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3法治社会【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事例和社会生活现象,从法治意识、法律实施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阐明法治社会的内涵。认同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信心与动力。2.联系国家的相关政策或者结合案例,说明如何建设法治社会,阐述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解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3.结合自身的经验,选择有关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纠纷的案例,说明法治让社会更和谐。4.分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在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养成依法办事的自觉,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教学重点】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和重大意义【教学难点】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准备】PPT课件、视频【教学过程】总议题:法润人心,深根固本议题一·走近校园欺凌,探询法治社会情境一:《安徽阜阳颍上县女孩校园欺凌事件》2022年一段视频引起了广泛的批判和声讨,而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在一家酒店的房间内,一位扎着低马尾,穿着黑色背心的女孩,被人围堵在了床头墙角处,然后遭受了围殴。这些年纪看着并不大的孩子们,下手十分狠辣,那耳光的力度从声音中显露无遗,但最可怕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之后一共12人对其进行了诸如扇耳光、抓头发、掐脖子的施暴行为,而被施暴的女孩子从始至终没有任何反抗,只是痛得忍不住啜泣,后来无措地擦着鼻血情境二:《11·11长沙少女被女同学围殴事件》因提醒同学值日打扫卫生发生纠纷,在长沙一中专学校就读的16岁女生小梦(化名)连续两天被班上的15名女同学在宿舍内围殴,导致鼓膜穿孔、肾挫伤。动手打人的同学为了防止小梦向家人和老师报告,还扒了小梦的衣物拍裸照进行威胁。“动手的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小梦被打时室友都是目击者,却无人上前帮忙,也没人报告老师。”11月11日,小梦的家人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258求助。情境模拟:请根据材料内容以及你对法治社会的认识,做一个小小“法律卫士”,分析一下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引导提示,回归教材。提示:《民法典》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依法应负损害赔偿责任。由侵权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称为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旨在保护受害人的身体财产不受不法侵害。《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刑法》过失至人死亡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故意伤害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过失至人重伤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侮辱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聚众斗殴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寻衅滋事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特征内涵 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特征 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无论是在私人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用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情境三:2020年5月起,被告刘某雇佣孙某在某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某项目部劳务,2020年9月29日结算后刘某向孙某出具欠条一张,拖欠孙某劳务费33909元。后经孙某多次催要无果,引起纠纷。2022年3月,孙某以刘某拖欠劳务费为由向安定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承办法官查证案件事实与证据材料后,认为此案事实清楚,随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诉讼调解的意见,经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受理费用因调解减半由被告承担。拓展:议题二 拒绝校园欺凌,构建法治社会情境模拟:请根据电影内容以及你对构建法治社会的认识,请你做一个小小“执法官”,思考一下陈念最后应对校园欺凌的方式是否正确?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引导提示,回归教材。二、如何建设法治社会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律意识①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④推动全社会形成法治意识⑤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情境四:根据汉中市民政局2021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部署,4月14日上午,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联合汉中市人民检察院、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走进汉台区新沟桥初级中学,开展“增强法制意识,抵制校园欺凌”——预防校园欺凌情景剧表演暨法律知识普及,“交友不慎,抢劫致人死亡”、“争抢男友,大打出手”、“沉迷网络,欺凌同学,致人死亡”,台上志愿者们的表演扣人心弦,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校园内的欺凌事件。汉中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办公室主任田方分析了情景剧中的人物遭遇和行为,并引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今年3月1日后《刑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界定,对如何提高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一剖析,告诫同学们要坚守法律底线,防止校园欺凌,抵制不良风气侵袭,为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法制课。2.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多元主体: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社会规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要求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目的 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及时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4.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预防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化解 ②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③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议题三 告别校园欺凌,共享法治阳光情景模拟:请根据材料以及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小小“法律小贴士”,分析一下“法治进校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引导提示,回归教材。开展“成长路上,与法同行”法治进校园活动时间:2023-06-04为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近日,沧源自治县检察院到沧源县勐董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该校1000多名学生上了一堂以“成长路上,与法同行”为主题的法治宣传课。课堂上,县检察院两名检察官结合办案经验,针对在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点,对所办理过的毒品、故意伤害、盗窃、危险驾驶、强奸、抢劫等常见的校园刑事案件进行了详细剖析,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教育引导学生要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遇到危险时懂得如何自救,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人身伤害,同时要求学生要珍惜校园美好时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犯罪。此次法治进校园活动,不仅强化了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同时也为有效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创建平安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社会秩序 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和谐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