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内容标准】
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2.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
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
⑴积极:
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1.过程:
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4.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2)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都修建了重大工程。秦修长域、灵渠;隋开凿大运河。(4)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
1.P3问题与思考: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P4材料研读:《旧唐书.李密列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状况?
原因: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3.P5想一想:科举制的确立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P5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5.P5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高超。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析赵州桥的特点。
赵州桥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内容标准】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吸取了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治国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法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国号“周”)
治国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治国措施: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4、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影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
1、P8材料研读: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2 、P8问题与思考:唐太宗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所以他将君民关系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唐太宗给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
政治上,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核官吏;法律上,减省刑罚;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P10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用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4、P10诗歌赏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摘自杜甫的《忆昔》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 盛唐气象
【内容标准】
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杜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经济的繁荣
表现:
①农业方面,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改进,发明并推广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品种繁多,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如蜀锦);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如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③商业方面,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时期,吐蕃(藏族)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
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奉为“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诗歌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杜甫(诗圣):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诗史)
白居易: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书法:
①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②欧阳询: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绘画:①阎立本《步辇图》②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
1、P12材料研读: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
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P17阅读下引史料并回答问题。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3、P17诗歌赏析
①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部各族的称呼。
②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页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4、P 17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成果丰硕。以医学为例,不仅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而且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还写成《千金方》。查一查,看看这一时期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科学技术成就?
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唐朝发明曲辕犁和筒车、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的发明、僧一行测量子午线等。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内容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弉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遣唐使: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目的地:日本
目的: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明珠
意义: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四、玄奘西行
目的地:天竺(印度)
目的:前往天竺取经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意义: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
1、P21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饶,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2、P22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3、P2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4、P22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中国的唐朝约在公元7世纪——9世纪。此时,欧洲与中国一样,同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相当,但社会稳定性、和谐程度远不如中国。非洲和美洲都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内容标准】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及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安史之乱
根本原因:唐朝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过程: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结果:763年被平定。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加上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过程: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闵、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材料研读与课后活动答案】
1、P24安史之乱造成“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使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2、P26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 军队战斗力薄弱
3、P26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