检测滤液中溶质成分。
硫酸钾和氯化钡
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由探究一证明滤渣中有BaCO3,即可说明滤液中
无HCl(合理即可)
硫酸钠溶液等(合理即可)
取反应后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
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对应合理即可)
加入试剂 实验方案 结论
             滤液中溶质为KCl、BaCl2
针对练2
【拓展与提升】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钾肥施用,然而K2CO3不能与        (填一种化肥的名称)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碳酸氢铵(或氯化铵等,
合理即可)
针对练2
类型3
溶解度与酸碱盐综合[10年3考]
【典例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CO2+Na2CO3+H2O 2NaHCO3
探究一 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20 ℃时,向盛有5 g Ca(OH)2固体的A烧杯中加入40 mL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B烧杯中。
20 ℃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Ca(OH)2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0.16 109 21.8 9.6
类型3
溶解度与酸碱盐综合[10年3考]
【典例3】(1)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向B烧杯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钙的性质有:能与酚酞溶液作用,可与酸反应,可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a(OH)2+2HCl CaCl2+2H2O
20 ℃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Ca(OH)2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0.16 109 21.8 9.6
类型3
溶解度与酸碱盐综合[10年3考]
【典例3】【实验拓展】
(2)向上述(1)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AB段的实验现象是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产生大量气泡
CaCl2+Na2CO3 CaCO3↓+2NaCl
类型3
溶解度与酸碱盐综合[10年3考]
【典例3】探究二 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设计和实验】
20 ℃时,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甲组: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Ⅱ中变浑浊,停止通CO2,Ⅰ中溶质为X,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
【解释与结论】
(3)经分析X是NaHCO3,实验过程中,Ⅰ中产生的现象是        。
溶液逐渐浑浊,滴加足量盐酸后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澄清
类型3
溶解度与酸碱盐综合[10年3考]
【典例3】乙组: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Ⅱ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CO2,Ⅰ中溶质为Y,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
【解释与结论】
(4)乙组同学认为Y只有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 分析Y的成分并说明理由:                      。Ⅰ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不合理,因为Y的成分可能有NaOH和Na2CO3, Na2CO3和NaHCO3,Na2CO3这三种情况
2NaOH+CO2 Na2CO3+H2O
思路分析
(1)(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3)X是NaHCO3,20 ℃时溶解度较小,实验过程中,Ⅰ中有NaHCO3析出,滴加足量盐酸后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消失。(4)根据通入CO2的量由少到多,Y的成分有以下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